卜令敏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蓖瑫r,習總書記也指出,對待科學的理論必須有科學的態度。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必須深入理解習總書記強調這句話的含義。馬克思主義指引中國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康莊大道,而當代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樹立正確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就成為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
關鍵詞: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觀
大學生,作為正在接受著高等教育并即將走進社會的群體,作為社會新技術、新思想的前沿人員,是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的棟梁之才,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新鮮血液,對于社會發展、國家富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更要注重思想領域方面的學習和研究,只有真正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把握好才能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才能更好地為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一、新時代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面對著這樣一個嶄新的出發點,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科學對待馬克思主義,如果把馬克思主義真正融入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血液里,是一個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1.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能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
馬克思主義自進入中國后,在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就始終將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其嚴密的邏輯性和完整的思想理論體系,鮮明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都使我們從中汲取到了豐富的科學理論和先進的思想。例如馬克思主義中關于社會主要矛盾及其轉化的原理,對于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就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是關系著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的階段性特征。但是如果我們還堅守著過時的理論和思想,就不能正確地把握這一新的階段性特征,從而也就不能針對這一新變化提出新的發展思想、發展戰略、發展舉措。因此,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堅持馬克思主義思想,我們就能不斷從中汲取科學智慧和理論力量,從而正確地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2.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是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的重要前提。
習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的講話中提到:“在我國,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最終也不能發揮應有作用?!睆牧暱倳浀倪@句話中,我們就能夠知道樹立正確地馬克思主義觀的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后,如何在經濟落后的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剛開始,我們只能從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學習經驗,但隨著實踐的發展,我們很快就認識到了蘇聯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要“以蘇為鑒”,我們國家開始獨立獨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開始了獨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從這時開始,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成果,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3.樹立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思想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黨對人民、對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期盼,也是現階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任務。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鮮明的實踐性,不僅致力于科學的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地改變世界,以科學的理論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改革是促進當代中國進步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要想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須要樹立、踐行馬克思主義改革觀。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和進步,使得我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與此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當前我國仍然面對著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等方面的重大挑戰,所以我們必須堅定地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革命觀,不斷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地逐步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二、當代大學生對待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觀點和看法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身上肩負著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影響著社會的未來發展方向,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思想主要的學習者和傳承者,但是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形式的機械化、教學內容的庸俗化、學生學習方法的僵硬化等等原因,當代大學生對待馬克思主義思想出現了一些錯誤的觀點和看法,這值得我們深思和警惕。
1.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僅僅停留于表面知識,馬克思主義思想并未滲透到大學生的實際學習當中去。
現如今的高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的教學大多偏重于理論知識,反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興趣和它在實際生活運用方面的作用,這個問題的存在,既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思考馬克思主義的真正意義,同時又限制了學生們接受和消化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范圍,使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只存在于書本上的知識和獲得學分的枯燥課程,這樣的結果違背了最初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本質。而且作為思政課的考察形式過于單一,只注重形式并未能深入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能真正挖掘出學生的潛力。
2.當代大學生中有些人錯誤地將馬克思主義神話化,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不可侵犯、不可改變的絕對真理。
由于馬克思主義思想內容的抽象化,讓大多數學生覺得難以理解和消化。這就致使很多學生認為馬克思主義是固定不變的絕對真理,這樣的思想會使他們對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認識逐漸僵化,從而陷入絕對主義、教條主義,這就違反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論。如果我們不能堅持根據時代的變化發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就非常容易走上理論發展的“歪路”、“邪路”,停滯不前;如果不能結合時代發展的特征和實踐的需要推進理論創新,就會使馬克思主義思想“固化”、“僵化”,這最終將會葬送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未來。
3.當代大學生中大多數人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理解并不徹底,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學習只能理解到其表面知識。
現如今的大學生們接觸馬克思主義思想知識的渠道主要是通過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但是現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教育形式主要是說教式教學。多數教師照本宣科,固定化的教學模式,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結果往往會使學生對于馬克思主義的相關思想產生厭煩和抵觸的情緒,這也就使得多數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理解不深、理解不透,更不能從整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無法理解馬克思主義對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而且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識過于膚淺,并不能把理論聯系到實際中去,
三、積極培養當代大學生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態度
中國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將馬克思主義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把握規律,追求真理。對于這一問題,習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二百周年大會中還著重提到了我們對待科學的理論必須要有科學的態度,要將閱讀、領悟馬克思主義經典作為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推動馬克思主義思想不斷創新,不斷發展,這對當代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具有重大啟示。
1.將學習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生活習慣以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
要想將學習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就必須要把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名著培養成一種自覺的事情。哲學方面相關的著作往往都是很枯燥乏味的,在剛開始閱讀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會表示讀不懂,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當我們保持著對這些著作的熱情,接觸的足夠多時,就能夠初步理解其內在韻味,從而達到觸類旁通、融會貫通的層次。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中包含著馬克思經典作家們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自覺地學習原著,努力將學習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生活習慣,這將會為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2.將學習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精神追求以推動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十分龐大,其涵蓋著人類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滲透進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所以我們要想將馬克思主義領悟透徹,就必須要下苦功夫,潛心向學、求真務實。只有保持著這樣一種研究精神,才能領悟到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另外,在我們遇到困難時,必須要克服耐心不足、不求甚解的不好習慣,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學習。將學習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精神追求,不斷從馬克思主義思想中汲取智慧,才能正真樹立起科學的馬克思主義觀。
3.帶著問題、聯系實際去學習馬克思主義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觀。
首先,我們要帶著問題去學習馬克思主義。新時代是一個既充滿了無限機遇的時代,又是一個新問題、新矛盾交織的時代,因此大學生們必須要具有問題意識,這樣才能采用長遠眼光去看待問題。帶著問題意識學習馬克思主義,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學習知識的效率性和針對性。其次,我們要聯系實際去學習馬克思主義。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其他理論相區別的鮮明特征。在新時代學習馬克思主義,要求我們帶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野去認識現實,不斷地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國家和社會發展問題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將馬克思主義思想由理論轉變成一種現實力量,指導實踐,改變現實世界。
參考文獻:
[1]郝文清,張亞.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觀[M].中國學術期刊出版社,2001.
[2]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1-1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