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慧賢
《滄浪詩話》的詩體篇對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脈絡、體裁、風格、樣式等內容進行了梳理,體現出嚴羽在對詩體進行劃分時的特點,他對詩體的分類主要按照以下兩個特點:一是詩歌的風格,二是詩歌的體裁和格式。
一、對詩歌發展脈絡的梳理
《詩體》開篇就指出了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脈絡:《詩經》——《楚辭》——西漢五言——歌行雜體——沈宋律詩,實際也是詩歌從古體詩到近體格律詩的發展演變過程,這是從詩歌的語言組合方式上著眼的。中國詩歌的體式至唐代就已經發育完備,胡應麟在《詩藪》外編卷三中說:“三四五言,六七雜言,樂府歌行,近體絕句,靡弗備已。”《詩經》以四言為主,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楚辭以雜言為主,突破了傳統的四言形式。漢代時,產生了五言詩這種新的詩歌樣式,并取代傳統的四言成為漢代最主要的詩歌樣式,同時七言詩也開始在漢代產生,并和五言詩一并成為占據中國詩壇的兩種最主要的詩歌語言樣式。與五言詩同時出現的歌行雜體也開始萌芽,是詩歌形式發生的重大變化。到了唐代,沈宋完成了對五律的定型,實現了由古體詩向近體詩的過渡,在唐代宗中宗年間對七律的定型也最終完成。至此,中國古典詩歌的基本體式已經基本具備。
二、對詩體的劃分:“以時而論”、“以人而論”
嚴羽按不同時代呈現的不同的風格和氣象標舉出了詩歌的不同風格。嚴羽提出“以時而論”,指的是某一時代活躍于詩壇上的一批詩人的共同創作風貌。《滄浪詩話》里一共列舉了16種風格的文體,并且為大部分文體都作了注釋,這16種文體涵蓋了從漢末建安到南宋這一歷史時期各個不同階段的詩歌風格,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詩壇所發生的變化。比如,建安體的形成與東漢末年“世積亂離”的社會格局有關,文人普遍感到人生短促,遂形成一種梗概多氣、慷慨悲涼的詩風;到了正始年間,司馬氏專權,文人在黑暗的政治漩渦之中深感理想的幻滅,所以這一時期的詩風呈現出詞旨淵永、寄托遙深的特點。通過嚴羽對詩體的歸納,我們可以從這一段社會歷史時期詩歌創作的背景中,整理出從東漢末年到南宋詩歌發展的線索和詩壇狀況,厘清詩歌發展的脈絡。
某個階段呈現主流形態的詩風雖然是這個時代詩風的代表,但這顯然只是一種概貌,每一位詩人仍獨具特色。在建安時期,“建安體”無疑占據詩壇主流,但建安詩人內部又風格各異,如“三曹”之中,曹操古直悲涼,曹丕便娟婉約,曹植則“骨氣奇高,辭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于是嚴羽又提出“以人而論”,列出了36類詩體。有單以某位詩人來命名詩體的,如陶體、謝體、少陵體;還有的詩人生活年代相近、創作背景相似、詩歌風格近似,或者彼此之間還是常常飲酒唱和的摯友,都擅長于某一種詩體的創作,擁有共同的詩歌理論,或者在某一方面貢獻突出,推動了某種運動的發展而合并成為一種詩體的,如“曹劉體”指的曹植和劉楨兩人的詩風,二人都以有骨氣的五言詩名世;稱“張籍王建體”是由于張王有同窗之誼,詩風近似,都對樂府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滄浪詩話》在“詩體”這一部分既有面又有點的呈現出詩歌在風格體制上的發展變化。“以時而論”標舉出時代的主要詩歌風貌,是詩歌在某一時代的共性;“以人而論”則是從不同詩人詩歌創作的個性上來標舉的,是詩歌的個性。另外,嚴羽還以詩歌集或者詩文集命名詩體,如選體、玉臺體、西昆體、香奩體,這樣一來,這些集子所收錄的詩歌就被“體”化了,抽象出來的“體”就自成一種風格,代表了其詩集所收錄的內容。
三、按體裁、格式劃分
嚴羽在《滄浪詩話》里根據不同的標準,將詩歌分為不同的詩體。其中,嚴羽提到很多詩歌,在題名上標注為操、謠、吟、詞、引、詠、曲、篇、唱、弄、愁等,這些題名不同的詩歌在形式上有無區別?內容上有哪些不同?所抒發的情感如何?這些題名又有哪些內涵呢?宋代郭茂倩《樂府詩集》的“琴曲歌辭”一類大多具有歌辭性題名,其中就有包含有嚴羽提到的操、引、弄等這些題名,這些題名都屬于音樂性質的標題,屬于樂府歌行,是“樂”,是“歌辭”,和音樂有著密切的聯系。周仕慧在《樂府琴歌題名考辨》一文中指出了一些包含在這些題名中的信息。由于在曲調、本事、體式、風格等方面的差異,可以根據題名推測歌辭在曲調、體式、內容、風格上的特點。操、引是傳統琴曲標志性的題名類別,而“弄“調”“嘆”“吟”等則是新的音樂術語。中國古典詩歌的題名,除了代表著其演奏或創作情況外,也有代表著心理情緒狀態的,如“哀”、“嘆”、“思”、“別”等。
另外,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還有對聲韻、音律的辨析,比如他提“有四聲、八病”、“有古詩一韻兩用者”等等,也在書中提到“永明體”、“沈宋體”,可見嚴羽對詩歌的聲韻、音律的重視和關注。嚴羽還根據詩歌的藝術修辭技巧來劃分詩體,比如“回文”、“反復”、“離合”、“字謎”等,可見當時詩歌不僅有志趣高雅、“吟詠性情”的用來倡導經世教化和滿足審美的功能,也有足供娛樂消遣,給生活帶來歡樂和調劑的功能,這是詩歌功能的一種多樣性的體現。
總之,嚴羽在詩體這一部分的理論邏輯性比較強,他既從縱向指出了詩歌發展的線索,又從橫向上對詩體進行了劃分。在對詩體進行劃分時又很有層次性。在這里,我們可以分析出詩歌發展演變的線索,明確詩歌流派、詩人風格,得到有關詩歌聲韻、修辭手法、詩歌篇名的知識,雖然嚴羽的《滄浪詩話》還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缺陷,但卻不能否認它的經典性和對后世詩歌理論的貢獻和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