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尋找目前對艾滋病公益宣傳最有影響力的宣傳方式。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法和案例研究的方式,選取100名不同職位、不同年齡的人作為研究對象,尋找目前對艾滋病公益宣傳最有影響力的宣傳方式。結論:影視作品與明星效應相結合的方式是目前對艾滋病公益宣傳最有影響力的方式。
關鍵詞:影視作品;明星效應;艾滋病公益宣傳;影響
艾滋病患者是社會上備受關注的群體之一,世界上的艾滋病患者的數量逐年增長,其中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呈明顯上升趨勢。(“從性別和年齡來看,男性感染者明顯多于女性,男女性別比為3.7:1;新診斷的感染者以性活躍期青壯年為主。20—29歲是感染人數最多的年齡段,占比達到24.5%.近5年來青年學生艾滋病人數年增長35%”數據來源:智研咨詢整理)目前針對于艾滋病公益項目主要是以海報宣傳、微電影宣傳、設立宣傳大使等傳統方式進行宣傳,其宣傳效果并不樂觀,尋找更為適合艾滋病公益宣傳方式尤為重要。
1、對象與方法
采取隨機抽樣法通過網絡進行問卷發放抽取調查對象。共三份調查問卷,每個調查問卷發放問卷100份后實得有效問卷分別為72份;78份;60份。
收稿日期:
項目研究:本文系吉林外國語大學2018年度學生科研項目“影視作品與明星效應對艾滋病公益項目的影響”(JW2018XK044);吉林外國語大學2019年度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通過案例研究的方式,對相關的微電影宣傳片的熱度、評論進行觀察和對比,更加直觀的觀察出影視作品與明星效應相結合的宣傳方式和傳統宣傳方式的影響力的不同,進而選擇更加適合艾滋病公益項目的宣傳方式。
2、調查工具
通過“問卷星”公眾號進行問卷制作,主要內容包括:關于李承鉉與戚薇夫婦的預防乳腺癌公益宣傳片拍攝對社會各階層影響;關于《悲傷逆流成河》電影對社會各階層影響程度;關于為電影拍攝對艾滋病公益宣傳的影響程度。通過教師指導進行完善修改,進而進行發放。采用預調查分析法驗證問卷,顯示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譽度。
3、討論
通過本次調查問卷的發放,該調查顯示影視作品與明星效應相結合的方式對于艾滋病公益項目的宣傳力度和影響程度是高于教育講座等傳統宣傳模式的。
其次,在這個互聯網高速運轉的時代,人們對于紙質刊物的需求要遠遠小于刷劇、看電影的需求。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影視作品與明星效應相結合的方式是可以被大眾所接受的,現在很多宣傳都以植入的方式在電視劇中進行展示,而對于艾滋病公益宣傳的方式也可以以此方式進行。
然后,通過案例研究分析,能夠直觀的發現許多微電影由于其演員的知名度較低導致并不為多數人所熟知,例如,《悲傷逆流成河》演員不知名但其同名書籍作者的知名程度較高,具有明星效應,從而帶動了電影的知名度。在不知道戚薇、李承鉉夫婦拍攝預防乳腺癌宣傳片之前,對預防乳腺癌知識的了解程度與在知道這件事情之后對預防乳腺癌知識的了解程度進行數據對比分析,能夠清晰的觀察到戚薇、李承鉉夫婦所具有的明星效應,使達到初步了解預防乳腺癌知識的比例達37.5%,已經進一步了解乳腺癌的相關知識占比達到22.22%,而本不了解但是愿意了解預防乳腺癌相關知識的占比達到31.94%;而關于由郭敬明所寫的小說《悲傷逆流成河》的同名電影,校園暴力是近幾年來的熱議話題之一,而通過這部電影更加抵制校園暴力的人高達51.48%,而且有44.87%的人認識到了校園暴力的危害,僅僅有2.56%的人認為這件事情仍與自己無關。
4、總結
艾滋病是近幾年的社會熱點話題,在醫學界始終沒有出現能夠根治艾滋病的藥物,而本次調查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能夠尋找到更加合適艾滋病公益宣傳的方式,而通過國本次調查也發現在現在這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影視作品與明星效應相結合的方式已經成為宣傳的最佳方式之一,這種方式對其他的宣傳效果的程度是十分可觀的,將影視作品與明星效應相結合的方式運用到艾滋病工藝的宣傳上來,能夠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艾滋病,通過了解艾滋病并學習預防艾滋病的相關知識,從而能夠使艾滋病患者得到更多的關心與幫助,能夠有效地阻止和預防艾滋病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志靜,金曉燕,馬琪,岳麗,申鴻.高校新生艾滋病知信行現狀及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31(05):501-505.
[2]于彥清,文暉.醫院實習護生艾滋病教育模式探討與效果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3):113-114.
[3]梁志靜,魏挺,周哲人,高路,潘建平.微電影模式對某高校大一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7,38(06):828-831.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程鈴娜,吉林外國語大學,2000年3月出生,女,漢族,黑龍江省大慶人,大學生本科在讀學歷,研究方向:社會實踐
通訊作者:趙梓翔,男,吉林長春人,瑞典林雪平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吉林外國語大學經濟管理案例教學與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戰略管理。
(作者信息:吉林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