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貴
摘要:目前,國內教育改革進程不斷加快,職業教育占據重要地位,中職院校開展的音樂教育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在陶冶情操的基礎上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我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差異性,在現代化時代背景下,職業學校如何開展音樂教育是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文章從強化民族文化教育的意義出發,淺析職業學校音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基于民族文化的角度提出音樂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民族文化;職業學校;音樂教育
職業學校在音樂教育中融合民族文化,對傳承創新民族文化發揮積極作用。開展民族音樂教育,便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起到引導作用。但是當前職業學校展開音樂教育中仍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導致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效果,不能有效培養學生音樂素養。
一、強化民族文化教育的意義
不同民族文化和本民族和當地歷史文化有直接關系,因此,音樂和民族文化兩者之間有直接關聯。不同民族的文化都具備風格多樣化和內容豐富的特點。在現代化時代快速發展中,教育和文化得到蓬勃發展,并實現了開放化。首先強化民族音樂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掌握不同民族文化與音樂特點,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民族自豪感。另外學生在接受音樂教學中,可以提升自身審美水平,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美、發現美。在民族音樂教育中,學生通過了解各民族文化情感與思想,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特點和內涵,激發學習的興趣。民族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品位,民族音樂可以體現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可以準確表達情感,學生在接受民族音樂教育中,培養認識能力,提升審美品位。在欣賞民族音樂時,強化學生感悟能力,鍛煉學生思維能力。民族文化可以培養學生愛國精神、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是國家發展的保障,民族精神是民族重要品質,中職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希望,是傳承我國民族精神后背力量,民族音樂作為民族精神文化主要構成部分,多樣化的形式獲取人們青睞,民族歌曲被賦予民族文化的色彩。
二、職業學校音樂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忽視民族音樂文化
中職開展音樂教育階段,更加注重西方交響樂,沒有將我國民族音樂作為核心。大部分音樂教師在接受教育時主要是受到西方音樂培養,導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擅長的領域,將我國民族音樂放在次要位置。這種情況導致傳承民族音樂的步伐比較緩慢,甚至出現中斷的情況。在教育經費方面沒有大量的投入,導致在實施民族音樂教學時缺少教學設備,導致民族音樂成為中職音樂教育相對薄弱的環節。現階段,中職學生主要是00后,這部分學生在新環境下長大,主要受到現代音樂影響與熏陶,更加喜歡R&B、搖滾樂,這種情況導致民族音樂并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教學模式單一化
在選擇音樂教材的過程中,選擇我國民族音樂人數所占比例較少,產生這一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課堂講解的方式比較呆板,教學方法傳統化,這些因素成為抑制中職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因素。基于民族音樂教育,教師主要選擇“先講解,后欣賞”的方法,并沒有加入創新元素,不能滿足當前青少年的想法與追求。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傳授理論性知識,比較乏味枯燥,導致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基于民族文化視域下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策略
(一)創新教學模式
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中可以從兩方面出發,第一方面為“鑒賞式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合理引入民族音樂當作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展開激烈的探討,保證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讓學生在討論中結合教師專業的指導,促使學生了解并理解我國民族文化的內涵,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經典歌曲《天堂》,這首歌不僅生動的體現出內蒙古草原的美,也體現了演唱者騰格爾對家鄉的熱愛,通過民族聲樂的發聲和蒙古族民歌長調,可以震撼人們的內心。《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歌曲中向人們展示了陜北的特色,通過獨特唱法“秦腔”,將欣賞者帶到陜北,并且通過歌詞“咱們革命的力量大發展,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喲紅艷艷,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毛主席領導咱打江山”中,讓學生感受到我國取得革命勝利的不易。
(二)豐富教學活動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靈活運用多媒體工具,通過多媒體播放音樂視頻和與歌曲相關的民族文化,提升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為我國民族文化注入新動力和新鮮的血液、比如教師在正式上課前,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互聯網查找資料制作成短視頻和PPT,形成完整的知識框架,保證學生很好的掌握難點與重點,集中攻克學習。教師講授知識點前,發揮多媒體優勢和價值,播放代表性民族視頻,例如民族音樂文化發展史,這種教學模式相較傳統的講授方法更便于學生接受。
(三)正確認識民族文化
中職開展音樂教育階段融合民族文化,首先應該正確的認識民族文化。了解民族文化、音樂對于音樂教育重要性和意義,了解民族文化對于提升音樂教學水平價值。將我國民族文化放在音樂教育核心位置,合理安排課程與課時,最大程度為中職學生提供了解、學習我國民族文化的機會。在開展課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自身不了解的民族文化,從而提升自身音樂素養和鑒賞音樂的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五千年的歷史沉淀中,我國積累較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受到民族歌劇影響,民族文化更加趨向多元化。通過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并加以利用,能夠實現民族文化和音樂教育高效融合,從而提升學生審美水平與音樂水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保證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推動學生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柏汶.多元文化視域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發展研究[J].戲劇之家,2017(18):187.
[2]尼洪濤.淺析多元民族音樂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民族音樂教育[J].藝術教育,2016(06):72-73.
[3]劉田田.基于民族文化視域下的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研究[J].音樂時空,2014(17):78.
(作者信息:務川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