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艾滋病預防的公益宣傳活動屢見不鮮,然而真正深入人心的卻少之又少。此類宣傳活動的影響程度不能進一步深入既是宣傳方式存在問題,又是受眾人群存在問題。本文將對艾滋病公益宣傳活動進行剖析,從而了解到活動本身存在的問題,并指出影視作品與明星效應相結合的方式更有利于宣傳。
關鍵詞:艾滋病;公益宣傳;明星效應;影視作品。
目前存在的艾滋病公益宣傳方式大多以廣告片、電影宣傳片及教育講座為主,由此可知,對于艾滋病,社會已普遍宣傳,缺失的是以怎樣的形式吸引更多人群的注意力,讓公眾不僅是初步了解艾滋病,更進一步關注艾滋病預防。
一、艾滋病的相關宣傳方式
公益廣告:以公益廣告的形式宣傳預防艾滋病的知識,簡短有力,通俗易懂。比如《預防艾滋病》,僅兩分鐘的時間,開頭以鮮明的數字向大家展示了艾滋病傳播迅速,感染人群高達75.2萬人,其中更有17.7萬人死亡。緊隨其后由欒榮生教授形象的展示了艾滋病傳染過程和途徑,最后指出國家對此提供的相關福利以及眾多艾滋病患者得到醫治。讓大家在了解艾滋病的同時也進一步地知曉了國家對其的態度。
大型公益募捐活動:以艾滋病為背景的募捐活動,吸引各界人士捐獻愛心,所得資金對經濟困難的患者不僅是物質幫助,更是精神扶持。
微電影:微電影是能夠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平臺傳播30-60分鐘之內的影片,以其投資小、碎片化、短小精悍的特點深受大眾喜愛。艾滋病宣傳也采用了這種形式,例如《后來》講述了青少年預防艾滋病知識,《融冰》講述了大學生韓冰在感染艾滋病后經過多方幫助重獲新生的故事,還有《假如》、《與“艾”同行》等。
明星效應與影視作品: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異常火熱,火熱的原因離不開明星效應,例如戚薇與李承鉉為乳腺癌公益廣告造勢、易烊千璽與周冬雨讓大家再次重視起校園霸凌等。自帶光環與熱度的明星時刻受到公眾關注,影視作品也深受大眾喜愛,所以將這兩者相結合去宣傳艾滋病預防知識必然引起極大反響。
二、不同宣傳方式的反應與影響
1.對艾滋病患者的影響
公益廣告:以簡短廣告的方式闡述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與方式,最后突出國家對其的重視與幫助,給正處在黑暗之中的艾滋病患者以方向。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當然也存在很多患者并不想讓眾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大抵會對宣傳活動產生抵觸之情。
大型公益募捐活動:通過公益募捐,籌集善款,為沒有錢醫治的病患提供了物質支持,同時也點燃了他們戰勝疾病的希望之光。影響本就有利有弊,有限的善款不可能救濟到所有的艾滋病患者,因而會使部分人心生不公,更有甚之,便自暴自棄,失去對生的希望。
微電影:更多的患者從電影中得到共鳴,讓他們正視自己的疾病,而不是逃避與掩飾,以積極的心態去戰勝疾病。
明星效應與影視作品:當生活在聚光燈下的明星置身于艾滋病影視劇中,不僅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而且使患者在劇中得到共鳴,無形之中給予他們克服病魔,重回康健的希望。
2.對非艾滋病患者的影響
公益廣告:廣告在人們生活中再常見不過,它使受眾人群對艾滋病進行初步了解,但大多數人可能不會在意廣告的內容,故此宣傳方式沒有實質性作用。
大型公益募捐活動:募捐活動的局限性較大,僅能吸引一些具有愛心且具備一定資金實力的人群。但是此種活動形式對艾滋病宣傳還是具有一定影響的,讓艾滋病這個詞匯重復出現在人們視線之中,使大家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艾滋病患者,削弱對其的排斥心理。
微電影:通過微電影讓社會了解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感染途徑,使非患者減輕恐慌心理,降低對艾滋病患者的抵觸心理,并且通過電影的感染效力,可以引起社會共鳴,使更多人主動幫助患者走出陰影。然而,上述所提及的微電影經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并沒有在大眾群體中受到廣泛熱議,比較冷門。所以微電影宣傳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宣傳影響效果不大,力度不強。
明星效應與影視作品:微電影作為影視作品的一種,它所起影響不大的重要原因是沒有流行明星的加入。而明星效應與影視作品相結合的方式就可以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熱議,不僅宣傳力度得到大大提升,而且可以起到深入人心的作用。
三、總結
針對以上具體相關分析,通過本文可以得出如今大多公益宣傳活動都是浮于表面工作。而影視作品與明星效應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找到艾滋病宣傳的真正痛點,達到深入人心,帶動廣大群眾的力量。近年來,艾滋病病例仍呈現上升趨勢,在現代醫學領域無法解決該問題的前提下,社會更加需要宣傳的力量,通過本文發現,明星效應帶動更多人對艾滋病公益宣傳產生重視,而影視作品在當代互聯網的發展條件下更能引起廣大群眾的共鳴,其宣傳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故此方式更適合艾滋病公益的宣傳。
參考文獻:
[1]徐若菲.高校防艾宣傳活動中的隱性社會排斥與消解策略——以北京N大學為例[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9(04):91-98.
[2].社會組織參與預防艾滋病宣傳行動與探索[J].中國社會組織,2018(24):15-16.
[3]張晨晨,楊姍姍,郭書法.多模態話語分析中國預防艾滋病公益廣告——《溫暖的家》[J].新余學院學報,2014,19(02):85-87.
[4]楊林芳,孫倩.提高對大學生群體“反歧視艾滋病教育宣傳活動”效果的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03):3-4.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朱琳,吉林外國語大學,1998年1月出生,女,漢族,安徽淮北人,大學生本科在讀學歷,研究方向:社會實踐。郵箱:18043715682@163.com
通訊作者:趙梓翔,男,吉林長春人,瑞典林雪平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吉林外國語大學經濟管理案例教學與研究中心主任,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戰略管理。郵箱:zhaozixiang@jisu.edu.cn
(作者信息:吉林外國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