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芬 胡林豪 羅俊奎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近年來,豐城市全面推進老城區棚改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城市建設開始全面進入社區建設時代。新的社區建設時代既為我市城市發展帶來了新契機。
關鍵詞:城市社區 社區建設 社區組織
社區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社會基層組織,伴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文明的發展,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豐城市社會建設的發展和現代化進程,也離不開我市的社區建設。筆者據此提出實現我市社區建設的可行性實現路徑。豐城市委、市政府在2019年提出我市的發展總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和宜春市委決策部署,弘揚“改革闖新路、實干再跨越”正能量,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實施“1618”工程,繼續打好精準扶貧、城鄉環境整治、安全維穩三大攻堅戰,努力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力建設秀美人文金豐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要實現豐城高質量高標準跨越式發展,社區建設也必須同步,筆者根據走訪,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實現路徑:
1、實現多元共建,多元共治,多元共享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社區建設,呼吁多元參與、協同共治。首先,進一步發揮居委會的作用。社區居委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在社區建設中,承擔著重要責任。一是通過舉辦更多的專題教育培訓活動,讓社區居委會充分了解社區建設的內容、標準、要求等,提高他們開展社區建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社區居委會應通過多種形式,在本社區廣泛開社區建設相關政策宣傳,反復向居民闡釋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和主要任務等,增強社區居民對開展社區建設工作的認知水平;三是社區居委會成員要提高協商議事和服務居民的能力,積極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務,有效處理和及時化解居民群眾的各種矛盾,消除基層社會治理中的不和諧因素。同時,各政府部門還要協調聯動,在轉變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機制、加大基層投入等方面,給予街道社區更大支持,讓社區居委會的職能得以回歸到社區治理與服務上來。
第二,充分發揮社區的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積極引導小區居民認識社區,有問題找社區,以各小區的樓幢布局劃分,以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為主體,完善一幢或幾幢單位樓的居民議事機制,從而構建小區業主委員會,通過群眾議、群眾評等方式,進一步查找社區建設中的不足與差距。
第三,我市社區建設要加強與現有社會組織的溝通,激發各公益組織開展社區建設的意愿,比如,河洲玉龍社區引進好人銀行,作為本社區的核心型社會公益組織,由一個核心型社會公益組織對社會公益活動進行策劃、組織、協調,甚至開展人才儲備與組織孵化等活動。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公益活動,按照“精準化、專題化、區域化”的工作思路,引導社區居民自發形成一個個充滿活力的興趣小組,從而形成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發展、自我提升的內在社區公益組織。
2、調動社區居民的參與性
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性的大工程,需要社會各類機構和人士的廣泛參與和支持,而衡量一個現代民主健全發展的重要指標即是居民主動參與社區事務的程度。但目前我市情況不容樂觀:社區居民參與管理積極性不高、參與水平低、參與領域狹較窄、參與主體缺乏廣泛性,直接導致社區自治進程發展緩慢。在我市社區建設中,社區居民的參與率和凝聚力是社區自治能力的基礎。一是除發揮主流媒體作用外,應合理運用新媒體平臺諸如微信、微博等宣傳社區建設。社區應充分借助互聯網,設立社區服務網絡平臺,利用社區電子屏、居民手機客戶端、微信、微博等,讓社區居民享受更加方便快捷智能服務的同時,宣傳和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建設,擴大居民有序參與,提高社區凝聚力;二是創新社區居民參與機制,培養社區居的參與。社區給自己帶來的益處,吸引更多的居民關注社區建設,參與社區建設;三是要構建利益平臺。利益是提升社區居民參與性的重要驅動力,要讓社區居民切實感到社區建設與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積極參與社區建設,能夠給自己帶來利益,以此激發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動機與愿望。
3、培養一支高素質隊伍
基層隊伍建設是社區建設堅實的后盾。堅持“基層選拔一批、社會選優一批、組織選派一批”,把優秀人才遴選出來,實施好“蓄水池工程”。一是通過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將一大批政治素質好、帶頭能力強、熱心服務居民的人選人社區居委會成員。同時,把社區工作者培訓納入全市人才培訓計劃,社區居委會主任每年培訓不少于四十學時。二是加強居委會隊伍建設。市政府出臺專門政策,厘清社區居委會工作職責,規范社區居委會權責范圍,著重解決社區居委會,承擔行政事務性工作過重、自治功能弱化的問題。三是強化社區工作者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率先建立了社區工作者地方職業資格標準,推進建設由社會工作師、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員等構成的社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體系。
參考文獻:
[1]郭學賢.城市社區建設與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
[2]張寶峰.社區管理[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6.
[3]姚芳.社區管理中街道辦事處的定位與功能分析[J].遼
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12(8):19-20
[4]馮樂坤.居民委員會制度的反思與重構[J].海峽法學,2018(78)
[5]從居民參與看城市社區建設——以徐州市F社區為例[J].孫甲.居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4).
[6]叢囡,鄒農儉.社區參與不足的困境與突破[J].中國發展,2009(4)
[7]趙國龍.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社區治理微創新模式實證研究[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18(12)
[8]葛雯君,朱葉琴.上海市美麗社區建設的實踐模式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9(4)
(作者信息:中共豐城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