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魏煦寧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對現代設計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解讀還原某個民族或地域的生活形態及其背后隱藏的文化形態,從而豐富現代設計的非物質性與故事性。本文基于桃花塢年畫的歷史特征與文化現狀背景下,首先探討了如何在活態傳承理念下,將桃花塢年畫文化的精髓元素進行提取與傳承并使其融入現代設計元素;其次分析提出了桃花塢年畫文化元素的創意設計切入點與表達方式;最后,嘗試通過桃花塢年畫“文創”產品設計實踐中展現的設計思維和方法,可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提供行的思路和新的可能。
關鍵詞:桃花塢年畫;活態傳承;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
一、緒論
今天,作為一個多元化市場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無論多么優秀的藝術形式,如果得不到新一代大眾的接受和認可,其影響力和傳播面都會受到局限。桃花塢年畫作為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由于如今的年畫產品過于單調統一,風格上缺乏與現代元素的結合,年畫已由當初過年時家家購買的必需品變成了僅供人收藏的工藝品。如果我們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束之高閣,他們常常會因為無法順應時代的變遷而漸漸失去存活與發展的生命力。文化創意產品是近些年來國內消費者需求逐漸增大的一種產品文化形式,故此,要對傳統的桃花塢年畫文化來進行活態傳承理念下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不僅對新藝術的發展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具有重要意義,更有助于推出真正符合年畫文創產品設計要求的產品。使其既能得到保護與傳承,又能與時俱進地進行創新,重新回到現當代人們生活的視野中來。
二、桃花塢年畫的歷史與現狀
(一)桃花塢年畫的起源與發展
桃花塢年畫起源于揚子江南部位于蘇州的常城門北城。自古以來,桃花塢年畫一直是蘇州一份美麗的風景。明清時期,隨著蘇州城市經濟的發展,許多手工作坊集中在常城門北城,其中年畫鋪子最多,桃花塢民間木版年畫便是在這一區制造發展聞名于世。蘇州年畫在明代末期有一個完整而獨特的風格,當時被稱為“蘇州版”年畫。雍正、乾隆時期,蘇州畫的質量和銷售形成了當時空前的盛況,當時每年年產達百萬張以上。所以蘇州桃花塢年畫與天津楊柳青流傳的名聲,成為兩大民間年畫在中國南部和北部的中心。桃花塢年畫不僅銷往全國各地,而且還流向南洋和日本,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日本浮世繪的形成。
(二)桃花塢年畫的藝術特質
桃花塢木版年畫具有一版一色的特點,構圖豐滿,造型夸張,色彩鮮艷,線條流暢,不失清雅,富有裝飾性和樸實感,具有強烈的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其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人物、山水、花鳥、民間傳說,還有戲文故事及裝飾圖案等,尺幅規格有門畫、中堂、條幅、斗方等。早期的桃花塢年畫藝術特質體現在其繪畫形式與傳統的繪畫形式較為接近,有著較高的藝術成就,在處理仕女、花卉等題材時,風格較為雅致,色彩較為清秀。
清初至乾隆年間是桃花塢年畫發展的鼎盛時期。在這一時期的桃花塢年畫藝術特點是其題材多以風景為主并且年畫形式與技法開始“西化”。但隨著清晚期經濟的蕭條,內外戰爭的連綿不斷,繁華的姑蘇盛景一去不返,市場規模也日趨縮小,年畫外銷也逐漸停止,桃花塢木版年畫逐漸走向農村,接近民俗的形式。當時的發行對象主要是農村人群,趣味上也就更接近于鄉土,內容和風格上也更好地反映出農民的生活愿望和欣賞習慣。比之前期作品,后期桃花塢年畫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表現形式上顯然單純得多,樸素得多,作品題材增加了不少反映農村生活的內容。畫面上多采用富有裝飾性的夸張手法,色彩運用上以大紅、桃紅、黃、綠、紫和淡墨組成基本色調,畫面更豐滿熱鬧,與勞動者更為貼近,因而受到廣大農民的歡迎。
(三)桃花塢年畫文化呈現現狀
現代社會環境下,有相當一部分的桃花塢年畫依然延續傳統工藝的制作步驟和流程。但也出現了一些相關的衍生產品,它們選擇汲取桃花塢年畫的精髓,使其應用于更廣泛的場合和環境。桃花塢年畫作為四大民間年畫之一,具有深刻的魅力和豐富的題材。這是后人再設計時,將桃花塢年畫融于身邊的事物中,繼承并創新取之不盡的源泉。近年來,人們將桃花塢年畫的圖案、紋樣元素加入到現代設計領域當中去,為一些平面、產品包裝以及一些文創產品提供新的設計思路。
三、桃花塢年畫在活態傳承方式下的繼承與創新
(一)桃花塢年畫文化精髓的傳承
如何傳承發揚,是我國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一個課題。桃花塢年畫無論是在對題材的選擇上、構圖的講究上,還是對色彩的運用、制作技法上,都明顯地帶有地域性的特點,有著濃郁的江南水鄉韻味。作為大運河周邊的優秀的民間藝術形式,它不僅曾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還為我們今天研究江南一帶的人文歷史提供了難得的素材,值得我們加大力度來保護和繼承,并力爭使之在一個健康良性的軌道上有序地發展。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桃花塢年畫表面形式的復制和模仿的層面,而應在繼承桃花塢年畫固有的藝術理念基礎上,進行理念上的提升。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桃花塢年畫的實用功能大大減弱,而純粹的觀賞功能反倒有所提高。桃花塢年畫應以“應時”和“入世”的積極態度,尋找自己與周圍世界的契合點,實現“活態”的傳承,以此來推動桃花塢年畫的傳承發展。
(二)桃花塢年畫文化元素的提取
桃花塢年畫作為民間習俗年節的裝飾繪畫,有著喜慶和吉祥的寓意,是非常適用于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環境中的。年畫中細致的線條、鮮艷的色彩、飽滿的構圖都反映出了當地人民的深層文化內涵和審美意象,將人們的生活、習慣、情緒、文化等孕育在神秘、簡樸而充滿韻味的氣氛中。受古時文人繪畫的影響,桃花塢年畫再運線上十分講究,善于采用不同的線條表現不同的題材和對象,以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的線條著稱。舊時桃花塢年畫作品里色彩雖俗稱“六色”,在色彩明度與純度上卻遠不及現今,除卻用色顏料由植物、礦物顏料粉轉變為進口的化學染料而使得顏色更透明外,更重要的是色彩運用的束縛減弱了。當代桃花塢年畫中紅、桃紅、淡墨、黃、紫、藍、綠之間相互變化,有著豐富的搭配方式。如果能夠深度地了解這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以此為基礎對桃花塢年畫中的核心元素進行提取和再設計,并以文創產品的形式與當代人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那么,這種來源于傳統的審美意識和文化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便可以成為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創作源泉,同時也為桃花塢年畫的繼承和發展提供無限的可能性。
(三)桃花塢年畫元素與現代設計元素的融合
提及桃花塢年畫人們首先想到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張貼起來的寓意著美好吉祥的掛畫,然而現如今的年畫產品過于單調統一風格上缺少與現代元素的結合,雖然其形式符合傳統的眼光,但是很難被現代的人所接受,使得文化創意產品無人問津。由此可見桃花塢年畫的傳承與發展也離不開“改革開放”,不能僅僅是一味原汁原味的“封存”,更要在于一種“活態”的傳承。以桃花塢年畫的內在文化底蘊為根基,通過整體借用桃花塢年畫作品或者利用新技術將桃花塢年畫元素與現代設計元素進行碰撞結合,在凸顯產品的文化性、審美性和親和力的同時,實現桃花塢年畫的有機傳承,讓處于低潮中的桃花塢年畫重新煥發新的藝術活力。
四、桃花塢年畫文化元素的設計創意表達
(一)桃花塢年畫的創新定位
桃花塢年畫具有極強的觀賞性,文創產品的基礎是文化,其價值便來源于產品所具有的精神內涵與其文化元素。對桃花塢年畫進行重新定位,老本版畫盡管在原有的使用價值上與現代生活較難融合,但其藝術價值依然是手工藝中的經典,可以將老版畫中的圖案元素直接提取,與商品領域相結合賦予其裝飾展示的用途。例如,在家裝中裝飾畫作為軟裝的一部分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將年畫中觀賞性較強的年畫稍加創造加以裝裱,使其融于現代家裝風格中。由此可以賦予這些年畫在現代背景下新的藝術價值與意義。
(二)結合光影元素的色彩演繹
光影的營造,一般是營造一種生活氛圍,在文化創意的推動下,有很多十分新穎光影創意設計的應用。我們最常見的有投影燈,星座燈,彩球燈等等。例如,設計師通過打孔和紋理剪裁等方式,創作出各種美麗圖案。當光線從內部散透出來時,就將這些圖案變成美麗的燈影投放出來,為居室營造出奇妙的氛圍和別樣的情調,每個燈具打造出來的燈效都是獨具特色的。
(三)采用疊雕的2.5維表現
中國紙雕的歷史發展,源遠流長,最早的紙雕跟剪紙非常相似,只不過剪裁工具不同,但相同的都是二維畫面;發展到現在,有很多創新思想在里面,也出現了很多不同的創意。巴黎紙藝家MaudVantours的紙雕作品,通過紙張雕刻層層進行鏤空與疊加,以此來展示整個畫面中圖案的的立體空間感。紙雕藝術雖發展緩慢但從未間斷,紙雕立體便利貼和紙雕燈是其創新形式之一。
五、結語
桃花塢年畫藝術在當代發展有很長一段時間屬于低迷狀態,無法獲得相應的藝術價值與名譽。尤其在改革開放后的這一時代機遇給桃花塢年畫帶來“風暴式”的挑戰,最終桃花塢年畫并未沉沒其中,繼續在時間長河中不斷挺進,這雖然有政府與各方地方團體力量的扶植,也不得不說是其自身的藝術價值是與文化內涵所起的支撐作用。年畫藝術是為人民服務的藝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我們對其保護的真正用意在于延伸和拓展其生存空間,可以借鑒設計的思維,立足設計活動的本源,服務于當下社會的需求導向,以社會和文化環境為依托,以物質產品為載體,以“內容-形式”的轉變為邏輯指導,通過“結構-重構”的方式獲得設計創新式的“活態傳承”。最終,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新的活力,并將其融入現代社會和文化的語境與生態中,從而使其得到延續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雨桐,蔣暉,范珂珂.蘇州桃花塢年畫在室內軟裝的應用研究[J].美與時代(上),2017(6).
[2]彭慧.民間美術在包裝設計中的“活態”傳承[J].中國包裝.2013(12):19-25.
[3]文尚卿.淺析文化創意產業及文化創意產品[J].文化研究,2015(6).
[4]趙輝.桃花塢年畫變遷的見證——從姑蘇王榮興年畫的風格演進談起[J].中國美術館,2012(6).
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
項目編號:19Q115
項目名稱:基于非遺活態傳承理念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策略研究
(作者信息:湖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