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道論》(上)崔立賓一一一道者,理也,萬物之運,乃天地運行之根。物化極致,稱之為玄,玄子之玄,玄之又玄,物由玄組,中空而外玄,內又有玄,運至極,道藏于此,由圖繪之,謂之太極。太極之意,物之極致,從無到有,由簡至繁。萬物萬象,由道生,由道亡,生死相承,生生不息。
道,道理,物質運行的規律,萬物運行的道理。要想知道物質運行的道理,就要知道物質的結構。有最小的物質嗎?大多數人會回答:“沒有"。因為1/2的N次方只會接近0,沒有最小。我只能呵呵一笑,因為你已經從根上錯了。如果我要問你鐵塊有最小的么?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鐵原子再分下去就已經不屬于鐵了。每個事物都有一個定義,超出這個定義就已經不屬于這個事物了,物質也是一樣。也就是說物也有最小。我給物質的定義是:有穩定的結構,占有一定的空間,自身帶有引力。當物質分解到極限時,也就超出了這個定義,這時就會出現一種叫做玄的東西,玄自身不帶引力,它是一種球形的粒子,空間到處都充滿了玄。如果把玄比作水的話,那么物質就是水中的氣泡,不同的是氣泡不在有空氣,而是絕對的真空,真正意義上的空。同時有玄粒子在氣泡中極限運動,氣泡外圍又布滿了玄,絕對真空對外圍的玄有極大的吸力。外圍的玄就像拱橋一樣形成一個堅固的結構,并且以極快的速自轉。這算是最小的物質,內部的真空通過玄粒子之間的縫隙,對外圍產生強大的吸力。因為有強大的吸力,物質在自轉的同時,也會帶動其它粒子的旋轉。由于旋轉極快,所以物質之間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觸碰。內部真空對外圍強大的吸力,這就是引力的起源。兩物質之間引力的計算方法,可以把內部真空的吸力(引力)設為定值,力會平均分散到外圍的面,與一點相同距離所有點的集合就形成了一個球形,而且距離越遠球形的表面積越大,相同面積所受的力就越小。因為引力是通過粒子間的縫隙傳遞的,物質內部的真空可以看作更大縫隙,所以引力可以穿透物質。帶質量的物體由無數個物質組成,質量大小由物體內部真空大小決定。兩物體之間的引力計算方法是:物一質量乘以物二質量的積,除以4兀R^2(球面積公式)為了與現實單位計算方便,所以再乘以一個常量。實際就是組成物一每個細小物質與組成物二每個細小物之間引力的總合。物質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形成了現在的宇宙,萬物的產生和滅亡都是由于引力所產生的。嚴格來說,每個物體的引力都會影響到整個宇宙,但是在較遠的兩物體之間,引力會微乎其微,遠小于其中間物體對自身的影響力,這時在計算時往往忽略不計。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物質不斷聚集,質量與密度不斷變大,物質自旋所產生的排斥力,對周圍的物質影響會越來越小,當影響力小到一定成度時,物質與物質最內層的玄相接處,拱形結構不足以支撐時,物質發生破碎,這就是通常我們說的宇宙大爆炸的奇點。物質破碎時,內部極速運動的玄子會立刻沖出,無數極速運動的玄粒子向四面八方擴散,由于速度極快,所以其粒子后方會出現真空。這種真空并沒有穩定的結構,并不算真正的物質,但有一定的引力。在不斷碰撞下,會形成穩定的結構,其玄粒子也會被包裹其中,形成最小物質。萬物的生成,發展,結束都離不開物質中的引力。事物的生成,也就是上個事物的滅亡,同樣滅亡也象征著新事物的生成。宇宙如此反復循環,生生不息。
世上有太多的東西我們無法觀察到,是由于觀察事物的器具、方法的限制,以及對事物運行的不了解造成的。比如說:密封的玻璃杯內,把空氣抽光,那么玻璃杯內就真的什么都沒有了?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在抽空氣的同時,會有一種我們無法覺察,極其細微的物質在原子或電子之間通過到達杯內。同一個實驗,不同的人會明白不同的道理。感嘆世間的玄妙,非一朝一夕一個人所能明白。因文化水平有限,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希望能與大家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