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傳芹
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經典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在班級管理中引導學生誦讀優秀傳統文化,能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優秀傳統美德的熏陶,為班級管理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蘊。
我們班學生從一年級開始誦讀經典,幾年來,他們通讀了《詩經》《大學中庸》等古典書籍及小學生必背古詩文。通過幾年的誦讀指導,我親身感受到了學生的變化:從開始參加活動時的緊張、不自信,到現在的自信和大方;越來越多的學生從害怕作文,到在作文中引經據典,屢次參加市、區征文比賽和現場作文比賽獲獎;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了更大的改變,他們變得與人為善、樂于讀書、更加自律。
通過經典誦讀創設育人環境
我們充分利用經典誦讀,構建獨特的班級文化氛圍,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班級的黑板報、墻報,以及墻上的提示語,都跟學生誦讀的經典有關。如黑板報上“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名言、墻報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提示、讀書角“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標語……這些都來自于經典書籍,既瑯瑯上口,又對學生的讀書和行為起到了提醒和引導作用。學生耳濡目染,在有意無意中受到了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影響,這時再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就更愿意接受。
通過經典誦讀培養良好習慣
本校特色教育活動就是經典誦讀,學校將經典誦讀納入課堂并貫穿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將每天上午大課間之后的20分鐘作為經典誦讀時間,由語文教師帶領學生集體誦讀,為學生掃清文字障礙。回家后,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進行親子誦讀10分鐘,最終熟讀成誦。每天早晨,教師會抽查并記錄學生的誦讀情況,讓學生感受到堅持讀書帶來的成就感。我也會不斷引導學生養成堅持不懈的良好習慣。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時,我會在經典書籍中找到理論依據,這樣既言簡意賅,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在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與博大精深、繼承祖先寶貴的精神財富的同時,又塑造了完美的品性。
通過誦讀活動培養集體榮譽感
學校每年都舉辦讀書節,每個班都要排練經典誦讀節目。為了取得好成績,學生們紛紛幫班長出謀劃策,確定節目形式。排練過程雖然單調,但是為了班級榮譽,同學之間互相糾正動作,互相提醒臺詞,因而節目練得一次比一次好。最終我們班獲得了金獎,全班同學都興奮地圍著獎杯合影。這次誦讀活動,讓學生們確定了統一的目標,并為了達成目標,學會了互相幫助,互相合作,集體榮譽感在一次次活動中慢慢形成。之后,我們班還相繼獲得了“四美教室”“學習習慣優勝班級”“書香班級”等一系列榮譽。
通過經典誦讀引導學生樂于學習
為了記錄學生誦讀經典的歷程,每學期,學校都邀請中國孔子基金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測評員為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測評。為了能順利通過測評,學生們互相督促,主動完成誦讀作業,并把誦讀的錄音傳到家長群里互相檢查。教師還組織學生交流誦讀方法,互相學習;設計誦讀表格,記錄誦讀進度和完成情況。根據測評結果,誦讀優秀的學生將被評選為“經典誦讀小名士”,學校將為其頒發獎狀和獎品。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誦讀方法,還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家校聯合,形成教育合力
班級管理通常會通過一日常規、中隊會課以及少先隊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但有時這些教育會因學生周末在家的影響大打折扣,這是因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同步和不一致,這樣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行為習慣是不利的。怎樣達成家校的教育同步呢?十年來,學校一直通過經典誦讀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影響,并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更加喜歡傳統文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能夠讓學生回家后繼續在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中接受教育,對學生思想和習慣的教育的效果會更好。
因此,可以為家長提供合適的閱讀材料或書籍,在家庭中讓家長根據孩子的特點采用恰當的方式實行教育。學校自2007年開始在全校推廣經典誦讀,每學期都會為學生指定相應的誦讀內容:一年級誦讀《詩經》《大學》;二年級誦讀《中庸》《道德經》;三年級誦讀《楚辭》;四年級誦讀《論語》;五年級誦讀《周易》《禮記》;六年級誦讀《孟子》。教師在學校里在固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經典誦讀指導,回家后會布置相應的親子誦讀作業。例如:五年級誦讀的是《論語》,里面有很多關于孝敬父母、講誠信、講禮儀、知榮辱等良好品德的內容。學生在家里進行親子誦讀時,既讓家長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提高家長的素質,又能督促學生誦讀經典,將經典中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心中,還能營造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氛圍,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良的品德,做到家校攜手,共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創建優秀的班級體。
總之,經典書籍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筆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作為班主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傳統文化素養,并恰當地將之運用于班級管理中,讓學生做到厚積而薄發,為學生的人生涂上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色,才能讓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