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菊
幸福不是教育唯一目的,但它是核心目的,教育活動的其他目的要圍繞“為了幸福”這一核心目的來安排。幸福教育不是直接、單純的教育,它是在日常的學校生活中,通過對學生的“理解”“關懷”“育德”,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而實現。其中,學習活動是教育幫助學生達成幸福的主要方式,是幸福教育的核心環節。幸福教育是一種以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幸福人生的教育,教育目的或者結果是為了人的幸福,教育的過程是人體驗幸福的過程,幸福教育就是一次人性回歸的教育,幸福教育下的師生是一種情感互動,雙方全身心地創造、享受幸福的關系。
一、近處無教育、教育總在遠方
教育的使命在于讓靈魂得以安放。因此可以說近處無教育,教育總在遠方。如果說近處有教育的話,那一定是知識或技能,與靈魂有關的教育一定在遠處。遠處的教育又該是什么呢?是夢想,是信仰,是理想。教師是筑夢人,教育就是努力讓孩子們相信遠方,追尋屬于遠方的夢。教育即潤澤,用生命潤澤生命;教育即喚醒,喚醒學生自我的意識與生命的意識,讓學生能自省自悟,敢于尋找自我生命存在的價值。教育即生長,教育是一種讓孩子天性得到健康和發展的過程。在讓孩子天性得到健康發展的同時,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我發展、自我喚醒、自我完善。教育,總有一些東西看不見,看得見的往往不是教育,很有可能只是訓練。教育要尊重生命成長的獨特性,這和“成長需要”互動交織在一起,使教育成為從內在激活生命的原動力。“成長需要”指的是在人之生命成長的立場下,個體成長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需要,它要求我們在“成去”和“需要”的雙重視野下,認識人的發展問題,從需要的角度看成長。作為一名校長,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我始終堅守這樣一個原則:用自己的生命影響一群教師的生命,我用自己對生命的期待和關懷,影響另一群人,另一群人對眾多學生個體的關懷,隨時把溫暖和愛傳遞給教師們,再通過教師群體傳遞給更多的學生、家長,從而實現“生命雙潤”過程。
有什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要實施生命教育,教師必須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自身的生命情懷,讓自己在教育過程中實踐生命化的教育方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知識方面要有豐富的知識,廣闊的視野,獨到的理解力。在道德方面,要體現公正、善良、寬容;在情感方面,對每一個孩子充滿愛心,細致入微地關注每一個孩子;在精神方面,要有高卓的追求,要有堅定的人生信,并腳踏實地地實現它。學校要以豐富的校園文化來涵養學生精神,使他們成為精神貴族,熱愛美,追求美,鑒賞美,表現美。我認為幸福教育=筑夢+潤澤+喚醒+具身+豐富。教育就是讓孩子們相信遠方,敢于追求遠方的夢想,教育就是用生命喚醒生命,用生命潤澤生命,讓孩子們在身心和思維成長過程中,天性得到健康和快樂的發展。教育就是用生活和體驗來豐盈與厚實孩子們的生命,讓生命之花在適切的過程中更加燦爛和絢麗。
二、幸福教育的終極性價值
教育的價值在哪里?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教育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學生各種知,卻沒有給予學生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幸福。理解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個從自己手里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上,這就是教著該追求的恒久性,終極性價值。”德國哲學家康德的觀點:“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是教育應該遵循的原則。”教育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與發展,最后達到人人擁有幸福人生為終極目標。幸福教育的內涵是以人的終生幸福為目的,在教育中創造,生成豐富的幸福資源,培養出能夠創造幸福、享受幸福的人。
2016年,已經走過不惑之年的我,走進了廈門市新翔小學,這是一所全新的學校,開始了我人生中又一次創業。與我一起入駐的還有近50名的教師團隊以及500多名可愛的孩子,我的這一次創業與新翔的飛速發展而不同,因新翔高標定位而壓力倍增,因為這里所有人所有事都要體現“新翔風范”,具有“新翔速度”,這對于我而言,著實是個不小的挑戰。
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講師羅蘭·巴特說:“我理想中的學校,是我愿意教書或擔任校長的地方,是我希望后人能夠記得我曾經做過貢獻的地方,是我作為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作為首任校長,面對一所全新的學校,沒有文化積淀,沒有歷史傳承,外在呈現的視覺形象為零,起始階段最應該做的是什么?如何才能讓它成為理想的學校?我的職責是什么?如果說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那么,我應該給學校注入怎樣的靈魂、我將把學校帶到何方?具體應該怎樣定位?辦出什么樣的特色?樹立什么樣的理念?這些都是我必須認真思考回答的現實問題。
經過縝密的思考確定,德育是根本所在,教育應以立德樹人為先,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才能避免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出現價值判斷問題,才能讓他們在不良理念的沖擊中依然保持積極的態度。這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繁榮復興,持久發展的需要,是兒童健康成長,家庭幸福的需要,更是學校教育最為崇高的追求,對于我這所剛剛建成的學校,抓好德育工作亦將是建立學校根基的重中之重。
西方先哲亞里士多德曾說:“幸福是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是人類存在的最終目標和終點。”“幸福”是一種感受良好時的情緒反應,一種能表現出愉悅與幸福心理狀態的主觀情緒。生活追求幸福,生活為了幸福,這是人人皆知的人生公理,為了成就幸福的追求而生存,為了收獲幸福的人生而生活,更是無須論證的人生命題。幸福這個看似簡單的詞匯卻承載著我對教育事業的根本理解和不懈的追求,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不能不關涉學生的幸福,教師的幸福,學校的幸福,離開了對幸福的關注和理解,一切教育活動將變得蒼白無力,甚至成為學生成長的障礙。
“幸福教育”成為我和我團隊的共識,學校成立兩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得到了上級領導部門多項嘉獎和社會、家長廣泛的好評,我們的幸福校園文化設計獲得了中日國際設計先鋒大獎的殊榮。漫步充滿和諧幸福美麗的校園,師生們共同感受幸福的真諦,用愛心、用真情創造幸福,傳遞幸福,守望幸福,給孩子們一個幸福的童年,讓幸福陪伴師生共同幸福成長。
(責編? 孟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