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貴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統編本教材特別重視閱讀教學,構建了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這對于培養中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是很有益的,本文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了新教材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基本教學模式
一、課外閱讀指導的基本課型
李政濤教授指出,“課型劃分的復雜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不同維度之間常常有交叉,二是每一課型都可劃分出不同的等級, 有時為了使課型分類更為簡潔清晰,可將其劃分為基本式課型和變式課型。”通過一學年的名著教學,我們嘗試著將課外閱讀校本課程的指導課課型進行分類, 由于劃分的基點不同,分成了三大類:名著推介課(讀前導讀課)、讀中交流指導課、成果匯報展示課。一般來說,指導學生閱讀一篇或一部經典作品,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二、各課型的基本教學模式
(一)名著推介課(讀前導讀課)
名著推介課就是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基礎,以課內閱讀中所學到的方法作為課外閱讀的“奠基”和“引領”,用生動活潑的方式向學生推薦各種有益的課外讀物,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把閱讀范圍延伸向課外。基本模式如下:
1.創設情境,展示書名。推薦課要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形成閱讀期待。一般來說,可用動畫視頻、插圖、歌曲、猜謎等多種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隨機展示閱讀書名。
2.目錄激趣,巧妙薦讀。設置懸念是推薦課中最重要的環節,主要方法有:作者介紹,巧用書評,目錄激趣,問題質疑等。
3.精選片段,初步感受。書中人物描寫獨特鮮活、敘事簡潔流暢、文字純凈唯美、意境高雅清遠、情感真摯深沉的句段,往往能觸動學生的心靈,激發閱讀的欲望。
4.制定計劃,課外閱讀。指導學生制定讀書計劃,將閱讀由課內延伸至課外。讀書計劃可依據所讀作品的篇幅靈活制定。首先,分閱讀小組,推舉組長,制定好本組的閱讀計劃。其次,保障課外閱讀時間,每天堅持看課外書30分鐘,要求每位學生記好讀書筆記,多寫讀書心得和讀后感。再次,每周下午閱讀課作為閱讀交流課,交流各自一周來閱讀的心得和感受。
(二)讀中交流指導課
讀中交流指導課,即主要針對整本書或某一系列的書,學生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自主閱讀后進行有效課堂交流指導的課。基本模式如下:
1.回顧書本,暢談收獲。在教師導入主題之后,引導學生共同回顧作品內容,進行必要的概述。可以讓學生談談弄清作品主要講了什么,概括作品的主要內容,大致把握作者敘述的脈絡;也可以引導學生交流對于作品主要人物的認識,引導學生理清人物身份以及彼此間的關系,了解人物的大體經歷,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提出困惑,質疑問難。課堂要重視對學生自主感悟的回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無論是字詞或文章內容方面的問題,還是寫作各方面的問題都可提出來,整個閱讀過程中可概括為:自讀——質疑問難——教師點撥——存疑再讀——解釋疑難。
3.精選話題,深入指導。繼學生充分交流閱讀收獲、質疑問難后,教師需要精選話題,引導學生由表及里、由作品形式到內容,從思想內涵到表達方式進行評論,解讀作品的深刻意蘊。
4.提出的話題要能引導學生呈現思維歷程。引導學生圍繞文本展開討論,分享自己的思考、感悟,讓傾聽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體驗分享的樂趣,逐步養成追根究源的閱讀習慣。
5.總結收獲,激勵再讀。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交流、引領,學生才和經典作品真正相遇,他們話題的認同與碰撞、互動與融通得到最大效應的同化。通過讀中的交流指導,會激勵學生再次走進書本,學生的視角就會被引向更為廣闊的生活世界與心靈世界。課堂的最后,我們還可以向學生推薦多種形式的讀書筆記,為后面的成果展示課做準備。
(三) 成果匯報課
通常情況下,成果展示課是學生讀完一本或一類書之后的一次讀書成果展示活動。課外閱讀成果展示可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靜態展示,如自己設計的書簽、摘抄本、讀書筆記、自創繪本、手抄報小卡片、思維導圖、圈點批注、積累(金句、 錦句)、讀后感交流、語音匯報、以小組或班級為單位的展板等。靜態讀書成果可放置于教室讀書角、走廊、樓道等處,定期更換。
動態成果展示則以課堂或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為舞臺,展示形式有競賽、闖關、講故事,課本劇表演、演講、辯論、課前5~10分鐘講述匯報展示、課前5~10分鐘課件匯報展示等,展示學生深度閱讀成果,引領學生走向人物心靈世界,成為文本作者的知音。基本模式如下:
1.創設情境,揭示主題。用生動的語言或有趣的游戲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進入課始狀態,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放松心情,敢于展示,樂于展示。
2.自主展示,適時評議。學生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示閱讀成果, 低、中年段的學生可用表演、朗讀、小組對抗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拉開成果展示的序幕,教師對于學生展示時的突出表現及閃光點,應適時表揚激勵,提高學生自信心。而高年段的學生的讀書成果展示層次應稍高些,教師要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讀書感受,進行文本鑒賞、書評、比較閱讀,并及時捕捉學生自主交流中生成的資源,以活動的形式巧妙連接,點撥提升,將話題引向深入,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聯系親身體驗談自己的認識。有條件的學生可請家長及小助手合作主持,讓每一次展示都有高質量。
3.多元評價,拓展延伸。當堂對學生的展示情況給予多元評價,用師評、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評價小組及學生個人的讀書成果,也可發獎狀、新書等作為優勝者的獎品,或者把展示活動的電子照片贈送給每個參與者作為紀念品。一本書讀完也許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省略號,閱讀的后續活動還有很多,比如相關主題的詩文選讀,實踐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等,以此實現有效的課外閱讀拓展延伸。
注:本文為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新教材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化導讀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8]GHB0586)。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