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麗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學校教育的發展以及學生接受教育的問題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主要關注點之一。在這樣的整體趨勢下,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也面臨更多的壓力,因此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和情緒問題也就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問題之一。鑒于音樂對于學生的情緒具有正面引導,負面消減的作用,所以利用音樂教學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新方向,也為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深化起到了一定作用。
音樂是由通過旋律和節奏進行表現的一門關于聲音的藝術,無論是從本身的藝術性來看,還是從其對動植物以至于人的心理狀態的影響來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而在教育教學的領域,更是能夠借助于音樂對學生情緒的影響作用促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進一步提高。
一、音樂對學生的積極情緒的調動作用
面對競爭激烈的工作和學習生活,人們常常會在閑暇之余有聽音樂的習慣。這是因為音樂對于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和調節的作用。適當主題、風格、內容的音樂能夠對人起到積極的作用,充分釋放人們內心的力量。將音樂的這種作用應用于教學方面,借助于音樂對情緒的正面引導作用,能夠對當前的課堂教學狀態產生積極的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幫助構建高效課堂。
具體來說,一方面,音樂對積極情緒的調動和引導作用可以對課堂教學提供一定幫助。對于大部分的小學生來說,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他們對于班級紀律和課堂秩序還沒有建立一個十分清晰的概念,因此在課堂上常常出現學生無法盡快集中注意力到課堂教學內容上。而且學生對于這種長時間的專注性的課堂教學還沒有完全習慣,因此上課走神的現象屢見不鮮。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音樂給了教師一個新的方向和途徑。例如,教師可以把音樂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設計,使音樂成為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前導入的部分,可以根據每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主題選擇適當的類型的音樂,在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能夠用積極活躍的精神狀態面對課堂,既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專注,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和掌握理解知識的效率,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另一方面,音樂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理解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課堂上利用音樂對學生情緒的正面引導作用并不僅僅局限在為學生播放音樂這一種手段,而是可以借鑒音樂教學課堂上采用的一些教學方式,如律動、合唱等,讓音樂對學生情緒的作用效果更加明顯。同時,音樂還可以作為多媒體教學的一部分和重要的輔助手段,讓學生更容易沉浸在教學的氛圍中,加深學生對于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造情境的手段來使音樂發揮作用。無論是在朗誦詩詞時還是分析作者的情感色彩時,教師都可以借助于音樂來讓學生體會詩詞和文章所表達的一種意蘊。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受到音樂的調動,能夠與詩詞和文章的情感產生更加深入的共鳴,幫助學生理解其表達的思想感情。
而在英語或者數學等其他的課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兒歌律動、跟著節奏拍手等方式來幫助學生記憶單詞和其他知識點,實現一種理解性、立體性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也是音樂對學生積極情緒的調動和引導作用的重要體現。
二、音樂對學生的焦慮情緒的緩解作用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產生焦慮的情緒,從而影響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即便是小學生也不例外。對于小學生來說,無論是對新的學習環境的不適應,還是對學習內容的不熟悉,都會造成他們內心的焦慮,進而對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產生影響。
實際上,一定程度的焦慮對于學生來說是增加學習動力的誘因,但是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且心理發育還不完全,所以他們往往并不能自己應對這種焦慮的情緒,實現由壓力向動力的轉化。因此往往會導致焦慮情緒的不斷積累,進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不良的影響。所以,小學生焦慮情緒的緩解和轉化需要教師的幫助,也應該成為教師工作的重點之一。
實際上,音樂對于緩解小學生焦慮情緒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地利用音樂對情緒的影響和作用,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十分必要。例如,無論是對于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面對考試時都會產生一定的焦慮。只不過一部分學習基礎較差或者面臨較高要求的小學生內心的壓力會更大。因此,教師可以在考試前的幾天里在課堂上采用音樂舒緩法,在課前和課后的2分鐘里,選取一些輕音樂、純音樂,在上課鈴響教室里安靜下來以后,為學生播放,引導學生借助于音樂來慢慢放松心情,釋放過于緊張的情緒。
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面對課堂教學,具有更高的復習效率。如果是班級內的小考試,教師也可以在考前為學生播放一小段音樂,并且帶領學生默念放松心情、輕松考試等內容,讓學生形成這種考前自我放松的小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夠以更好的狀態面對考試,獲得更好的成績。
除此之外,教師在發現一些學生焦慮的情緒過于嚴重時,也可以對其進行一些專業性的心理輔導。其中音樂療法也能夠起到十分明顯的效果。中國古代的樂曲常常被作為音樂治療的常用曲目,利用諸如《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松下觀濤》等以角調和徵調為主的樂曲,能夠起到潛心靜氣,寧心安神的作用。同時借助于降噪耳機等工具為學生創設一個較為安靜的整體環境,讓學生沉浸在這種曲調舒緩的音樂環境中,引起學生情緒與音樂之間的共鳴,同時輔助以一定的對話引導,讓學生逐漸放松心情,并且對教師敞開心扉進行交流,進而從根源上發現學生過度焦慮的原因并予以解決。
實際上,音樂不僅對緩解學生焦慮情緒有十分明顯的效果,在消解學生的負面情緒,引導學生轉變心態,積極交流等方面都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也是教師必須加以重視并學會正確運用的一種教學手段。
三、結語
音樂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借由共鳴來影響人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因此能夠正面調動小學生積極情緒,消解負面情緒的音樂是他們生活、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音樂的特殊功能,利用音樂來調節小學生的情緒,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注:本文為2019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音樂教育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實踐與研究”(立項號GS[2019]GHBZ104)研究成果。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