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梓萱
摘 要:2018年8月24日,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史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全面依法治國又有新的重大部署。[1]法治教育逐漸成為各類高校推廣普及的教育,對于醫藥類院校尤為重要。在當前醫藥類院校以醫藥職業道德教育為核心的價值引領下,應多渠道、全方位、多元化推動法治教育與藥德教育相融合。
關鍵詞:依法治國;法治教育;藥德教育;融合
1 高校法治教育對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
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是當前我國高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政策導向。醫藥職業道德簡稱“藥德”,是醫藥行業從業人員應遵循的核心價值觀,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必須具備“醫者藥者仁心”,更要增強該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法治教育和藥德教育不僅在調節方式上具有互補相適應性,而且在干預目的上具有事前防范與事后補救的同一性。
高校法學教育為“法治中國”培育法治文化氛圍。法學是最古老的學問之一,但它不僅是知識,也是一門藝術,所以古羅馬法學家烏爾比安說“法學是神人之事,公正非公正之藝術”。不同于文史哲追尋真善美,法學是經世致用之學,它講的是治國安邦之道,定分之爭之術。[2]無論從事何種職業,法學都是所有專業知識里的普適知識。
2 當前法治教育與藥德教育結合的現狀
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向全校學生傳遞法治知識,提升學生的法律思維,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明確作為公民最基本的權利與義務。
2.1 法治教育尚未獲取重視
由于大部分醫藥類院校沒有法學專業,現實教學過程中法治教育缺乏獨立的地位,使得學生在有限的課堂中所獲取的法律基礎知識非常有限,并且具有形式化的趨勢,法治教育還未受到足夠的重視。
2.2 法治相關課程內容薄弱
在醫藥類院校較多涉及法律基礎知識的課程以“思想道德和法律修養”這一門必修課程為主,部分專業開設“藥事法規”等課程,并輔之以選修課程。就課程設置的內容來說,相對單一枯燥,教材的內容里以抽象的基本原理為主,并且僅僅占據了一個學期,缺乏延展性與相關性,法治教育往往與藥德教育教學中有割裂情況,即講完“德”,再教授“法”,大學生往往剛剛接觸法治相關知識,課程就已經結束。
2.3 法學專業力量相對欠缺
就師資力量而言,與其他專業相比,醫藥類院校中法學專業的專任教師數量較少,往往是其他專業教師在教授法學知識,教師隊伍自身也較缺乏專業的法治素養,在授課中會傾向性地削弱法律知識的滲透。高校培養大學生法治素養的模式,更趨向于僅僅傳播生活法律常識,而忽視了加強高校學生的法治觀念,樹立高校學生的法治精神,這些都應該由法學專業人員進行系統性與專業性傳輸。
3 醫藥類院校法治教育與藥德教育融合的路徑
3.1 科學定位法治教育與藥德教育的關系
法治教育就像語言、風俗一樣,具有民族特性,是民族的共同意識,隨著民族的成長而成長,與道德教育有許多緊密的聯系。因為法律事務關乎人的身家性命、財產安全、社稷天下,兼濟國民大眾,作為接受高等教育的學子,更應學習滲透法治教育。藥德教育,是醫藥類院校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的價值需求,提高醫藥學生法律意識,加強醫藥學生法治思維,是促進醫藥類院校依托行業辦學、融入產業發展的行業需要,是凝練醫藥類院校校園特色文化、提升文化育人效果的文化需要。[3]
人類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科學和技術的發展,而這種發展是在法治、知識和科研中心中促成的,作為培養專業素質人才的高校越漸成為這樣的中心。[4]醫藥類院校應盡可能培養具備各方面素養的專業人才,應打破傳統學科與學科之間單一的界限,實行跨學科和多學科的教育,促進藥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結合。
3.2 創新法治教育與藥德教育的教學方法
要提高醫藥專業學生的法治教育效果,應先從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入手,引進相關法學背景和法學專業高層次人才,提升醫藥類院校教師的法治素養。基于當前部分典型醫藥類高校初步探索出了加強藥德教育的新途徑,將藥德教育融入了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應有方向性目的性加入法治教育的相關內容。
首先是在第一課堂層面,鼓勵教師將“藥德.法治”價值內涵融入課堂教學中。在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中,從2018版教材與2015版教材對比中,已經增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相關內容,目的是與時俱進,讓高校學生全方位理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還可以有方向性地把這些基本法律知識融入廉政教育課、藥德教育課、黨課、形勢政策課堂中。藥德與法治共同屬于上層建筑,皆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范疇。
其次是第二課堂層面,可以針對性的開設“藥德大講堂”、“藥德教育理論與實踐教學”、“藥德主題辯論賽”、“藥德知識競賽”、“藥師文化節”、“藥學志愿服務活動”等等各類豐富多彩的藥德教育內容。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創新性的推動“拓展藥德教育,助力藥法同行”等融合藥德與法治知識的相關實踐活動,諸如學生在暑期社會實踐中不僅可以向居民普及用藥安全,還可以宣傳法律法規,以此類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與專業理論課程相輔相成,逐漸形成法治教學的滲透性與多元化。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第三課堂,利用多樣化傳播渠道,創新型運用新興媒體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推廣法治知識的普及,進一步拓寬法治教育渠道,更貼近高校學生的生活,增強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3.3 構建德法教育相融合的長效機制
當前醫藥類院校藥德教育正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不斷加深推進,諸如在必修課、專業課程中加入藥德教育相關內容,邀請行業領域專家在“藥德大講堂”授課,通過第二課堂為學生建立德育體系,輔助各類技能競賽、校園文化活動灌輸“藥德”知識,不僅讓醫藥專業學生明白敬畏生命、誠實守信、精益求精、良心制藥的醫藥道德,明白我國法治建設的十六字方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更重要的是讓醫藥專業的學生理解藥德知識與法治知識的結合,可以使藥德的內在作用更好的與法律的外在作用融合滲透,從而推動社會前進與發展,進一步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高等教育之于醫藥專業學生要實現三大目標:形成醫藥專業基本理論體系;訓練運用基本知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培育創造性思維方式。[5]顯然,單一的專業知識傳輸只能完成第一個任務。醫藥類學校各門課程應分成不同教學形式來實施,主要是講授課、案例分析課、實驗操作課和互動討論課,形成組織形式多樣、教學互動、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格局,以便學生能盡快構建起知識理論體系。法治教育與藥德教育融合也是輔助實現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學生人格培養的內在因素與外部力量。
4 結語
醫藥類高校的特殊性與重要性在于其背負培養我國醫藥行業人才的重任,此類院校更應秉持“立德樹人”的辦學理念,立足于促進醫藥產業前進、保障用藥安全、主張良心制藥的高度,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緊密聯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辦學理念,凝聚合力的價值導向及引領作用,搭建合適現當代大學生易接受、想關注、喜理解的法治教育與藥德教育相融合的學習平臺。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醫藥高等??茖W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2018年課題“全面依法治國視域下高校法治教育路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DS201810)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摘編[M].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04).
[2] 鄭永流.共渡法學之彼岸.[J].法制資訊,2010(11).
[3] 王華鋒,王玖姣.醫藥類高職院校加強藥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4):38-40.
[4] 周魯衛.大學憲章,凝固的教育理念.[J].復旦教育論壇,2005(01).
[5] 姜裕富,李劍秋.論法律職業化教育.[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