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玲
摘 要:隨著園區規模的擴大,整體師資隊伍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但在數量和質量上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因此,以教研活動作為抓手探索助推教師專業發展,已是學校刻不容緩的工作。初衷是好的,但是活動中,教師仍然會出現對于教研活動的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應該是教師教研缺乏內驅力。那么我們怎么才能激發教師的內驅力呢?將是本文討論和解決的問題核心。
關鍵詞:教師教研;內驅力;設想實踐
1 尷尬的教研
組織一些教研活動有時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尷尬;如無人愿意主動承擔教研任務,不愿意主持及撰寫方案。參與專家講座時,教師的積極性不高,走神,玩手機,打嗑睡比比皆是;形式大于內容,教師的參與性及積極性不高。
2 尷尬背后:現狀分析如下
分析過后發現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大致上有以下幾點:
1.貼地行走教研還有所欠缺,對提升教師教學教研水平太過理論化,缺少實踐性!
如果教科研條線組織的活動內容過于傾向專家引領,而忽略教師的真實需求;或者在內容上形式過于單一互動性又不強,勢必教師在參與時積極性不高,收獲也就微乎其微了!
2.教研次數過多,教師疲于應付
幼兒園的教育,方方面面都要對幼兒進行關注;平時的工作相對也比較繁瑣;上課、創設區域、家長工作、幼兒的安全教育等等。而一旦教研次數過多就會在無形中加重教師的負擔,造成教師疲于應付的場面!
3.有沒有教研活動無所謂
不同年段對于教研活動的需求是不同的,對于年長一點的,沒有升職或者評職稱動力,顯然他們對于教研活動的興趣也沒有那么高漲!
總之,缺乏內驅力的學習,效果顯然也是不明顯的。看起來是因為內在的內驅力引起的,但外在誘因也不能忽視。所以找到影響內驅力的外部誘因,才有真正意義上激發教師內驅力的學習。
3 走出困局的設想如下
3.1 改變教研方式,營造和諧氛圍
以行政為主導的聽課評課活動,對于教師存在的問題,不是分析原因積極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更多的糾結在教師上課的水平上。這也是導致教師不愿意承擔公開課的原因之一。沒有自信不敢于在集體中亮相。而現在的觀課評課把教師推在前,先反思然后對事不對人的進行深度剖析,再一次次的活動中鍛煉教師膽量,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尊重每位教師的差異,以激勵的方式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形成了良好寬松的教研氛圍!
3.2 深入基層作深入調查,為有效教研做足準備
教科研條線在制訂教研計劃前,都會深入基層作全面調查。組織形式不在是閉門造車。而是根據教師實際需求而來,從意見征詢中發現他們的真實想法,當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菜單式的選擇為教研活動添磚加瓦!如:每學期末教師菜單的選擇為下一年教研活動計劃做準備!
3.3 專家引領,為教研創造條件
針對自己園所所處于的狀態及現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把專家請進門根據現場實實在在的解決教師的困惑及問題,為教師答疑解惑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如把張輝專家請進門對幼兒園美工區打造進行專業性引導,如把莊春梅專家請進門針對游戲后評價進行專業引導幫助教師梳理出游戲評價的要點及策略讓教師做到心中有數!
3.4 活動整合,擴大平臺激發人人參與
在時間上精力上解放教研條線的壓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言堂變成遍地開花。通過自主申報及推薦,把活動的組織形式更加貼地行走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變成組織者及參與者。如把平時好的觀察記錄及課程故事進行分享,如個人覺得比較好的活動草根經驗進行分享。讓活動在不增加大家負擔的同時又能給予更多的人展示機會!把活動變成人人參與人人想說敢說的活動!
3.5 分層教研,助推每位教師成長
實施原則:按照教師不同的需求,把全體教師按照興趣,愛好,年齡等分成不同的教研場,為不同需求的教師提供不同的教研平臺,滿足每位教師的教研需求。
實施策略:
(1)以教師教齡分設不同場地,開展教研活動。為了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不同要求的需要,選擇不同年齡段適合的書籍,在“互動交流”中為教師創設敢說想說的平臺;在“小結提升”環節中結合案例給予教師有針對性的引領,讓讀書活動既有理論提升又有后續看展活動的參考依據,從實際中提高教研活動質量。
(2)以園所骨干教師引頭,通過“現場聽課+專題教研”的形式,在真問題、真教研中,各層次教師互動研討,在智慧碰撞中積累操作經驗,提高潤澤課堂實踐能力,梳理課題經驗小結。教研活動中鼓勵年輕教師積極發言, 力求通過此類教研活動,提升教師在教研場上的歸屬感。
(3)以教師專業興趣特長,開展相應的活動工作室。
園所根據調查開放合理的工作室,把更多有著同樣興趣愛好及專業所長的教師聚集在一起,讓他們產生出智慧的“火花”讓更多教師發揮其所長。
3.6 頭腦風暴式教研,裹挾每一人參與
教研場上采取隨機發言的形式,讓在場的每一位教師都有發言的可能,這種頭腦風暴式的教研方式把每一個人參與其中,修煉教師的現場教研力,并鍛煉主持人、捕捉和提升,智慧拋接球互動能力。
4 激發教研活動的具體策略如下
1.營造寬松,和諧的教研氛圍,如在學校的小花園里進行教研活動,以舒適的心理環境,激發大家的參與性。
2.鼓勵教師多看書及看好書,并設立好書推薦日,把看到的好的內容和大家相互分享,以便激發更多教師的參與,真正做到從教師中來教師中去!
3.在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前,用問卷的方法征求大家意見,當前有何急需解決的問題。再開展組織活動,讓教研活動真正意義上的解決教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4.教研內容的選擇上,以解決一線教師的實際問題為主,注重“草根經驗分享”,在專家請進門前,注重園內資源的盤活。給予更多教師展示自己的平臺,用身邊的資源讓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以便產生共鳴!
5.以以老帶新,用傳幫帶的方式,讓園內新教師迅速成長。開設金點子獎項,給予更多青年教師成長的平臺,使其積極參與其中,給園所注入新的活力!
6.注重教研活動量的控制,把控好質量關,以防教師的疲于應付。并在每次活動后以問卷的方式集去教師意見,為下次的開展積累寶貴經驗!
7.定期梳理教研成果及方向,開展有針對性的教研活動,給予教師專業引領。
8.開展互動式比較強及能具體適用于一線教師具體操作的教研活動:如音樂游戲專場、戶外一物多玩的開發游戲專場,班級妙招分享的專場等等!
5 實踐后的效果與反思
重新調整思維后的教研活動比以前有趣多了,每位教師只要注重平時積累都有展示公開課的機會,而每次的公開課都蘊含著備課組集體智慧的結晶。每次外出培訓后的內化交流更加具有園所班級引導性,在不增加教師的負擔的同時把更多的“菜根專家搬上了舞臺”給予更多人機會與機遇!盡管我們組還有很多不足,但我們已經在前進的路上,不斷摸索不斷前行!。
當我們在前行的路上遇到問題時,我們要學會停下腳步來觀察與思考,可能換個角度就會有新的想法。把大家的意見作為前行的依據,利用大家的智慧把外部的壓力轉化為內在的壓力,從而激發大家教研的內驅力。
參考文獻:
[1] 陳俊.創新教研方式提升教研品味:以市級教研活動實施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3(5).
[2] 楊春紅.強化區域教研促進教師專業成長[J.中國教育學刊, 201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