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創新是當前經濟社會的潮流,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但其作為一把雙刃劍,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對全球經濟環境,國際金融資本的有序流動產生了隱患,也使得全球企業的金融資本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國內外形勢變化和金融監管政策逐步細化對各大企業金融風險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通過分析金融創新環境,定位企業常見的金融風險,研究企業管控風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企業金融風險的有效管控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金融創新;企業管理;風險管理
一、當前金融創新活動新特點及其引發的常見金融風險
(一)金融創新活動特征
金融創新是金融發展的必經之路,既包括廣義的金融機構、制度以及市場的創新,也包括狹義的金融工具的創新。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發展,金融行業出現了以下特征:
1.金融行業機構同質
雖然金融創新讓少數企業在一段時間里保持了短暫的競爭優勢,但由于市場的充分競爭與信息的高速傳播,消除了這種差異性。從目前市場來看,金融機構種類多樣,但多種金融產品與金融工具的出現,使得原本不同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原本的專業化機構變成了綜合發展機構。比如,當初推出大量貨幣金融產品的“余額寶”的出現,不僅具備了高利率與高流動性的特征,還兼備低風險的特征,因此短時間內吸收了大量投資者,接著各個平臺的產品無論是性質還是收益上都逐漸趨同,難逃標準化與同質化的命運。
2.服務對象不斷擴大
在過去,銀行等金融機構更多地為企業和組織提供服務,個人的參與主要是在存匯款方面。但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金融機構逐漸推出個入賬戶的投資理財業務,其目標對象也逐漸由少數大客戶轉向大量小型投資者。
3.理財方式不斷創新
隨著經濟的發展,個人理財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盡管幾輪股市的波動使一批投資者的資金被套牢,使得一部分人對金融投資喪失了信心,但理財觀念卻在其間得到推廣和普及。
(二)金融風險所導致的常見金融風險
1.資產證券化引發金融風險
首先,證券資產化加大了資產的金融杠桿,增加了貨幣流動性,帶來了貨幣一定程度的貶值,對貨幣當局實行的政策帶來了相應的沖擊。其次,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銀行等評級機構要對該資產進行評估定級,而有時銀行為了增加營業收入而擴大金融杠桿,從而將更大的風險推向了投資者與整個金融市場。
2.市場投機行為擴大金融風險
金融市場為規避金融風險與投機行為提供了的大量的便利,投資者利用金融工具,不僅能夠獲得收益,同時還進行風險轉移與控制。投資與投機并存,激活了金融市場,同時也增加了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二、企業金融風險管控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風險識別
1.外部風險
企業面臨的外部金融風險可以看作是金融市場本身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市場風險,包括利率、匯率、市場價格、股票價格等的變化導致企業的資產面臨風險。這些因素對企業的影響較大,往往是企業無法控制的,且發展趨勢也很難預測。二是外部環境風險,經濟全球化導致各國經濟形成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因此時常牽一發而動全身。例如,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政策變動,甚至國內的金融危機,都會造成全球范圍內金融市場的波動,引起世界經濟低迷。
2.內部風險
企業面臨的內部金融風險主要來自企業缺乏較為完善的管理決策和風險控制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信用風險,尤其是新興的網絡金融市場所產生的網絡金融信用風險。企業交易當中會由于一方無法按時償還債務,而導致另一方面臨金融風險。其二,流動性風險,企業運營過程中,資金流動性往往可以作為經營情況的標志。資金流動性差,表明企業的資產不能及時轉現,即缺乏足夠的現金流來償還債務。其三,操作風險,企業管理經營不善、缺乏成熟的管理體系,是造成最常見的內部風險的原因。其四,籌資風險與投資風險,這二者也是企業內部金融風險的重要來源。籌資風險主要包括缺乏籌資渠道和籌資金額不足等問題;投資風險主要包括企業投資者盲目追求高回報,卻忽視了投資陷阱,而另一類投資者又由于過分保守,導致了資金浪費。投資與籌資的風險是目前大多數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二)企業金融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1.金融監管部門對企業金融風險的監督管理機制不足
政府作為監督機構,其分設的很多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在企業風險控制與維持市場穩定當中發揮重要職責。當前政府對于一些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創新行為缺乏嚴密的監督機制,導致監管部門無法及時公開不良信用企業的信息;同時監管機構對一些金融產品的審查和評級制度也有待提升,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應當不斷完善以保障金融市場的良好穩定,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公平性仍有待提升。
2.企業自身缺乏金融風險預警機制
很多企業在自身管理經營當中不注重風險管理與防范,因此只在風險發后進行彌補,造成了巨大了損失。此外,一些企業在金融服務產品創新時,沒有綜合考慮產品的風險情況,以及該產品與企業自身的關聯,也忽視了對投資者可能造成的影響。該類風險主要是由企業對于風險的預測和量化程序的缺乏,以及對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缺少合理預警造成的。
3.金融產品創新質量控制專業化水平較低
金融產品的開發離不開同時具備專業知識與敬業精神的從業人員,而金融機構更應該本著負責的態度,評估金融產品的風險,防止出現片面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風險的情況。我國金融機構發展較晚,因此缺乏相關專業從業人才且風險管理從業人員的資質良莠不齊,從而對金融風險缺乏相應的處理應對經驗。現階段,大量的互聯網金融機構,如近些年較為熱門的P2P平臺,面臨的金融風險大多是由于缺乏對金融產品的審核,使用一些不良資產做金融標的造成的。
三、企業進行有效風險管理措施
(一)金融監管機構應加大風險控制力度
政府監管部門應當不斷對加強金融市場的監督職能,及時更新披露相關企業的信息,同時為企業融資提供便利信息。首先,嚴格把控銀行向企業提供的貸款業務,對企業貸款資質進行謹慎審核,防止產生融資與操作風險。其次,金融監管機構還應該及時公布行業黑名單,以規避由資質較差的從業人員和不良貸款企業造成更大范圍的影響。在政府大規模發行債券的同時,注意保證債券市場的公平性,從而降低企業利用該渠道進行非法洗錢的風險。最后,金融監督機構應當在監督企業的同時,擴展業務范圍,利用量化工具測算金融市場風險程度,幫助小微企業獲得正規渠道的貸款等,從而提升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
(二)企業自身健全金融風險預警機制
建立一套完整嚴謹的金融風險預警機制是企業有效規避金融風險的第一步。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經營范圍,獨特需求與發展狀況進行規劃,結合市場信息,如行業市場趨勢、國際市場變化、政策變動方向、競爭企業發展趨勢分析等,制定自身的預警計劃。為規避市場利率風險,企業可以采用現代金融工具,如遠期利率協定、利率保證與利率限額等。對于匯率風險,企業可以簽訂貨幣保值條款、套期保值、匯率共擔等工具保證國際貿易的安全進行。對于融資、投資風險以及操作風險,企業應當內外兼顧,內部應當建立健全公司規章制度,吸納專業人才;外部要時刻分析政策因素與市場動向,加強對貸款的監控,保證按時足額償還力。
(三)金融產品創新質量提升
由于金融創新與金融風險意識均處于起步階段,企業風險部門的人才及其短缺,而懂得財務知識遠不足以提升金融防范水平。為了保證金融產品的創新水平和安全性,企業應對員工進行培訓,培養一批有著良好風險意識的管理人才。對于金融產品,企業應當順應時代形勢,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合理利用互聯網借貸第三方平臺的金融衍生品,并提供互聯網金融產品,不僅能夠保證安全性,還可以降低成本。為規避融資風險,企業還可以通過發行優質股票和債券向社會募集資金,以及擴展到海外市場,拓寬優質融資渠道。
四、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處處存在著風險和隱患,既包括市場匯率及利率等因素,也包括了企業自身的操作和融資投資的風險。加強金融機構對企業的管理,對穩定企業金融狀況有著重要的作用。企業自身要建立健全金融風險應對機制,吸納優秀金融風控人才,擴展國際業務和優質融資渠道,從而提升應對金融風險的能力,保證金融創新產品的質量,從而做到較為準確地預測金融風險,并將其控制在萌芽階段。
參考文獻:
[1]都靖源,闞占菊,魏震.中小型企業金融風險防控方法研究[J].金融經濟,2018(11):107-108.
[2]劉新超.新常態下的金融風險與風險防控[J].經濟師,2017(3):140-141.
[3]王坷.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問題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9,27(12):229.
[4]劉淑云.金融創新條件下的金融風險管理探索[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1(22).
[5]肖亦鶴.金融創新條件下的金融風險管理探討[J].經濟視野,2013(12).
[6]李家睿.企業金融風險管理問題探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30).
[7]楊營瑩.金融創新視域下的金融風險管理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0).
[8]李少偉.中小銀行金融風險管理的實踐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9(14).
作者簡介:
耿瑜濃,遼寧省大連市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