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
摘 要:本文運用偏離—份額分析模型,結合2012—2016年信陽市三次產業GDP數據,以河南省經濟發展為參照系,對信陽市產業結構和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信陽市產業競爭力是決定行業經濟增長水平的主要因素,經濟增長主要靠二、三產業帶動;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在全省具有較強競爭力,第三產業競爭優勢最強;三次產業結構對區域經濟增長均起正面推動作用。提出了加強第一、二產業競爭力培育,加強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建議。
關鍵詞:偏離;區域經濟;產業結構
1 研究方法
偏離-份額分析法(Shift - share Method,SSM)由美國學者Dunn,Perloff,Lampard,Muth等人于 20 世紀 60 年代相繼提出,80年代由Dunn總結成現在普遍采用的形式。現已成為研究區域產業結構的重要方法[1]。該分析法把區域經濟的變化看作一個動態過程,以其所處上級區域的經濟發展為參照系,將區域自身在某一時期經濟總的增長量分解為三個分量,即份額分量、結構偏離分量和競爭力偏離分量[2]。
2 信陽市三次產業結構分析
2.1 數據來源及處理
本文以信陽市為研究區域,以河南省為較高層次參照區域,以2012年為基期,2016年為報告期。信陽市和河南省地區生產總值及三次產業的生產總值數據均根據2013—2017年《河南統計年鑒》相關數據整理得到[3]。
2.2 信陽市三次產業發展現狀
信陽市近5年來經濟快速發展,總體上產業結構基本向合理化方向發展,第一產業比重逐步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基本穩定,第三產業比重持續上升。第一產業占比從2012年的27.38%下降到2016年的21.89%;第二產業占比下降0.93%,第三產業占比上升5.11%。
2.3 信陽市三次產業結構評價
以河南省平均水平為參照系的結構分量,第一產業為45.17億元,第二產業為38.08億元,第三產業為28.64億元,說明了信陽因為產業結構優于全省平均水平而獲得的部門結構對GDP增長貢獻。結構分量排序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二、三產業在內部結構上占據較大優勢,相對于河南省而言是增長性部門,結構效果度大,結構合理。
由表2看出,第一、二、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均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次產業均為全國性增長部門,二、三產業競爭力顯著,第二產業為信陽市GDP貢獻了160.34億元;第三產業增長速度迅猛,為信陽市GDP貢獻了266.40億元。
(rij-Rj)表示產業j在區域i的增長率與其在較大區域內增長率的差額,可以用以衡量i區域在j產業上所具有的競爭優勢[4]。觀察此項指標,可以發現信陽市三次產業間的競爭力差別顯著。三次產業競爭力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一產業的增長率較全省平均水平高4%,第二產業較全省平均水平高29%,第三產業較全省平均水平高58%,在GDP競爭力中貢獻最大。可見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信陽市主要依靠第二、三產業實現經濟的帶動發展。信陽市三次產業結構總體情況見表3。
由表3可以發現,信陽市的結構效果指數為0.9997,與河南省平均水平基本一致,競爭力效果指數為1.2781,信陽市的產業競爭力總體勝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信陽市的平均經濟增長率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3 結論與對策
對信陽市三次產業的SSM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從總體上而言,信陽市三次產業結構相比河南省平均水平來講,都基本合理。第一產業產業結構優勢明顯,但區域競爭力弱,所占份額偏量弱;第二產業所占份額量高,產業結構效果大,競爭力顯著;第三產業所占份額高,競爭力顯著但產業結構不高,需要進一步優化。基于實證研究結果,提出幾點建議。
3.1 發展特色高效農業
結合信陽市資源優勢,發展生態農業,積極以優勢農產品,如茶葉、南灣魚、淮南橘等深加工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加快傳統農業向“市場化、設施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轉變,推助產業轉型升級。
3.2 加強第二產業競爭力培育
加大優化第二產業的產業結構的力度,保持現有的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淘汰落后的不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引進高興技術產業,重點發展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以及5G通訊、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
3.3 優化第三產業內部結構
信陽市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對GDP貢獻率最大,內部結構有很大提升空間。對于第三產業,完善產業結構,依托交通樞紐和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信息服務業,加快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保永文,熊捍宏.基于動態偏離-份額分析法的城市產業結構分析——以十堰市為例[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7(02):65-70.
[2] 鄭江松.武漢城市圈產業結構和產業競爭力分析——基于偏離—份額分析模型[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8,33(03):25-30.
[3] 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統計年鑒—2017[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4] 王甘,楊威.基于偏離—份額法的城市產業結構分析——以湖北省隨州市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3):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