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拉
【摘 ???要】 ???醫學檢驗過程中,控制分析前質量有助于控制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對此主要從申請單書寫質量問題、患者準備、樣品采集、標本送檢以及預處理等方面對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的影響因素進行探討,為開展質量控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常見問題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4-0289-02
檢驗醫學在醫療領域中具有較高的重要性,當前我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水平越來越高,醫院的質量管理體系也較為完善,檢驗室都存在室內與室間質量控制與考評制度,但是對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重視不足。臨床醫生時常反應患者的病情與檢驗結果不符合,造成患者的診斷結果的可信度受到了影響,還可能對疾病的治療造成負面影響[1-2]。因此有必要嚴格控制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進而為醫學檢驗分析工作的質量提供保障。
1 ???申請單書寫
申請檢驗單的書寫質量問題會對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造成影響,常見的申請單書寫質量問題包括為未標出用藥情況、標本采集時間、缺少患者信息、患者信息錯誤、檢驗項目不明確、未標出臨床診斷結果以及遺漏相關信息等。這就要求檢驗人員認真對檢驗申請單進行檢查,包括抗凝血中是否存在凝塊、標本溶解、容器選擇是否恰當、檢驗單上唯一標號、檢驗項目以及患者相關信息等。發現存在不合格標本時要求臨床醫師重新進行標本的留取,同時將不合格標本的記錄工作做好。
2 ???患者準備
素食、酗酒、吸煙等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這就要求患者檢查之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例如,采血前要求患者72h不得飲酒。
寒冷、劇烈運動后,人體白細胞總數會出現一過性增高的現象,情緒緊張的情況下會造成人體血糖水平增高,所以采集標本的過程中,應確保受檢者處于一個基礎代謝的狀態下進行樣本的采集。
飲食同樣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餐后血中白蛋白、尿酸、血鈣、血糖、膽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含量都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增高。采樣之前患者空腹時間持續在16h以上時,此時人體血清中的血糖、轉鐵蛋白、補體C3、白蛋白等含量都將較正常水平降低,因此除了特殊情況或者急診患者之外,其他情況下驗血時都主張患者空腹12h后采空腹血[3]。
藥物也會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藥物可通過顏色干擾、對檢測反應進行抑制或者激活、參與檢測反應等對檢測結果造成影響,因此為了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理論上應要求受檢者提前停藥48-72h,但是這一做法并不符合實際,所以要求臨床醫師在申請單上將用藥時間、用藥情況做出明確說明,當發現檢驗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不符合時,加強與檢驗科的溝通以便于明確用藥對檢測結果造成的影響。
采血過程中,體位選取的合理與否會對采血量造成影響,直立下的血容量較平躺的血容量減少約700ml,從臥位轉變為直立時,血容量減少10%。靜脈采血過程中,要求受檢者取坐位。
以上的這些情況盡管都是由于患者準備不夠充分而造成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影響,但是這也與醫生、護士履行告知義務不全有關,臨床醫生、護士告知不完全造成病人并不是非明確這些注意事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檢驗科可進行適當宣傳促使臨床醫生、護士形成對檢驗要求的全面認識,打印相關宣傳單,科室范圍內進行發放[4]。
3 ???樣品采集過程中的問題
3.1 輸液與采血同時進行
采血的過程中輸液會造成血液內物質被輸注液體稀釋,另一方面輸液部位的液體濃度過高造成采集到的標本無法真實反映患者情況,因此要求停止輸液60min后進行采血,當患者為重癥患者必須輸液時,采血的過程中應遠離輸液部位或者選擇健肢進行采血。
3.2 抗凝管選取的問題
檢驗項目不同,抗凝管的選取也不同,使用了錯誤的抗凝管時,需注意不能將標本轉移至含有正確抗凝劑的抗凝管中。抗凝劑與采血量的比例控制不當也會造成檢驗結果受到應影響,例如枸櫞酸鈉與血液的比例由1:7變為1:9時,此時部分活化凝血酶時間的檢測結果將被顯著延長。
3.3 止血帶綁扎時間過長
止血帶綁扎時間超過1min將會造成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血鉀以及白細胞等檢測結果偏高,靜脈找不到時用力拍打手臂造成時采血的檢驗結果較靜態采血使得血鉀濃度更高。這就要求嚴格控制止血帶的綁扎時間,控制在1min以內,發現短時間內難以找到靜脈時更換穿刺部位。
4 ???標本送檢問題
標本采集完畢后就需要立即送檢,通常情況下要求時間在1h以內,檢測項目對標本離體后的保存存在較多要求,例如血氣分析時應將標本密封后立即送檢;院外檢查時,檢測血漿成分、血清成分等時,先將血細胞分離出來,血漿、血清等于4-10℃低溫條件下運送;天冷時精液、白帶等標本應保溫送檢。
5 ???預處理時的問題
樣品開蓋后未能及時檢測,未加罩造成揮發,為了預防揮發應在檢測之前的幾分鐘開蓋,開蓋后立即進行檢測,檢測完畢之后加蓋。檢測之前樣品應低溫保存,例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采血后需要始終冰浴保存。取出冰凍保存的樣品后應按照完全溶解、顛倒混勻、再次離心的三步法進行處理,同時在標準作業程序(SOP)文件里將處理步驟詳細記錄[5]。
6 ???小結
當前分析前的質量保證仍然存在難以確定責任、影響因素繁雜以及質量缺陷等眾多問題,這些問題造成醫學檢驗的工作過程中工作開展難度較大。為了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以提高其對醫學檢驗分析前質量的認識程度,醫院條件允許時可開展新畢業檢驗人員的臨床轉換,通過這一方法開充分了解檢驗科的實際需求以及臨床工作流程,充分吸取臨床科室的意見與建議,重視分析前階段的質量保證工作,定期進行計中培訓以增強醫務工作者的素質,從而促使工作走向標準化、制度化、規范化的道路。
參考文獻
[1]雷善光.臨床醫學檢驗中影響血液細胞檢測質量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31):145-146.
[2]蔣乃.臨床醫學檢驗重要環節的質量控制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9):145+148.
[3]張獻波.臨床醫學檢驗中血液細胞檢驗質量控制措施分析[J].西藏醫藥,2018,39(05):16-17.
[4]劉秀萍.加強臨床醫學檢驗重要環節質量控制的管理措施與成效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7):59-60.
[5]陳玉倩,陳卓敏,張萍.醫學檢驗分析前標本質量控制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8,32(17):2678-2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