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興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型學科在各領域的廣泛運用,要求現代社會培養大批新型優質健康的人才。中學生是長身體增長知識的關鍵時期,適宜的運動不僅增強體質、促進生長發育,而且可以消除學習緊張帶來的疲勞和精神壓力,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為打下一個良好的體質健康基礎,不僅是他們在學生階段完成學業辛福地生活的需要,同時也是他們終身健康的需要。所以中學生應積極參與鍛煉身體,鍛煉身體不僅很好玩、很有樂趣,還可以使同學們有一個強壯健美的身體。體育鍛煉方法豐富多彩、各有特色,各有不同的鍛煉作用,所以,同學們要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個人興趣和愛好選擇適宜的項目。健康的鍛煉應做到以下幾點
1 體育與健康的關系
“體育”一詞有狹義和廣義兩種含義:用于狹義時,一般指體育教育;用于廣義時,則與通常所說的“體育運動”相同,其含義是指以人體運動為基本手段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教育過程與文化活動。“健康”一詞,世界衛生組織已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身體不虛弱,而且是保持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因此,我個人認為體育與健康的關系是手段與目的的關系,即以體育為手段,以健康為目的。體育鍛煉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是增進健康,增強體質最有效的方法,并且能夠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堅持科學的體育鍛煉能達到“健身、健心、健美”的效果。
2 如何有效的進行身體鍛煉
2.1注意安全鍛煉
中學生業余時間鍛煉身體缺乏專業教師的指導,容易引起意外傷害事故。引起運動傷害的不安全因素:(一)主觀因素:1、準備活動不充分。在進行劇烈運動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如:慢跑、徒手操等,使體溫升高,血液循環加快,韌帶伸展性和肌肉彈性增強,保證身體能夠承受一定強度的運動刺激,能有效防止肌肉、韌帶拉傷。2、心理狀態不佳、情緒不好時不要去鍛煉身體,這時身體各部分運動技能下降,易出現反應遲鈍、動作不協調、注意力不集中,此時如仍然勉強參加運動,身體易出現損傷。3、身體疲勞、技能差時強迫自己運動也會引起運動傷害。
2.2注意鍛煉時間的選擇
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經常擠時間鍛煉身體,那么不同的鍛煉時間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1)清晨進行體育鍛煉可使起床后處于抑制狀態的大腦皮層積極進入興奮狀態,有助于記憶和思維,但是清晨鍛煉多在空腹下進行,所以運動量不要太大,時間不宜長,否則會造成低血糖,易疲勞,影響上午的學習。(2)據專家研究,下午4-5時是進行鍛煉的最佳時間。因為此時人體的適應能力和全身協調性均較強,尤其心率、血壓都比較穩定,血液黏滯性最小,關節最靈活。從外界環境講,此時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氧氣含量比較充足,氣溫也比較適中。這時學生進行了一天的緊張學習,再進行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可使大腦徹底放松,緩解精神緊張,不僅增強體質,也可使大腦皮層與學習有關的神經中樞得到休息和調節。(3)研究表明,負氧離子有益身體健康,當1立方厘米空氣中含有10萬個以上負離子時,能防治疾病。所以人們稱負氧離子是“空氣的維生素”。通過觀測研究,中午前后空氣中負離子含量要比早晚高在靡靡細雨中負離子的含量急劇增多,人們吸入更多的負離子會有一種清新的感覺,這時進行體育鍛煉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2.3鍛煉必須遵循規律
運動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運動前要對踝關節、膝關節、腰關節、肩關節、腕關節等活動開,避免不必要的受傷運動結束后也要做好恢復練習。運動也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運動量由小到大,項目由少到多,動作由簡到繁,跨度逐步增加,時間逐漸延長,不能急功近利,“突飛猛進”。疾跑后由于感到勞累,許多學生常常會站立不動或者坐下甚至躺下休息,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因為這樣會引起重力性休克。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繼續慢跑或走步,并作深呼吸。若有全身軟弱、頭昏、耳鳴、眼前發黑等現象,則應有人攙扶以免昏倒。
2.4鍛煉要持之以恒
根據增強體質靠“積累”、提高運動技能有過程、鍛煉效果不穩定的特點,運動必須持之以恒,貴在堅持。研究表明,停止鍛煉后,原鍛煉所獲得的增長,將按增長所耗時間的1/3的速度消退,即運動一天所獲得的長進,停練3天全部消退。所以在鍛煉過程中必須養成自覺積極不用督促的良好習慣,主動進行鍛煉,不用人催促。在鍛煉時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不怕苦和累,有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并逐漸培養起鍛煉的興趣,養成鍛煉的習慣。
2.5要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
中學生是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鍛煉項目的選擇上應根據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合理地選擇鍛煉項目。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年齡越小,骨的鈣化程度越低,骨質疏松、彈性大,不易骨折,但骨骼承受壓力和肌肉拉力的功能不及成人,骨骼易發生彎曲變形。在選擇項目上,不宜過早從事力量性練習,特別是負重方面的練習,中學生脊柱生理彎曲較成年人小,緩沖作用差,故不宜在硬的地面上反復進行跳躍練習,避免下肢骨過早骨化或引起骺軟骨損傷,從而影響骨的正常生長發育和身高的增長;同時要避免過多的從高處往下跳的練習,防止造成骨盆與下肢骨的發育變形。在鍛煉項目的選擇上,要注意選擇能使身體各部分都得到鍛煉的項目,對非對稱性項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投擲、跳高、跳遠等,要特別注意加強對側肢體的鍛煉,使肢體均衡發展。根據中學生骨骼肌肉和身心特點,應多選擇柔韌性、靈敏性等項目的鍛煉,同時注意選擇那些有氧代謝的鍛煉項目。這些項目的運動對人體的各個器官系統都能產生很好的影響。
總之,鍛煉身體的方法有很多,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和愛好,制訂有效的鍛煉計劃,形成運動專長,體驗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價值感,形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將體育活動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通過選項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學會參加比賽,培養勇敢、果斷、競爭、頑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