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敬訟
摘 要:國際領域逐漸呈現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中國經濟對國際社會的經濟發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國際形勢對于中國經濟發展也具有直觀影響。多變的國際形勢使中國經濟面臨巨大機遇和挑戰,與此同時也承載諸多風險,需要保證經濟發展戰略的適用性,以促進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文章針對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國際形勢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國際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關鍵詞:國際形勢;中國經濟發展;發展戰略
伴隨中國在國際社會綜合地位的不斷提高,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連接也更為緊密,在國際領域,中國經濟獲得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但是多變的國際形勢,也給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生產國際化、貿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典型特征,同時也是中國經濟國際化的重要基礎,針對國際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問題進行探討,對于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1 國際形勢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1.1西方對中國崛起的憂慮
伴隨中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感受到中國發展對其自身國際地位的沖擊,特別是在經濟領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世界經濟范圍內的影響力逐漸體現,對于部分國家而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是對傳統國際政治地位的挑戰,從資本主義視角思考中國崛起的問題,使部分國外發達國家的經濟地位感覺到威脅[1]。
1.2債務危機對經濟的影響
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在國家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也體現出較為明顯的債務問題,不斷積累的債務,對于國家的償債能力也提出較高要求,一旦國家的償債能力不足,當國際經濟環境發生動蕩時,便會導致債務危機的出現。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7年,中國實體經濟債務總量已經達到244.1萬億元,負債率已經達到30000,而國際領域對于政府債務風險控制的標準值為6000,債務危機可能成為擾亂國內金融秩序的重要問題。
1.3對外貿易風險增加
外貿是促進國內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由于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導致中國對美國市場的對外貿易受到嚴重影響,但是從國際視野來看,中國外貿出口在2017年的出口總值為15.33萬億元,2018年的出口總值達到16.42萬億元,雖然對外貿易整體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但是國際貿易爭端、新興國家市場不穩定、國際政治格局等因素的影響,使中國對外貿易的風險持續增加。
2 當前國際形勢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2.1體現大國風范,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
為減少國際社會的“中國威脅論”,中國應當堅信“命運共同體”的發展理念,在全球經濟融合發展的環境下,在提升本國利益的同時還能夠考量他國的利益與經濟發展,減少不同國家之間可能產生的貿易摩擦,以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2]。“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的制訂,充分體現中國的大國風范,未來的經濟發展應當堅定推進“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的落實,以中國經濟發展為契機,積極促進更多發展中國家獲得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契機。
2.2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為實現經濟發展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能,我國應當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促進供給側改革措施的落實,努力實現去產能、去杠桿的經濟發展目標,完成降成本、補短板的發展任務,突出以市場為導向、以解決經濟發展問題為導向的工作任務,并積極促進經濟發展策略以及改革措施的落實,保證各項促經濟發展政策能夠得到實踐,體現其對于促經濟發展的有效性。
2.3鼓勵各行業領域的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推動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基礎,各行業領域應當積極推動科技創新,將創新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新型動能。對于工業、農業以及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大幅促進生產效率以及產能的提升,從而促進產業經濟的發展,同時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化。
2.4持續體現內需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人口宏利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水平使社會民眾的消費水平也隨之提升,民眾生活對于高質量產品的需求日趨提高,產品制造業應當通過提升產品品質等方式提高產值,以人口宏利、內需為發展條件促進自身經濟增長,從而持續體現內需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3]。
3 結束語
當前國際形勢下的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西方對中國崛起的憂慮、債務危機對經濟的影響、對外貿易風險增加等影響因素,可以通過體現大國風范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鼓勵各行業領域的科技創新、持續體現內需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等戰略,提升經濟持續發展的源動力,從而保證國內持續穩定的經濟發展形勢。
參考文獻
[1]王雨.淺析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新調整[J].全國流通經濟,2017,(33):33-34.
[2]徐美娜,高宇,鐵瑛.“全球化變局、國際經貿形勢與大國戰略高級研討會”綜述[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7,(3):91-96.
[3]薛曦.淺論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趨勢[J].魅力中國,2016,(37):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