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君 陳艷偉
2019年7月12日,南昌師范學院青風學堂團隊與方志敏的家鄉——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簽訂合作協議,該團隊青年師生將以創演紅色故事為載體,幫助湖塘村發展紅色旅游經濟,帶動村民致富。這是江西構建以一套教材、一批基地、一臺演出、一系列紅色之旅為主要內容的“四個一”紅色文化育人體系,教育引導全省青少年學生傳承紅色基因,爭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生動縮影。“江西充分發揮豐富紅色資源,推進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等創新融入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讓紅色基因融入青少年學生血脈。”江西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江西省教育廳廳長葉仁蓀說。
統籌推進課堂育人
紅色文化是江西最具獨特性和最具優勢的文化資源之一。立足這一省情,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推進紅色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編用紅色文化教材。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聯合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編寫出版了一套涵蓋大、中、小、幼各個學段共7冊的《紅色文化》教材,2019年春季開始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使用,并開展了3期紅色文化課程師資培訓。在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開齊開足、總學分不變的基礎上,全省高校將“紅色文化”課程作為必修內容,安排16個課時,其中課堂教學10個課時、實踐教學6個課時;各地中小學將《紅色文化》教學常態化納入中小學道德與思想政治課或班會課、團隊課。
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注重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推動高校制訂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方案,推進紅色文化等富有江西地方特色的校本課程進課堂,全省高校紛紛開展“紅色文化”特色教育。井岡山大學連續多屆舉辦紅色勵志班,并作為教學成果加以研究,推動學生自覺成為弘揚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宣傳員和實踐者。贛南師范大學深挖蘇區紅色文化資源,構建了“三建三創三樹”(建“紅色智庫+紅色課堂+紅色班級”、創“紅色展館+紅色社團+紅色基地”、樹“紅色網媒+紅色精品+紅色典型”)紅色文化育人模式。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將“紅色文化工程”作為全校思想政治工作“六大工程”之一融入思政課教學。
豐富紅色文化教學途徑。江西制造職院創新《紅色文化》教學,推進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課堂、國防教育與思政教育。江西機電職院建設紅色文化教學基地,新余學院在將紅色文化引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基礎上,投入500萬元建成VR紅色教育展廳,探索VR技術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途徑和載體,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注入新活力。
扎實推動實踐育人
江西整合實踐資源,不斷創新和拓展紅色文化實踐教學形式。2017年8月,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建立了首批10個全省高校紅色育人實踐基地,按照東西南北中搭建高校紅色育人框架。兩年來,各高校和各基地就紅色文化育人實踐教學,緊密對接、協同創新,搭建起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的紅色文化育人實踐平臺,實現了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相關學習方式的延展和創新,每年有30多萬名師生到紅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2018年初,江西高校紅色文化創意研究院成立,研究院制作紅色動漫劇,在“易班·映山紅”網向廣大師生展播;制作紅色故事微視頻,融入思政課堂。自去年4月以來,“誦讀紅色家書 講述英烈故事”巡演活動已在各地巡演20余場次,數百萬人次的師生直接參與或現場觀看,營造了誦讀紅色家書、講述英烈故事、學習英雄事跡、牢記初心使命的濃厚氛圍,被譽為“一堂流動的、生動的思政大課”。
各高校廣泛開展“傳承紅色基因·講好江西故事”原創故事展、“傳紅色基因,做合格黨員”歌詠比賽、“紅土遠征”紅色運動會等紅色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井岡山大學是教育部首批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創編的音樂舞蹈史詩《井岡山》10年來演出220余場,觀眾近20萬人次。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創編的舞劇《井岡 井岡》等紅色題材劇目到全省高校演出近60場,觀眾超過6萬人。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九江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成立了紅色文化宣講團、紅楊社等紅色社團,培養了大批傳承紅色基因的大學生骨干。南昌師范學院以青年師生為主體,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線,以“江西高校紅色育人實踐基地”為載體,實施“大手牽小手”項目,面向全省中小學分批成立“青風學堂分隊”,形成了高校、基地、中小學聯動格局,建設了一支集大中小學生為一體的紅色文化宣講隊伍。近兩年,兩千多名音體美專業師范生和數十萬大學生分別到原中央蘇區開展實習支教、“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近百個創新創業項目助力革命老區精準脫貧,幫扶近10萬人口,用實際行動賡續紅色血脈。
創新推動網絡育人
江西注重加強網絡建設,將紅色文化融入網絡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
打造高校紅色文化網絡資源“庫”。成立省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實施易班·映山紅網推廣應用計劃,創新紅色資源學習載體,建立了微課、紅色景點、紅色影視、紅色歌曲、紅色漫畫、紅色故事等各類紅色資源“庫”,建成了“紅色大講堂”“網絡面對面”等一批網絡育人精品項目,實現了大學生思政課程相關學習方式的延展和創新。南昌大學建立紅色文化育人教學云平臺,通過網上展館、紅色視頻、圖片、電子書籍等開放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為了實現有效二次傳播,他們將“誦讀紅色家書 講述英烈故事”巡演的節目視頻,剪輯制作后在江西教育網常態化播出,成為學生們喜愛的“紅色文化精品課”。
建好紅色故事公眾號。開通“老鄧講紅色故事”微信公眾號,與首批全省高校紅色育人實踐基地聯動,將各基地發掘整理的紅色故事放到網絡上,讓大學生通過新興網絡媒介感悟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兩年來“老鄧講紅色故事”微信公眾號已累計講述紅色故事450余篇。
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各高校普遍將紅色文化融入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和學術、科技、文體等活動中,在重大節慶期間開展紅色主題教育,并通過網絡媒介進行同步直播和二次傳播,調動大學生在參與中激活紅色基因。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井岡山大學等高校廣泛開展紅色文化藝術節,組織開展紅色文化作品自主創作與傳播,如紅色文學、紅色繪畫、紅色歌曲、紅色舞蹈、紅色微電影等,有效增強了紅色文化教學的質感、動感與實感。
強化理論研究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注重發揮高校紅色文化研究智慧,凝聚研究力量,打造“紅色智庫”,為全省高校紅色文化育人和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作出貢獻。
加強紅色文化教學研團隊建設。全省高校堅持學術引領、教學引導,普遍建立了一批紅色文化研究團隊,轉化了一批優質教學資源,產生了一批紅色文化優秀教學團隊。作為教育部8個“高等學校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中的兩個,井岡山大學、贛南師范大學著力建設好“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社會實踐研修基地”“全國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范基地”,設立紅色文化博士后工作站。利用全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協同創新中心和江西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智庫、全省高校百家智庫聯盟等力量,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江西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師團隊、江西財經大學紅色文化資源教學科研開發利用教師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深化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各高校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等紅色基因傳承作為重點攻關方向,深入開展了“井岡山斗爭與理想信念教育”等專題研究,初步形成各有側重、分工合作的總體學術布局。
全國第四屆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理論研討會上,井岡山大學發布了一批圍繞紅色文化與文化自信、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等研究成果,在全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多途徑、多角度開展紅色文化育人活動,夯實鑄魂之基,點亮信仰之炬,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將一如既往,奮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