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150-03 ? ? ? 中圖分類號: S512.1 ? ? ? 文獻標志碼: B
摘 ? 要:華成2019是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自育的小麥新品種,為了準確掌握華成2019的最佳播種密度,對基本苗從8萬~18萬/667 m2設置了6個處理,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隨著基本苗增加,每667 m2莖蘗數、穗數相應增加,穗粒數和千粒重相應減少,產量隨密度的增加呈現先增后降規律,建議本品種播種時將基本苗控制在16萬/667 m2最佳。
關鍵詞:小麥;華成2019;密度;試驗
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華成2019是安徽省天益青種業科研所以高產品系01066[(煙農19/宿266)F5]為母本,以含優質亞基(渦8779、陜229)、抗性較好(蘭考906)的豐產品系02003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2017年通過安徽省審定(審定編號:皖審麥2017016)。
為尋求沿淮及淮北地區中等肥力條件下華成2019小麥的適宜種植密度,進一步挖掘該品種的增產潛力,2016—2017 年在天益青種業科學研究所進行了華成2019種植密度試驗,以此來為今后的大面積推廣種植提供科學的依據。
1 ? 試驗目的
小麥播種密度是影響產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人認為,播種量越多產量越高,其實小麥播種量有個臨界值,在臨界值以內,產量會隨著播量增加而增加;達到臨界值后,增加播量,產量反而會減少。
華成2019是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自育的小麥新品種,為了準確掌握華成2019的最佳播種密度,為品種推廣提供更好的技術服務,特設置本試驗,以確定華成2019的最佳播種密度。
2 ? 試驗設計
2.1 ? 試驗地點與材料
2016—2017年試驗在宿州市天益青種業科學研究所內完成;試驗品種華成2019,是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自育的小麥新品種,2017年通過安徽省審定。該品種集優質強筋、高產、抗病、抗倒春寒等優良性狀為一體。
2.2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置6個處理,分別為A:基本苗8萬/667 m2;B:基本苗10萬/667 m2;C:基本苗12萬/667 m2;D:基本苗14萬/667 m2;E:基本苗16萬/667 m2;F:基本苗18萬/667 m2。每個處理播種面積13.33 cm2,其他生產管理條件因素一致。
2.3 ? 主要管理措施
試驗田土壤為沙壤黑土,前茬為大豆。播前施基肥50 kg/667 m2復合肥,10月20日人工條播,播種時土壤墑情足,播種后人工噴灌一次,各處理均出苗較好,后期澆水兩次,時間為11月12日、3月16日。追肥兩次,2月27日追施尿素15 kg/667 m2,4月15日追施尿素10 kg/667 m2。
3 ? 試驗結果與分析
3.1 ? 不同播量小麥穗數及室內考種結果調查
對不同播量的小麥田進行基本苗數、總莖蘗數、成穗數的調查記錄,結果見表1。
對不同播種量的小麥田進行室內考種,記錄其穗粒數、千粒重、小區產量、折合產量等,考種結果見表2。
3.2 ? 對表1、表2中數據進行分析
對不同播量小麥穗數調查情況(表1)和不同播量室內考種及產量結果(表2)進行進一步分析,根據以下分析結果來確定華成2019的最適種植密度。
3.2.1 ? 總莖蘗數(萬/667 m2)(隨機區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本試驗的誤差變異系數CV(%)=1.140
多重比較結果(LSD法)
LSD0 0.05 = 2.042 5
LSD0 0.01 = 2.903 5
總莖蘗數隨著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大,到18萬/667 m2基本苗時莖蘗數達到121.1萬/667 m2,且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說明增加華成2019小麥品種的基本苗是提高莖蘗數的主要措施之一。
3.2.2 ? 成穗數(萬/667 m2)(隨機區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見表5。
本試驗的誤差變異系數CV(%)=0.925
多重比較結果(LSD法)
LSD0 0.05 = 0.667 9
LSD0 0.01 = 0.949 4
每667 m2穗數的變化趨勢與莖蘗數相同,隨著基本苗的增加而增大,到18萬/667 m2基本苗時穗數可達到46.1萬/667 m2,且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說明增加華成2019小麥品種的基本苗也是提高穗數的主要措施之一。
3.2.3 ? 穗粒數(隨機區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見表7。
本試驗的誤差變異系數CV(%)=0.813
多重比較結果(LSD法)
LSD0 0.05 = 0.542 5
LSD0 0.01 = 0.771 1
穗粒數隨基本苗及穗數的增加而減少,在18萬/667 m2基本苗時穗粒數最少,是31.6粒,處理A、B、C、D、E、F各處理之間差異顯著,說明基本苗增加,穗數增多,但穗粒數減少。
3.2.4 ? 千粒重(隨機區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見表9。
本試驗的誤差變異系數CV(%)=0.758
多重比較結果(LSD法)
LSD0 0.05 = 0.659 0
LSD0 0.01 = 0.936 8
千粒重隨著基本苗和穗數的增加也有減少的趨勢,處理A、B、C、D之間差異不顯著,處理D、E、F之間差異不顯著,但處理B與處理E、F之間差異顯著,說明基本苗、穗數同步增加,穗粒數減少,千粒重也明顯減少。
3.2.5 ? 折合產量(kg/667 m2)(隨機區組)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結果見表11。
本試驗的誤差變異系數CV(%)=0.755
多重比較結果(LSD法)
LSD0 0.05 = 8.0633
LSD0 0.01 = 11.4621
從處理A到處理E產量逐漸增高,處理E最高,達634.9 kg/667 m2,處理E與A、B、C、D之間差異顯著,隨后處理F產量下降,處理E與F差異顯著。說明當基本苗在16萬/667 m2以內,小麥產量隨著播種密度增加而增加,超過16萬/667 m2后,小麥產量隨著播種密度增加而降低。
4 ? 結論
華成2019不同播種密度對其產量影響較大,密度過高、過低均影響產量。播種密度過低,單穗獲得養分過高,成穗率高,穗粒數較多,但是苗數較少,單位面積內有效穗數少,產量很難提高;播種密度過高,總莖蘗數較多,群體光合作用降低,且在拔節期消耗養分過高,成穗率降低,穗粒數減少,綜合產量降低,同時會浪費麥種。
總之,華成2019播種時基本苗以控制在16萬/667 m2最佳,因此,該品種在推廣種植時要合理控制好種植密度以獲得最佳產量,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收稿日期: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