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建龍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4-0168-01 ? ? ? 中圖分類號: F323.3 ? ? ? 文獻標志碼: A
摘 ? 要: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離不開農民對機械化的認知程度與應用程度,在其推廣過程中,重視意識、知識儲備、技術能力、經濟條件等均會成為阻礙因素,對機械化水平的整體提升產生制約。簡單分析了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的概念,針對農業機械化的現有水平,提出了相應的提升對策。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現代農業;提升策略
1 ? 現代農業與農業機械化的概念
1.1 ? 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也可稱之為新型農業,涉及現代農產品流通技術、農作物管理技術、農產品加工技術以及相關科學技術的應用[1]。它是一種更具效益性與效率性的農業形式,能夠促進工農一體化,是農業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在早些年便已經明確指出,農村工作中現代農業的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必須將推動城鎮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維護經濟平穩、迅速發展的動力。由此可見,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村地區工作的首要任務。
1.2 ? 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既是農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農業機械化一方面可有效促進農業新技術、新設備的良好運用,成為科技產物的重要載體;另一方面也可讓農業生產更廣泛地吸納高科技元素。農業機械化是生產手段方面的技術革新,在現代農業中處于重要位置,可將其看作物質基礎。
1.3 ? 發展趨勢
首先,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民的迫切需求,也是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重要任務。一方面,現代農業能明顯縮小城鄉經濟差距,提升農村經濟水平[2];另一方面,可以拓寬農民經濟收益渠道,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整體成本與勞動強度。其次,推進農業機械化在無形中也推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相關科研成果可更廣泛地應用于實際農業生產之中。最后,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與現代農業二者之間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在現代化農業領域中農業機械屬于核心組成部分以及重要物質保障,其涵蓋了農機的推廣應用、設備制造、機械裝備、社會服務體系等多方面內容[3]。
2 ? 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策略
2.1 ? 推廣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由于農業機械的推廣必須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礎之上,因此可推行適度規模經營,讓農業機械化有針對性地應用于不同區域的土地上。基于國家宏觀調控基礎與市場機制的土地流失機制,讓土地更適用于規模經營,可積極發展服務體系、農業產業組織,讓市場開發的大規模發展成為適度規模經營的有益渠道。現階段我國廣泛應用農機跨區作業模式,讓農業機械化有了更廣泛的發展空間。例如,利用聯合收割機跨縣、跨省作業,可明顯增加作業時間,讓機械使用頻率得以提升。
2.2 ? 強化農民培訓
對農民開展培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必須依靠農民在意識上的重視,并且在相關技術上能夠達到科學運用的狀態,避免機械無法充分發揮效率,從而影響農業生產水平。培養新型農民是實現綠色農業的重要環節,綜合能力的提升可讓其在思想上、能力上均有所進步。在傳統農業發展狀態下,農民對新設備的認識與使用流程理解不到位,導致機械化水平偏低。在此方面,農業部門應組織機械化推廣,安排技術人員定期開展技術宣講,巧妙講解各種機械的實際作用,并重視田間示范,讓農民在規范性操作下提升機械化工作效率。
2.3 ? 重視農業科技創新
考慮到我國不同地區環境所表現出的地點差異、地貌特征分布差異所帶來的差異化因素,要在技術層面加強創新性與實用性,讓農業機械可提升其適應程度,增強農業轉化功能。例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當地農業技術支持,培育區域優勢產業,構建特色農產品基地。通過階段性總結,將農業機械適應性技術的相關困難因素找出,并從科技層面解決。對小型輕便的農業機械,應大力供給并強化政策上的扶持,激發隱性需求,讓小型農業機械設備得以推廣。
2.4 ? 落實項目立項
農業機械的推廣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扶持。相關部門應科學普及各種新機械設備,讓農民認識到新型設備所運用的科學技術及優勢表現等。在相關知識的科學普及下,根據當地農產品種類、地理環境、地勢情況,推廣更具適應性的機械類型。
總之,現代農業的發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業機械化的應用能夠實現高生產水平的農業作業,讓整地、播種、施肥、除草、收割等農業生產環節可在機械化幫助下自動或半自動狀態完成,發展助力現代農業。
參考文獻:
[ 1 ] 石少軍.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探析[J].農家參謀,2018(08):11.
[ 2 ] 王梟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現代農業體系構建[J].南方農業,2018,12(26):89,99.
[ 3 ] 丁濤,張榮光,牛海波.現代農業靠科技科技到田靠農機——論農業機械化在建設現代農業中的作用及意義[J].吉林農業,2016(09):75.
(收稿日期:2019-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