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來,公眾對于公益廣告的關注程度日漸加深。公益廣告的策劃要遵從公益廣告的本身具有的文化性、公益性、教育性的特點,并巧妙結合靈活運用講究品位性、講究主題化、注意寫實化、注意熱點化、注意藝術化這五種方法,做好公益廣告策劃和創作。
關鍵詞:公益廣告;策劃
廣告傳播活動具有很強的社會性,并以其影響的廣泛性和深刻性對我們的現實生活產生巨大的作用。特別是公益廣告由于借助了廣告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能夠有效地宣傳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對于推動社會的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受人們重視。
我國公益廣告發展的植根于中國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變革中,在傳統的社會經濟體制影響下,社會的主要傳播形式是組織傳播,媒體只是組織傳播的輔助形式。而處于目前這樣一個充分市場化的背景下,中國社會的主要傳播形式已經轉換為大眾傳播,政治傳播與公共傳播要產生效果,也需要依賴大眾傳播,因而,公益廣告就成為一種最有效的工具。
一、公益廣告的特點
傳統的公益廣告沒有企業廣告的商業色彩,也沒有政府廣告的強制性氣息。其主要特點包括:文化性、公益性、教育性。
1.文化性
中國是一個有著優良的傳統文化的古國,有著大量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豐富的文化寶藏。央視2014年春晚的公益廣告《筷子篇》,以筷子為情感載體,串起廣東西關老屋、上海長寧現代家庭、福建永定客家土樓、黑龍家佳木斯東勝農家、四川宣漢鄉村等場景,描述中國人過春節的生活情感與情節,承載著中國特有的傳統與美德,呼吁大家珍惜與家人、親友的每一次團聚,弘揚分享、感恩、明禮、孝敬等中華幾千年傳承的文化。該廣告正是因為巧妙地加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觸動中國人內心柔軟而又敏感的神經,才能夠引起受眾的認同,進而產生廣泛的影響。
2.公益性
公益廣告講究公益性,沒有自利性,選擇的宣傳主題往往是社會性內容,如資源能源、環境衛生、公共秩序、治安法律、人文道德、廉潔奉公、文化教育、生活觀念等,針對的是人類社會問題,旨在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可見,公益廣告之所以叫公益廣告,是因為公益性是它的本質特征,它關注的是整個社會的共同利益。大家都很熟悉早年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的公益廣告,這則捐助希望工程的公益廣告雖然制作并不精細,但是它對于其主張的可行性進行了明確闡釋。資助教育、參與希望工程是一個宏大的主題,而這幅廣告將其落實在“兩分錢”上,為受眾提供了明確的行動指導。
3.教育性
就實質而言,公益廣告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性教育活動,以大眾傳播方式向公眾灌輸科學的價值觀念、生活觀念,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提高全民的文化素養。在很多公益廣告中,對不文明行為的拷問往往直指受眾的內心,但這種責問必須是善意的,如果這種揭露稱為一種指責,乃至嘲諷、羞辱,那么會適得其反。比如奧運會前夕,央視發布的由濮存昕主演的關于“公益”話題的公益廣告,是一則非常優秀的公益廣告,它通過一系列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細節,表現出文明與我們近在咫尺,多一點關注多點用心,就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從而拉近了觀眾對實現“奧運公民”這一理想的距離。
二、公益廣告策劃方法
1.講究品位性。
在公益廣告策劃中,要講究意境的藝術化和表現內容的情節化,以藝術品位強化廣告作品的影響力,達到啟發思維、推廣觀念的目的。一些比較講求品位的公益廣告,在廣告中可能并未倡導具體的做法,只是簡單提出某一個利于社會發展,反映人性真善美的主題,對受眾進行道德疏導。而一些不太講求品味的公益廣告,則是淪為了某種喉舌,只顧著粗暴的宣傳“精神文明建設”,背離了“廣告”的實質。通過深入挖掘事件內涵,引發受眾思考,進而產生受眾自身的領悟和具體的行動。
2.講究主題化。
公益廣告的策劃,在內容選擇方面應該注意統一性,選擇某個社會熱點問題作為主題,創造出宣傳上的規模效應,以強化公益廣告的影響。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中國人“全民動員”的一次盛會。在中國公益廣告歷史上,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以“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創作了大量深入人心的公益廣告,我們常見的“微笑迎奧運”圖組就是其中一部分。通過集中深刻對一個主題的創作,牢牢抓住受眾關注點,吸引大眾眼球。
3.注意寫實化
在策劃中,應該重視寫實化手法的運用,選擇真實、典型的人物形象、生活背景和情節,營造實體化的氣氛,強化廣告宣傳作品的感性成分,提高廣告作品的感染力。比如這則公益廣告:“閣下駕駛汽車,時速不超過30英里,可欣賞到本市的美麗景色;超過60英里,請到法庭做客;超過80英里,請光顧本市設備最新的醫院;上了100英里,祝您安息吧!”這則公益廣告把抽象的交通宣傳內容,轉化為寫實化的條款,形象具體地表現了超速駕車的后果,頗具教育警示作用。寫實化手法創作的廣告作品,更加接地氣,不高高在上,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受眾更容易也更樂于接受。
4.注意熱點化
在具體策劃中,應該選擇社會熱點問題作為宣傳主題,這有利于引起公眾的注意,提高廣告宣傳的教育效用。近日,全國網絡公益廣告制作中心推出“講文明樹新風”,“中國范兒”公益廣告系列作品。這個被稱為“夢系列”的作品,通過年畫、漫畫、剪紙等傳統民間藝術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反映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貌,生動地詮釋了“中國夢”。“夢系列”作品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形式與公益廣告題材相結合的創作典范,結合當前“中國夢”這一熱點話題,形成了一批獨具中國特色的公益廣告精品。策劃公益廣告要結合熱點話題,在全社會范圍,政府、媒體、受眾相協調,制造熱點。
5.注意藝術化
注重表現,如色彩、文案、畫面和音樂音響等,有品位重內涵。有一則挪威的公益廣告:伴隨著《帕赫貝爾的卡農》的音樂緩緩響起,這則公益廣告從嬰兒時期的彩色顏料入手,進入青年時期的黑色涂鴉,以繪畫為主線敘述和表現了家庭破裂給孩子們帶來的痛苦。臨近結尾處,情節逆轉,借助一塊橡皮擦重新改寫了人生,從而讓廣告主題躍于畫面之上。這是一支很安靜的廣告,卻有很深遠的力量。優秀的公益廣告往往不是簡單直白的,而是創作者匠心獨運,在傳播中起到更好的宣傳效果。
參考文獻
[1]馬來順,閆江.論公益廣告的社會功能[J].中國廣告.2013,(11).
[2]黃升民.“中國公益廣告”問題之辨析[J].廣告大觀.2017,(5).
作者簡介:
李悅彤,女(1986. 2--),遼寧丹東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市場營銷,現代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