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菊
當我走進教室時,看見側面黑板圍了許多人。大家說說笑笑,一改以往的沉默與壓抑。我問班長他們在做什么。只見班長神秘地笑笑說:“他們在畫蛋呢!”
我走近一看,黑板上赫然畫著3個顏色各異的雞蛋構造圖,心想,原來“畫蛋”就是這么一回事兒呀!
只見生物課代表月月站在講臺上說:“現在,請各位同學回到座位。首先,感謝幾名同學利用午休時間精心為大家準備的‘蛋’,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
學生們響亮地回答:“非常喜歡!”
月月說:“看來我們原本的擔心多余了。這幾天看著大家背生物知識愁眉苦臉的,所以想換個方式調動大家的學習熱情。借助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樂之者’。今天,我們就做一回‘樂之者’好不好?”
“好!”大家異口同聲,紛紛舉手要回答問題,一掃往日的陰霾,學習生物的熱情高漲。
此時,月月還是定下規則:“研究討論10分鐘,然后每組選派一名組員來我這里選擇詞條,粘貼在相應的序號旁邊,答對一題加1分,答錯一題扣1分。進行3輪,評比出最優秀小組。下面,計時開始!”
整個教室立刻沸騰起來,組長組織組員找答案,試著答題。連平時最調皮的學生都動了起來,組長眼睛不眨地盯著他,直到他把所有的問題答對為止。“五、四、三、二、一,時間到!請每組選派代表抽簽。”
“預備,開始答題。計時3分鐘”。
“時間到!小組交換檢查,報得分情況。”
“第一組,3分。第二組,3分。第三組,2分。請第三小組加油,開始第二輪選派答題選手。”
……
短短的20分鐘內,我仿佛一個看客,沒有哪個學生關心我做什么,都全身心地投入在解題中。我驚訝于他們的一切:從發現問題—學習生物興趣不濃,到分析問題—生物圖片題容易記混,再到解決問題—畫蛋,小組PK。這還是我眼中稚氣未脫的學生嗎?
“公布最終結果:第一組總分9分,以滿分的成績獲得生物優秀小組,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表示祝賀。第二組和第三組同學要繼續努力,下周同一時間不見不散。”
當我還在深思的時候,月月已經圓滿完成此項活動。學生們都很高興,相互談論。我很好奇地問:“你們在討論什么呢?”
小華說:“老師,我覺得這種方式非常好,原本易錯易混淆的問題,現在可以牢牢地記住了,感謝親愛的同學們。”他向同學們深鞠一躬。
小輝說:“老師,你是最了解我的,每次提到學習就頭疼,但今天的雞蛋構造我全會了,不然你考考我。”
“老師,你考考我,我也都會!”
“還有我……”
教室里所有的學生都舉起了手。
我突然發現,原來這種課堂才是高效的課堂,才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只要我們肯放手,學生就會給我們接連不斷的驚喜。而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也是教師教學育人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