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宋
一位醫生十分惋惜地跟我們談起一個病人。這位病人,身體一直壯實得像頭牛。可是,突然病倒了,這一病就再也沒能站起來。奪去他年輕生命的,是腎臟出了問題。在他入院的時候,醫生給他做了全面體檢,除了腎臟,他身上的其他器官都很健康,沒有毛病。但一種微小的外泌體侵入了他的身體,并引發了他一直不自知的慢性腎臟疾病,終致回天乏術。
醫生又跟我們講了另一個病人,一位80歲的老太太。老人的腹腔長了腫瘤,手術打開腹腔的時候,醫生們驚訝地發現,老太太的肝臟、脾胃等器官,健康得就像一個五六十歲人的,如果不是腹腔的這個惡性腫瘤,以老太太的其他器官的健康狀況來看,活到百歲一點不成問題。可是,腹腔的這個晚期惡性腫瘤,讓老人的生命戛然而止。
醫生說,很多時候,奪去我們生命的,并非身體里的器官都衰竭了,而很可能只是某一個器官壞了,不工作了。這個罷工的器官,驟然成了一個致命殺手,從“木桶效應”來看,這個壞了的器官,就是我們身體里最短的那塊木板。
人的身體是由無數個器官和組織組成的,我們往往會更在意和精心呵護那些我們自認為重要的器官,比如五臟、骨頭、血液等,它們確實很重要,事實上,也正是這些重要的器官和組織,共同撐起了健康軀體的大梁。但是,其他器官就不重要了嗎?顯然不是,任何一個器官如果出了問題,輕則影響我們的生存質量,重則奪走性命。
“木桶效應”告訴我們,生命的長短和質量,并不取決于我們某個器官或某個部位特別健康、特別發達,一塊板再長,也不能讓我們的生命之桶盛裝更多的水。若想生命長久而鮮活,需要我們所有的器官,所有的組織,都健康、靈光。
我們的身體是這樣,我們的人生也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優點,也難免有自己的短板、缺憾。一個人能否成功,往往取決于他的長處,能勝人一籌,有了比別人長的強項,就可能鶴立雞群、獨占鰲頭,成為某一方面的翹楚。但是,一個人是否優秀、完滿,卻取決于他的短板,短板與長板的差距越小,一個人才越有可能臻于人生的佳境。
一個聰慧的人,往往掩蓋了其動手能力的不足:一個勇猛的人,他的冷酷無情可能不為人知:一個外表光鮮的人,也許內o很齷齪……他們可能因為人生的那塊長板而風光一時,但短板一定是毀掉他們人設的最后一根稻草。成在長板,毀必短板,從這個角度看,看到自身的優點長處很重要,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予以彌補,更難能可貴,更有益于人生。
如果我們不能使自己的長板優于別人,沒關系,我們可以讓自己的短板不輸于別人,我們的人生之桶,就依然是豐盈充實的。 (摘自《做人與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