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鍵
日前,《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印發,這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具體落實。
健康是生命的基礎和人生幸福的源泉,是國富民強的標志和國家整體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歷來重視青少年體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然而,現實情況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表現出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不相吻合的現象,“文弱之風”依然存在。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形勢嚴峻
1985年至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實施了六次大規模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大致每五年一次,最近一次是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調研顯示,從1985年到2005年,中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的多個指標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特別是1995年至2005年,學生體質健康下降趨勢明顯。2005年至2010年,部分指標下降趨勢得到遏制,個別指標出現上升現象。2010年至2014年,繼續呈現“止跌”態勢,個別指標保持穩步上升趨勢。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反映生理機能的肺活量水平有起有落;超重和肥胖問題突出,營養不良和低體重繼續存在;視力不良尤其是近視比率居高不下;反映身體素質的速度、爆發力、力量指標總體呈下降趨勢;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質水平始終在低谷徘徊。
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大學生群體(19-22歲),1985年以來,體能素質呈現全面持續下降趨勢。
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將引發不良后果
青少年意外傷害與疾病持續增加。統計顯示,中國兒童青少年1/4的死亡源于意外傷害,并且意外傷害以每年8%的比例增加。與國外相比,中國兒童青少年的意外傷害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一些普通意外事故卻導致本不應出現的慘烈后果。原因是體能水平低導致自身反應遲鈍、抗擊力差、耐受力低。二是校園意外傷害不斷增加,如校園踩踏、摔傷、沖撞、跌落等。此外,《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顯示:兒童高血壓患病率近年呈持續上升趨勢,目前我國3%-4%的兒童已患上高血壓,且年增長率為0.47%。
中國或將成為因運動不足而引發的非傳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最多的國家。青少年體質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礎,運動不足直接引發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最終將導致慢性疾病的大量發生。為了治療各種因運動不足而引發的非傳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各國政府必須支付巨額醫療經費。據估算,2008年,中國因缺少運動帶來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達到200億美元,約等于當年中國醫療總預算的1/3。預計到2030 年,這個數字將達到675億美元,超過全國醫療預算。因此,如果學生體質健康下降趨勢得不到有效遏制,未來中國將可能因醫療和養老負擔過重而阻滯經濟發展。
人力資源質量普遍下降,特殊人才來源缺口加大。人力資源強國的基礎是要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建設、國防建設,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而高素質一定包括身心健康、體魄強健。近十年來,中國征兵體檢標準持續下降、知識精英健康工作年限縮短等現實是對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一個重要警示。
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誘因復雜
其一,經濟發展帶來生活環境的巨大改變,導致體力活動明顯減少,加速了人類機能的退化,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也隨之下降。其二,以過度保護為特征的教養方式,剝奪了促進青少年自然生長發育所必需的運動刺激。其三,靜態社會形成,學生屏幕時間增加,阻礙了兒童青少年養成體育鍛煉的行為習慣。其四,考試評價的單一性也給學生體質健康帶來負面影響。高考以文化課成績為主要依據的現實,導致了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減少。其五,體育教育不能按國家規定嚴格實施,學校體育課程不能開齊開足;體育課程缺乏科學設計,大大削弱了鍛煉效果;體育教師數量不足和教學能力下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質量;學校體育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場地器材的缺乏制約了學校體育的全面開展。
總之,青少年體質健康出現問題,不僅僅是教育的責任。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關系學校、家庭、社區多個主體,涉及觀念、體制多個環節,改變現狀需由局部行為上升為頂層設計和國家戰略。
扭轉青少年體質健康不利局面重要舉措
如何增強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如今已成為世界性課題。因此,一方面,解決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要有創新,要有責任擔當,要攻堅克難;另一方面,解決青少年體質健康突出問題,中國要為世界貢獻智慧、創造經驗。
就教育部門而言,具體建議如下——
將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真正列為各地社會發展的民生工程,建立必要的問責機制。全面深入貫徹“中央7號文件”精神,將學校體育工作、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一個地區社會發展水平以及政府政績考核指標體系。高質量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鼓勵以政府購買方式,由第三方承擔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連續三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的,學校、教育部門和地方政府,要承擔必要的責任。這是今后一個時期推進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最重要的手段和制度突破方向。
改革、完善體育考試評價制度,引導學生及家長重視體育、重視體質健康。鞏固初中畢業升學體育考試制度;探索高中畢業體育考試成績列入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并作為高考錄取參考成績的做法;鼓勵高校自主招生增加體育考試且將考試結果真正用于實際招生。
實施“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促進工程”。開展“健康中國背景下基于大數據的學校體育整體改革”重大課題研究,整體規劃學校體育改革。以校園足球為先導,科學設計學校體育課程教學、課余訓練與競賽體系,改善學校體育保障條件,完善學生體育意外傷害救濟機制。以信息技術手段監測、評估學生體育活動,有效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基于信息平臺,針對體質健康薄弱群體(如肥胖超重群體、體能弱勢群體),實施“精準扶弱”干預計劃。
實施“中國青少年營養促進工程”??茖W膳食、合理營養對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巨大。城市學校以營養與健康教育為主,培養學生營養意識和健康行為;農村地區繼續實施“營養改善計劃”。
實施“學生身心健康與疾病預防計劃”。從幼兒開始,開展健康行為體驗、運動習慣培養、健康心理培育等教育,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從講衛生、愛環境等身邊的點滴做起,預防常見病、多發病。從維護一生幸福角度,系統實施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病預防教育。同時,教會學生識別危險因素,學會應急、避險技能,最大限度防范各種意外及自然災害。
實施“體育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快體育教師培養,保證專職體育教師的配置,解決教師隊伍結構性缺編、體育教師待遇和勞動保護問題。用五年時間,對全國體育教師進行全員培訓,更新知識,學習掌握科學有效的體育教學、健康體能訓練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健身活動,促進體育教師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研究所)
責任編輯:李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