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鋒
摘 ?要:自從素質教育改革以來,化學教育更加確定了“生本教育”的核心地位,主張一切化學教學活動為了學生,化學教學行為高度尊重學生,化學教學行動全面依靠學生。面對化學教育的這一根本性變化,化學前置性作業的地位空前提升。但是,關于前置性作業的設計還存在一些問題。于是,本文就研究了如何設計有效的化學前置性作業,構建“以人為本”的化學課堂,推動化學教育的改革發展。
關鍵詞: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
前置性作業是指新知講授之前,教師向學生布置與新知有關的作業,引導學生結合認知經驗嘗試性學習,是一種前置性的學習行為。當然,前置性作業不一定安排在課前完成,也可以應用于課中,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以學為本”的好習慣,改掉“接受式學習”的壞思想。雖然前置性作業功能強大,如果前置性作業的設計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導致其無法正常發揮作用。那么,如何有效設計化學前置性作業呢?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前置性作業應該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應該飽含科學探究性質,應該體現化學思維,也應該開放、創新。面對四個“應該”,我具體闡述了不同化學課上前置性作業的設計思路。
一、概念課前置性作業的設計
概念性知識的教學處于初中化學教學的核心地位,是學生培養化學核心素養、建立化學思維的基礎。所以,化學教師特別重視概念課,期望通過傳遞化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化學興趣,夯實化學學習基礎。由于概念的重要性,教師也非常重視概念課的前置性作業設計,希望通過精而少的作業輔助學生提前學習化學微觀知識,增強化學思維,提升化學問題解決能力。
以“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弄懂“質量守恒定律”,我設計了科學探究性質的前置性作業,如下:
將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在一個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各種物質的質量:A物質反應前的質量是6.4g,反應后的質量是3.8g;B物質反應前的質量是3.2g,反應后的質量是待測數據;C物質反應前的質量是4.0g,反應后的質量是7.2g;D物質反應前的質量是2.5g,反應后的質量仍是2.5g。A、B、C、D四種物質反應前后的數據分別說明了什么?
面對這份前置性作業,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進行了思考與研究,初步理解了“質量守恒定律”,奠定了課堂深度學習的基礎。所以,概念課上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注意精簡而富有探究性。只有這樣,前置性作業才能發揮作用,提高學生化學概念學習能力。
二、實驗課前置性作業的設計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教師也要重視實驗課前置性作業的設計,促使學生提高自主實驗能力,培養實驗探究精神。那么,關于實驗課,如何設計前置性作業呢?由于實驗課前置性作業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預習實驗,減少課堂不必要失誤出現的次數,培養實驗興趣,提高探究能力,前置性作業的設計一定要與實驗有關,要讓學生自主實驗,扎實實驗課的基礎。
以“酸與堿之間會發生什么反應”的教學為例,我設計了前置性作業:取一支試管,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之后,用滴管向試管中滴加鹽酸溶液,觀察實驗現象。由于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學生提前感受了“中和反應”,提高了化學實驗能力。由于學生一定程度上熟悉了“中和反應”實驗,當課堂組織、講解實驗時,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主動思考與該實驗有關的化學知識,不僅樹立了科學探究精神,而且提高了實驗探究能力。所以,實驗課堂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充滿實驗性和科學探究性。只有這樣,前置性作業才能發揮作用,學生才能培養化學思維。
三、復習課前置性作業的設計
復習課是階段性學習完成之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且系統的復習的課程。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復習課不光要體現全面性,更要飽含個性和創造性。面對這一要求,關于復習課前置性作業的設計,教師要以全面性為基礎,充分展現知識開放性和創新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主動聯系所學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自身的化學綜合素質。
以“化學與生活”的復習為例,我設計了前置性作業,內容如下:
(一)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示本章節的知識點,課上闡述思維導圖設計思路以及各知識點的內部聯系。
(二)結合所學知識,設計一份“化學與生活”的小測題。
(三)設計一份科學的“周營養餐”,并詳細說明每餐中所含的營養物質和化學元素。
根據這份前置性作業,學生獨立復習了“化學與生活”章節的相關知識,提高了獨立思考、自主復習能力。除此之外,作業(二)和作業3兩個富有開放性和個性的任務有效培養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應用的能力,讓化學成功走進了學生的生活。所以,復習課上前置性作業的設計要遵循開放性和全面性原則,促使學生培養化學素養。
總之,化學前置性作業是化學從“先教后學”走向“先學后教”的重要“武器”。教師要重視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工作,培養學生化學自主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不同課型的前置性作業中生成化學核心素養,增強化學綜合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茅春梅.淺析初中化學前置性作業設計[J].文理導航(中旬),2017,(11):83.
[2]丁建紅.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前置作業的設計與思考[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