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波 楊琴
隨著小學新版教材的推行,古詩詞在教材中的比重加大,相對于其他文體的課程而言,古詩詞對于小學生可以說是“晦澀難懂”。以往的教學模式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將詩詞講解一遍,學生課下記憶即可,很多時候學生不能真正理解詩詞的含義和其中的韻味,對古詩詞缺少興趣,使得古詩詞成為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難點課程。“先學后教”的課堂學習模式改變了以往教學模式的死板,授課方式更加靈活,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與思考。
一、認識“先學后教”的科學內涵
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往往都充滿好奇心,但由于接觸的環境及事物相對有限,對于像古詩詞往往很難理解,但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僅沒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削弱了學生的好奇心。與傳統的“先教后學”教學模式相比,“先學后教”模式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活躍了課堂氣氛。針對年齡較小的學生,在古詩詞教學中適當簡化字詞方面的學習,能呵護學生對古詩詞的“自悟”之樂。小學生對古詩詞的內涵體悟能力有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經典中的疑難詞語可簡而化之。讓學生反復誦讀,便可感知該詩的明快自然和生活韻味,繼而體會詩人所抒發的情懷。古詩詞的學習,常規方式首先是字詞解讀,咬文嚼字似乎是古詩詞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環,但往往這也成了扼殺學生學習熱情的一個環節。教學模式的創新對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一種挑戰,教師應擺脫原有教學方法的桎梏,提高自身能力,豐富教學方法。對于小學古詩詞的學習,采用“先學后教”創新教學模式,教師要認真理解其中科學內涵并結合實際情況去拓展應用。
二、“先學”的引導
“先學后教”的模式最為創新與突破之處就在“先學”。“先學”階段關鍵在引導,教師要根據學習古詩詞的特點,通過有趣的教學導入方法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給學生提出自學的目標,讓學生帶著目標在規定時間內自學相關的內容。不同年級有著不同的學習特點,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很難通過教師的簡單描述開始自學的過程。首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會有更好的自學效果。如三年級學習賀知章的《詠柳》,在教學導入階段可以先從歌曲《春天在哪里》開始,讓學生現在歌曲中感受春天的樣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接下來帶領學生學習詩中所含的生字,并帶領他們朗誦詩文。“先學”的最后要給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認讀詩中的生字,讓學生自己體會作者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將學生分為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先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相信自己的學生可以在沒有老師這根“拐杖”的幫助下也能做好,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發現與學習。
三、“后教”的糾錯
經過“先學”的學習過程,“后教”過程主要是針對前期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存在的問題進行糾錯。首先可以選在小組學習時表現相對較差的學生進行朗讀并對學生加以鼓勵,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其他同學進行認真聽,如發現有問題的地方,請舉手幫助糾正。教師將易錯的點總結在黑板上,帶領學生反復朗讀。朗讀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所理解的詩中的含義,學生往往理解了字面含義,教師可以在理解字面含義的基礎上,給學生們介紹詩人作詩時的背景,并讓學生將詩中蘊含的含義結合詩人的當時所處的情況加以進行引申。如五年級課本中《己亥雜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學生們基本可以理解到落花飄落后,化作泥土,滋養來年的花朵。教師可以為學生鋪墊該詩是的寫作背景,即該詩是詩人龔自珍作于辭官歸鄉之時所作,引導學生思考詩人作此詩想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詩人所用的寫作手法與現代文中哪種方法是類似的。最后,將詩人用落紅比喻自己,表示自己雖然離開了京城,但仍會報效祖國,無論在哪里都會為祖國盡一份心力的寓意給學生講解清晰。在“后教”過程中,教師仍要抓住學生為主導的特點,把課程主要放在糾錯和重點內容的精講,避免回到教師為主體的大篇幅講述的授課方式。
四、“當堂練習”的鞏固
對應“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當堂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當堂練習是對所學知識的及時鞏固,可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有效學習的鞏固和積累。如默寫古詩詞中學習的生字,古詩詞的背誦以及用自己的話寫出對詩句的理解等,強化對古詩詞的理解與記憶。“當堂訓練”是將學習的知識逐漸轉化為解決和分析問題的重要階段,通過對詩句的分析與理解,慢慢掌握古詩詞的特點以 及學習的方法。“當堂練習”訓練題型的設計要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多方面設計,讓所有的學生達到訓練的目的。
打開教學思維方式,創新古詩詞的教學方法,科學地運用“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改變了原有課堂的過于嚴肅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度,鍛煉學生積極思考和發言的能力,有助于學生對古詩詞以及古代文學的興趣培養和能力的提高。學生對事物的認知是隨著成長而一步步建立起來的,從小開始培養學習的主動性,更有助學生今后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