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峰
摘 ?要:在學校學習過程中,基本的教學方法是教師提前備課,上課時將重要的知識點、需要注意的細節教授給學生,下課后學以致用的方法就是課下作業。作業可以反映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通過對作業出現典型錯題的摘錄、歸納和分析,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教學,提高學生成績。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提前預設、收集、分析、探究學生作業情況處理得并不充分,沒有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如此在后面的教學中也不會給予學生正確的、全面的輔導。教師對學生了解不全面,無法做到點及精髓,降低了教學效率。
關鍵詞:錯題歸因;解決對策
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也許并不是很樂觀,他們會出現各種問題,例如:粗心的計算錯誤、公式的混雜、審題的誤解等產生錯誤的方式千姿百態。通過加強對小學數學錯題歸因的探究,將有助于明確教師教學方向。對錯題案例進行具體分析,進行歸納和總結,找出錯誤的原因,探索其規律,對教師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幫助教師具有教學過程中的預見性、輔導的針對性,找到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減少或者盡量避免錯誤的發生。本篇文章主要講解對小學生錯題的處理方法及解決辦法。
一、了解學生出現錯誤的具體原因
數學是一個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很多學生看來是十分困難的一個學科。也正是因為有這個意識,大多數學生在課上都會認真思考、認真聽講、整理筆記。教師講課過程中,學生會對一個問題了解清楚,但是當做練習題的時候,就會真正地反映出聽課效果,他們不理解、誤解、不會的地方就會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們舉一反三的能力不夠好,對一些問題堅持自己的想法,這樣結果就會可想而知。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很多老師都會強調,書本上的例題很重要,所有的練習題都是由書上的練習題改變而來的,打好學科基礎有助于未來的學習過程。因為小學生的掌握、接受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對一些理論知識、概念、規律問題做不到全面理解,所以很容易出現錯誤。
(二)不能掌握解題技巧。其實數學并不是沒有規律可循,一些題目有固定的解題思路。這時候學生就要學會多總結,找出題目中“隱藏”的規律。但很顯然小學生并不能做到這樣,他們只是為了做題而做題,沒有做到仔細觀察,也許錯了這一道題改正后學會了,當遇到同樣類型的題時,還是會犯錯。這也就證明了沒有掌握一道題的解題思路,像圓柱體求體積的時候,里面有一點是空的,也許少一個正方體或者少個圓柱體。不管里面的空心是什么圖形,它都會是規則的可以求出體積,那剩下的體積就是用總體積減去空心體積。如果掌握這一點,就不會出現錯誤或者不會做的情況了。
(三)理解能力差。其實學科之間并不是完全隔離的,它們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像語文學得好可以在做數學題的時候理解題目更容易。經常聽到教師說:“做題之前一定要審好題,不要因為讀錯題而犯低級錯誤。”但是在學生們做題過程中,總會感覺這種錯誤不可避免的。小學生理解的事物相對較少,理解能力受到限制,或者理解不到位導致錯誤的發生。
(4)解題思維存在問題。數學的邏輯性很強,學生在看到問題時的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有一部分學生感覺數學就是計算,當看到題目時還沒分析題目,直接開始計算,在這種情況下并不能使學生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日常的學習習慣及學習方式會對學生的思維模式產生很大影響,要想糾正解題思維必須糾正自己的學習態度。解題思維的問題是數學產生錯誤的根本原因之一。但還有很多教師、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一方面的影響。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嚴謹的教學思路、教學態度和教學方式,都會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學習數學,了解數學。
二、正確認識錯誤
錯誤是對知識掌握情況好壞的直觀體現。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了解學習數學的策略是提高數學成績的基本方法。心理學指出,當不能正確分析錯誤的歸因時,在這種情況下,不利于學生養成好習慣還有好品質的形成。通過對錯題的正確認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怎樣培養學生錯題歸因的分析?
(一)正確看待錯題歸因,避免進入誤區
錯題歸因的誤區主要有兩方面:1.不愿承認錯誤。一些學生在發現錯題的時候,感到無地自容,不想去面對錯誤,一些學生犯了一些簡單的錯誤感到“丟人”,不愿意接受。2.沒有耐心。一部分學生會感到分析題目、改正題目是一個很麻煩的過程,不愿意靜下心來慢慢分析,沒有好的學習態度。3.選擇逃避。也許因為考試成績父母的批評、教師的教育等因素使學生害怕學習,不敢學習,給自己下了一個“笨學生”的頭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一些問題:通過批改學生們的試卷,把出現問題的題目從頭到尾給學生講解一遍,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知道正確的解題方式,并且了解自己錯誤的原因,但是卻沒有讓學生進行整理分析,這個問題的錯誤根源是對哪個知識點掌握不牢固。所以學生不會追根溯源,形成懶惰思想。
(二)養成好習慣,避免出現重復錯誤
學生對錯題的態度要形成一種好習慣,習慣不是片刻就能實現的,需要教師的引導,日積月累形成一種好習慣。為了使學生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認識,需要教師有準備、有計劃地完成教學。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有錯必歸因,對每一道問題、每一個細節都要探尋其原因。可以讓學生準備錯題本,并對學生的錯題進行記錄,標明原因,對學生自己的錯誤歸因進行檢查,找出作業的優秀與不足之處。好的習慣是需要教師、學生、家長、學校共同努力實現的。教師的耐心輔導、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家庭學校的聯系,促使學生養成好習慣。教師、家長還要常和學生交流,解決他們內心的一些問題,減少學生對學習失去信息的案例,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取得進步。
結束語:
錯誤是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人無完人,但是每個學生都要對錯誤有一個正確認識。正確認識錯誤是使學生學習進步的一個重要方法。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對錯誤有一個正確認識,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找到學習方法,使學生數學的素質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參考文獻:
[1]杜威著,許崇清譯:《哲學的改造》[J],商務印書館.1958.
[2]阮忠英.初中幾何教學策略淺談[J].理科愛好者,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