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琪
摘要:音樂是人類感知世界和傳播美的途徑,也是打開學生心靈窗口和凈化身心的突破口。傳統的音樂教學方式并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缺乏對音樂教學的熱愛。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應改變教學方式,尤其要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改變模式,以實現高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音樂;自主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識碼:A
1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學習的意義
1.1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是主角,學生只是教學活動的配角,活動被教師支配,被動地聆聽教師授課,學習自主性受到嚴重制約。一些學生即使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或有新的發現,也不愿請教教師或與教師分享。師生之間缺乏有效交流,生生之間缺乏多重合作,嚴重影響了音樂教學效率以及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若想改變不良教學現狀,學校和教師就需轉變觀念,努力打造和諧的音樂學習環境,為師生的交流和合作創造條件。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學習,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學習效率明顯提升。
1.2培養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自主合作學習通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分組學習的形式展開,為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搭建了平臺,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俗話說:“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這就充分說明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自主合作學習為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機會,大大縮小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為此,學生在自由探索中取得的成功會讓其喜悅的心情油然而生,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學生由以往的“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為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樹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學習氛圍過于壓抑
以往的教學課堂氣氛有些壓抑,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過于注重對樂理的學習,學生難以感受到音樂帶給人的美好,教師也難以讓學生理解樂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對學生音樂的學習流于表面,在生活中難以利用樂理創造樂曲,這種學習事倍功半,只會讓學生對學習音樂產生抵觸心理或認為音樂學習無足輕重,在音樂課堂上溫習其他專業課,音樂課成為學生“放空”自己的幌子,從而荒廢光陰。
2.2學生音樂基礎知識不扎實
首先,學生音樂基礎知識不扎實,需要在前期復習相關內容,做好小升初的順利銜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跟上進度。音樂知識教學時,為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應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突出音樂的感受性,而不僅是單純的講授。例如:音名、唱名知識點的講解。教師彈奏不同的音,要求學生用身體的不同部位來表現聽到的高低變化,之后陳述音名、唱名,以柯達依手勢練唱音高。接著打亂順序,增加聽、唱難度,激發學生的挑戰欲,通過以上方法讓學生更快地掌握音樂知識點。
3初中音樂教學中開展自主合作學習措施
3.1培養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能力
學習音樂的過程是一個考驗學生想象和思維能力的過程。在 初中的音樂教學中,老師應該要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通過欣賞美妙的音樂,學生可以創新想象和思維領域。比如在講 《游擊隊歌》時,老師可以設定偷襲、戰斗勝利后等虛擬場景。學 生思考用哪種力度、速度來演唱,理由是什么?并嘗試各小組處理 方法,選出較好的方案全班演唱。也可以根據歌詞引導學生投入情 境,表現恰當的音樂情緒。以“我們都是神槍手,每一顆子彈消滅 一個敵人”為例,設想自己是一名游擊隊員且百發百中,會有什么 樣的內心感受?如何用歌聲來表現?一步步引領學生走近音樂、領 悟音樂,達到培養他們創新精神以及開拓思維的目的。
3.2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教育者經常使用的教學手段,效果十分顯著。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了。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傳授學生大量基礎知識外,還應引導學生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能積極主動地與他人進行互動和交流,進一步從活動中收獲知識及享受探討的樂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增強集體責任感,尤其是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更應加強小組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討論,不斷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此外,教師在分組的時候還應綜合學生實際情況,要充分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性格特點,通過科學合理的分組使他們相互促進,進而不斷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
結束語
加強小組合作學習和利用語言感染學生,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及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將音樂和學生的興奮點有效聯系在一起,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果,實現學生音樂學習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平.初中音樂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魯東大學,2017.
[2]許麗娟.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初探[J].音樂時空,2015(23):145.
[3]李治.淺談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