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雄
摘 ?要:作為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小學科學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生是我國未來的希望,加強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對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并提出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科學;現狀分析;教學質量;對策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整個社會知識信息量倍增,各個學科和產業無不體現著科技的力量。科技的發展無時無刻不在改變著我們的世界,包括世界里的我們。因此,作為科學教師的我們,不得不深思當前小學科學的教學現狀。
一、忽略對科學課的教學重視
新課標一再強調小學科學的重要性,縱然近幾年列入統考,對于沒有長期列入統考科目的科學課,受到排擠的程度可想而知。許多的學校都是把它放在課表上,最后卻落實在了語文、數學上。許許多多的科學課被語文數學一節一節擠占,學生慢慢地也適應了這種擠占,不管老師如何擠占,無非就是上語文或者數學,沒有新奇,無動于衷,甚至對于語文數學的學習抱以冷漠的態度。我們的學生也慢慢失去了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和獨立思考、探究的能力。所以,我們的教學不能離開科學課,它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學科,它是學生認識自我和世界的學科。
二、以老師為主導,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大多數學校的課堂中老師仍處于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方式受到了限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生沒有參與到科學教學中來,課堂“死氣沉沉”,學生聽課效果不理想。
三、重視學習結果,忽略學生的學習感受
現如今仍有很多老師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認為學生的分數就是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直接體現。這樣的觀念是極其不科學的。科學中有很多現象和實驗,老師沒有對這些進行解釋說明,而是讓學生死記硬背。原本充滿趣味性的小學科學卻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因此失去學習科學的興趣,學習能力無法提升。
四、忽略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小學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最初階段,小學的學習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很大的作用。很多學校的教學方式極其不科學,課堂中老師對科學知識重點講解,反復強調,卻沒有及時去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實踐探究。課后也僅僅是給學生布置作業習題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樣的教學看似周到全面,然而學生獨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鑒于以上原因,我認為要改變目前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應該采取以下對策:
第一,改變我們心中固有的觀點,努力改變科學課的地位。
把我們心中陳舊的、不符合時代節拍的觀點拋掉。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學生創新思維方式的形成,我們應該從心中重視科學課的教學工作,熱愛科學課。當自己有所退縮時,就想想科學課對于我們的孩子,對于我們的祖國是多么重要吧!
第二,改變老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
新課標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科學教學中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這種環境中積極參與學習。另外,老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做到因材施教。老師還要公平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對學生的進步予以肯定,鼓勵學生,讓學生有信心學習。
第三,抓住時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課的教學必須真正貼近自然、貼近經驗、貼近生活、充滿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抓住課堂契機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在樸素的課堂生活中品味自然科學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最大的動力。
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師生共同創設一個生動的、有趣的、形象的,而又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情境。創設的情境必須具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情境中要充滿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自然科學問題。
(二)加強師生合作,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親密合作者,還做到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要變“給學生壓力”,由“權威”向“非權威”轉變。師生之間具有愉快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課堂里充滿歡樂、微笑、輕松、和諧、合作和互動。為學生創設合作交流的時間,將課堂變成展示、交流的舞臺,讓學生把研究的成果在課上充分展示、交流,使課堂更精彩,可以說這樣是一種最優方法。
第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踐行合作探究模式。
嘗試教學理論認為:知識主要是靠學生親自嘗試、探究獲取的。學生有了興趣和熱情后,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增強,才能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接收知識的“工具”。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知識的探究欲,要培養他們去主動參與,善于提出問題,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了有關”水”的知識后,讓同學們五人一小組,各自明確自己的任務,搜集有關水的知識。課堂上,同學們躍躍欲試,暢所欲言,交流了世界上水資源的分布,淡水和咸水的分布狀況,以及水資源緊缺的現狀,進而產生了節約用水的意識。通過這一做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踐行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學科學教學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老師,我們要時刻學習,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改革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而提高學生的科學能力和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小學《科學》教材
[2]全日制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
[3]學科學教材與教學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