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洋
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數學教師來說,要讓學生學會學學大綱規定的內容,是很難的。又由于他們有實習實訓所規定的課程,往往很難完成教學任務。另外,中職學校學生的生源堪憂,絕大部分是沒考上高中的同學,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自主學習能力、應變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普遍偏低。如何在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時段內順利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理解、接受并消化從集合與元素、不等式、指數函數、對數函數、三角函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平面向量、排列組合到概率論等一系列常規教學內容,等將來他們走向工作崗位時能獨立完成工作任務,勝任他們未來的工作崗位,這也成為擺在所有中職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光榮而艱巨的任務。
對于傳統的數學教育教學方法而言,我們本著立足學生現狀,加以適度更新,適當降低難度,盡量增加靈活度的指導思想,結合中職學生自身實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進行針對性的開發和培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目標。
一、誘發學生的心智和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對于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剛步入中職學校大門的這些中職生來說,要了解熟悉他們身邊的環境,如何誘發他們的心智和求知欲望,才能長出數學思維的嫩芽、枝干和樹葉。在課堂上,經常有老師會說學生們“腦子在想什么呢”,“注意看黑板”等,以至于學生們的課堂作業常出錯,課外作業完不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并不全是注意力不夠集中,而是因為他們所學習的數學基礎知識還不夠深入,許多知識點多半沒有掌握,或不去動腦筋思考。假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注意教學內容的層層細節,關注訓練學生仔細審題的能力,使他們面對具體問題時多考慮一些問題細節,全身心投入到解題中去,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成績。從日常的細節入手。達到一定程度就能誘發學生的心智和求知欲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一個人對外界事物感興趣,他才能感興趣去研究,去發掘其中令他感興趣的東西,進而投入進去。數學的學習就應該是這樣一個培養學習興趣的過程,進而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二、努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理論體系的領悟力度和理解深度
學生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從觀察到理解的過程,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為了真正理解我們所面臨對數學對象,必須做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格物致知”,對我們所觀察到的事物作出客觀而真實的反映。一個人接受外界事物、理解外界事物能力的高低,除了與他原來已有的知識結構、知識水平、知識儲備有非常大的直接關系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他知識上的更新能力。在我們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特別強調的是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學生深入理解數學定理、定義、公式、推論以及相互間的推導關系,數學定理、定義、公式、推論等的演繹、發展,由不斷的實踐中得到的深刻內涵推導出的必然結論。這有助于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而全面的理解和把握,也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另外,從數學的文字語言、抽象的圖形上詳細解讀、對比論述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以及相應的定義域、值域的互逆本質;在實際生活中一個客觀實用的問題,如何設計未知量建立方程求解更簡潔,更為有效;形象說明集合與集合運算,求兩集和的交集為什么用“且”作連接詞,而求兩集合的并集用“或”作連接詞,90度正切值為什么不存在,給同學們解釋清楚數學意義上的“不存在”“沒定義”到底是什么。
長時間下來,日積月累,一些模糊不清的甚至錯誤的東西會不斷的被糾正,正確的理念將會在我們的腦海中固定下來。
三、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深刻理解
數學的主要特征是理論的嚴謹性、語言的簡潔性、實踐上的可操作性。對于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如何深入領會這一特征,這就需要在日常教學中滲透這一理念。
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的形式也是可以多種多樣的,根據我多年實踐教學的經驗,可通過具體觀察、分析、測量或設計制作等活動來進行。因為具體數字、代數式具有概括、抽象性的特點,相應的幾何圖形具有直觀上的優勢。例如,求直線的方程、三角函數的圖像、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等。這就要求我們任課老師們培養學生想象思維能力,對所學數學知識進行深刻理解。具體問題,抓住核心,由特殊問題到一般化的解決方法,嚴格定量定性,進而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刻的理解,從而消化和吸收。
在對每一個數學的定理、定義、公式或推論的具體教學中,往往出現這種現象:由常量到變量的想象,由靜態到動態的想象,由有限到無限的想象。從數學實踐的不斷檢驗到數學理論的形成,從一條直線的無始無終到二維平面的無邊無際,再到三維空間的無限延展,再到具體的數與數、數與形、形與形之間的量化關系、位置關系等。這都需要引導學生們開拓思維,不斷創新學習理念,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最終從數學的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四、著力培養學生數學運用能力是時代的需要、發展的需要
我們現在正處在信息化時代,各種高科技知識的運用離不開數學,它是人類文化獨有的最高級思維成就。它使人類的思維不斷達到一種新的高度,為人類高科技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于學生而言,學到的數學知識是小而言之為了自己的安身立命,大而言之是為了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是要應用到實踐中去的。也只有到實踐中才能得到充分的表現、自身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也才能夠不斷創新,推動人類的進步。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習慣培養同學們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要讓學生們學會創造情境,自主學習,主動收集、處理信息:實踐上的、理論上的、成例的、原創的等,以啟動數學方法上的函數思維。方程思維、代數式思維、排列組合思維以及數形結合運算思維,本著條件越少越好、結論越科學越好的原則,要讓學生習慣養成不唯書、只唯實,敢于質疑,敢于猜想的良好品格。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各種社會活動、科學研究、知識更新等處處離不開數學。支付寶支付、微信支付都與數字息息相關,讓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離不開數學。所以,著力培養學生數學運用能力是時代的需要、發展的需要。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對教材、教法、教育理念要細細揣摩,深度挖掘,及時應用。梳理貫通知識點之間的縱橫聯系,對重點、難點要理解吃透,引領學生思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使知識、品德、能力同步發展。總而言之,中職學校的數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發展智力、培養他們適應社會及自主創新的能力。對每一個中職學生而言,數學不僅僅是文化課教育的必修課,亦是通過數學的博大精深,數學在現代科技中的廣泛應用,國家實力的增強,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