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聰聰
摘 要: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再被強調,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如何進一步體現學生的主人翁地位成為了廣大教師一同思考的問題。科學課堂中,實驗是最主要也是最具實踐性的環節,學生必須代替教師成為實驗的操作者、主導者,這是提升教學效益并體現學生主體性的重要切入點。本文試論如何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任務。
關鍵詞: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引 言:
長久以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基本固定,因此在新課改提出了師生地位交換的要求后,很多教師都陷入了教學的困境,不知如何去實踐,仍然無法改變已經根深蒂固的教學習慣。顯然,解決這一問題是當務之急,這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實現的關鍵。而從科學教學的角度而言,實驗是一個核心環節,促進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目標的實現,必須抓住這一關鍵點。
一、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學生能否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并不是教師一人決定的,學生是否配合,能否完成任務,是否主動參與學習,這些都是達成目標的關鍵。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任務令他們十分抗拒,在這種學習氛圍下,他們并沒有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教師必須先將學生好的學習態度培養起來,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如此他們才能在實驗中主動探究,得到收獲,教學效益也將成倍式增長。
比如,將裝滿紅墨水的礦泉水瓶蓋緊以瓶蓋倒置在桌面上,問:如果用針戳礦泉水瓶的側壁,預計會看到什么現象?(水會噴出)將礦泉水瓶置于臉盆上方,然后用針戳礦泉水瓶的側壁,未見水噴出(學生驚訝),繼續用針戳瓶側壁,水還是沒有噴出。學生疑惑并思索,將瓶蓋打開,看到有四道紅色水柱噴出,將蓋子擰緊,水柱停止噴出,學生討論并解釋。該次實驗以礦泉水瓶代替覆杯實驗,學生因為學過水對容器的側壁有壓強這一知識,所以都一致認為水會噴出,但卻沒看到預期的結果。學生的已有認知和實際情況發生沖突,激發學生去思考。另外,該實驗有紅墨水噴出的現象特別漂亮,且以“動”代替覆杯試驗的“靜”,效果更好。所以,一開始就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為整節課開了個好頭。
二、改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
過去,教師在課堂上出于節省時間的目的總是代替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很少將實驗的機會交給他們,眼見并不足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他們對很多問題的原理都是一知半解。如今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實驗的權利是屬于學生的,教師必須給學生操作的機會。
比如,當學生通過觀察、分析一致認為有大氣壓的存在之后,要求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利用桌面上的器材進行實驗,繼續尋找大氣壓存在的證據,記錄有關現象。器材:水槽、礦泉水瓶、針筒、掛鉤2個、玻璃片2片、集氣瓶、撲克牌、小試管、滴管、燒杯和水。討論、實驗后各小組派代表進行匯報。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同時增加了教材以外的學生設計實驗,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建構知識,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器材方面基本上都是用生活用品或是實驗室常用的儀器,這樣不僅豐富了實驗內容,還將實驗生活化。通過實驗,學生對大氣壓的存在深信不疑,深刻體會科學就在自己身邊,同時,用生活用品進行實驗,學生不必過分擔心會損壞儀器,因此也增加了學生的動手積極性。
三、增強實驗的探究性
馬德堡半球實驗是歷史上著名的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但用抽氣機需要較多的時間,而且學生基本只能旁觀不能參與,所以我改用兩個大吸盤代替。學生上臺對拉也沒有拉開,效果良好且節約了時間。其他學生則用小的吸盤實驗,稍用力即可拉開。再說明當時用的銅半球半徑更大,所以需要更大力才能拉開。這樣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實驗,親身體驗,感受學習的樂趣。
課堂教學前,當我問學生飲料是怎樣進入口中的時候,多數學生認為是“吸”入口中的,盡管也有學生認識到這一問題和大氣壓有關系,但仍半信半疑。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拿來了一個帶蓋和吸管的兒童水杯,洗凈、消毒后用透明膠帶將蓋上的小孔密封,將牛奶倒入杯中。請一位學生上前,要求將牛奶吸入口中,結果學生沒成功。我將透明膠帶撕去,再讓學生去吸,學生很輕松地將牛奶吸入口中。通過膠帶撕去前后的對比,學生較容易地理解到了大氣壓的作用。通過簡單的修改,不僅增加了實驗的趣味性,而且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創設難忘的課堂氛圍,能記得更加深刻而牢固。
四、讓學生學以致用
學習任何知識都是為了最終服務于實踐,科學這門學科與生活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抽離科學知識點的能力,還要增強他們將所學技能運用于生活的意識。
當學生通過計算得出標準大氣壓相當于101塊磚頭對地面的壓強時,我問:“這么大的大氣壓,我們為什么沒有受壓的感覺?”學生看書后解釋:因為人對環境的適應,人的體內也有壓強,抗衡著體外的大氣壓。但很多學生還是不太理解,于是我就讓學生小組討論嘗試用身邊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并解釋。匯報時,學生提出,先用力將空礦泉水瓶內的空氣擠出,蓋上瓶蓋,假設瓶內是真空的話,外面的大氣壓會把瓶子壓癟,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但當把蓋子打開,瓶內也有大氣壓,和外面達到平衡,瓶子恢復原樣。接著用實驗加以演示,班級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又有學生提出,只要將老師上課時用過的變癟的空礦泉水瓶打開就能解釋,于是我讓他上臺演示,班級里再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只有如此將科學探究活動和科學知識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對“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進行深入分析,了解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幾大要素,再按照要求去設計教學,而不是盲目將實驗任務交給學生,否則只會起到反效果。完全實現師生課堂地位的交換還需一定時日,但教師必須抓住當下課程改革的時機,緊鑼密鼓地展開教研工作,在實踐中總結方法和經驗,如果仍然堅持傳統教學模式,必定會陷入教學困境而難以自拔。以上方法供一線教師參考,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周仕官.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初探[J].商情,2013(28):265.
[2]楊昔聯.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3(05):111+126.
[3]許翔.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實踐探索[J].新課程(中學),201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