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摘 要:信息技術屬于一門新興的學科,是培養學生獲得信息等素養的重要科目,逐漸成為中小學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學校教育是信息技術領域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通過設定信息技術課程,讓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與知識加以學習和掌握,利用多種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應用、處理、獲取信息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打好基礎。本文針對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展開分析。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
一、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
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表現為:①薄弱的教學設施。對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而言,其依賴于教學設施,但農村中小學受教學經費、農村環境等因素的制約,缺乏完善的教學設施,不能有效開展信息技術教學實踐,導致教學模式過于形式化,不利于學生信息技術實踐技能的掌握,降低教學效果。同時有些中小學存在電腦隨意擱置、有電腦無網絡、有電腦無軟件等問題,繼而對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造成影響,無法從根本上保證各種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不利于學生信息技術技能與知識的獲得。②單一的教學形式。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教學實踐多是理論式教學,對知識的吸收效果加以忽視,只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忽略學生實踐技能與知識的培養,造成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與理論知識相脫節。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造成課堂氛圍的沉悶枯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不利于培養出高能力和高素質的信息技術人才。
二、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
第一,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屬于一種實用性較強的教學模式,主要指的是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的個性化特征為依據,構建適合學生學習的合作小組,秉持“組內同質、組間異質”的分組原則,讓組中成員能相互影響、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在該教學模式下,教師能為各個小組設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各小組分析和探究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問題,獲得信息技術實踐技能的共同提升。如教師可設計相關的動物卡通、電子賀卡、電子報刊等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利用ACDSee照片處理軟件、WPS文字軟件等完成任務。在任務完成環節,由于組內成員存在不同的觀點或想法,這就需要認真分析與研究這些任務,集思廣益,進而獲得最佳的處理方案。可以說,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提高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實踐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有積極作用。通常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極強的操作性、理論性、實踐性,若在教學環節缺乏實踐活動,往往不利于學生全面掌握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及相關知識。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認真落實實踐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準確掌握不同軟件的使用,多運用電腦,從而獲得信息技術實踐能力的發展。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以課本知識為依托,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信息技術操作,對其操作中出現的錯誤加以指出與糾正;或者是在教學環節恰當安排課堂作業,要求學生利用不同的操作方式來分析、解讀、完成信息技術課程作業。實踐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僅能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信息技術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借助信息技術制作音樂相冊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自己感興趣的軟件予以制作。如先打開軟件數碼大師,然后導入相片,對相片的切換形式與大小進行適當調整,在此基礎上插入相關背景音樂,及時導出。
第三,游戲教學模式。游戲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競爭性,指的是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以教學內容為依據設計相應的比賽規則,如圖表和圖案等,要求學生熟練運用電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比賽任務。游戲教學模式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實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賦予信息技術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便于學生準確認識與掌握各模塊的知識,并將其靈活運用于實踐中。如教師可開展“個人網頁設計”的比賽活動,對相應的獎項進行設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以此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力,促進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綜上言之,在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與研究,注重各種現代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踐教學模式、游戲教學模式等,科學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培養學生信息技術實踐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信息化素養,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和成長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許愛華.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探討[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5):45.
[2] 王少強.淺談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學周刊C版,2013,(4):70.
[3] 劉濤.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開展現狀分析[J].山東青年,2014,(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