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水平逐步提高,企業發展得到了人們普遍的關注。對于企業而言,財務管理一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環節,因此可以看作是立足之本。然而由于部分企業自身機制存在缺陷,信息化能力有限,從而導致諸多風險產生。為此,相關人員便需要提高重視,及時采取一些管控措施,本文主要描述了財務管理風險的典型表現,探討財務管理出現風險的主要因素,并對于有效應對財務風險的具體方法方面發表一些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企業會計;財務管理;風險;管控措施
一、引言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企業的競爭越發激烈,使得內部改革受到了諸多影響。為了順應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企業便需要針對早期管理活動存在的缺陷,及時采取一些管控措施,對其進行優化,進而可以改進其中的不足,推動企業不斷發展。不僅如此,自身抗風險能力也會有所提高,管理活動也將更具科學性以及先進行為價值,進而提升管理活動的整體效果。
二、財務管理風險的典型表現
(一)資金的活躍度不高
對于企業來說,自身資產的流動性將會直接將企業經濟的發展狀況全部展現出來。對于當前多數企業來說,由于資金缺少應有的活躍度,導致變現能力持續下降。同時自身持有量也嚴重不足,很難維持日常經營工作。如此一來,企業自身的抗風險能力便會大幅度下降,但凡有任何變動產生,企業都有可能陷入困境之中。
(二)外債占比過高
企業在實際運營的時候,經常會有一些外債。但是,如果外債的比例超過預期,變得過大,很容易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若是問題極為嚴重,還有可能造成資金斷裂,對企業的自身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由于資金有限,光靠企業原有的本金,顯然很難進行承擔。企業為了能夠生存,自然需要將自身注意力全部都放在應付債務方面,而對于全新的發展機遇有所忽視。如此一來,企業的整體發展便會受到限制,甚至有可能直接破產。
(三)資金決策存在失誤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資金。因此,企業便需要投人大量外部資金,以此推動企業發展。然而,如果投資出現了決策失誤,自然會造成多個方面風險產生。在實際投資的時候,企業理應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并及時展開整理,以防會出現信息不全的情況,抑或者部分內容的精確性不高,從而導致投資失誤。
三、財務管理出現風險的主要因素
(一)管理機制存在缺陷
?對于我國絕大多數企業來說,自身發展差異化明顯,對于市場有著非常高的敏感度,因此能夠實現有效發展。然而對于財務管理來說,由于自身體量不大,參與人員的數量不多,因此很難從市場化管理方面展開管理,使得財務發展變得不夠科學。一般而言,財務管理主要涉及兩個方面,分別是財務信息以及數據分析,只有二者做到協調發展,才能提升管理的整體效果。如果協調不到位,則效率便會大幅度下降。
(二)信息化管理不順暢.
對于當前企業來說,在實際管理的時候,基本上全都采用軟件的方式。但是,市場的發展速度非??欤浖母滤俣葎t有些滯后,如此便是對分析產生的概率有所增加。而且,一些企業在這一方面并未投入大量資金,同樣會對軟件更新帶來影響。除此之外,企業在軟件方面,通常不會設置相關制度,因此資料整理都不在合理的風險管控體系中,從而造成信息變得極為混亂。軟件盡管十分便利,但由于其復雜程度和簡易化程度有所區別,因此很多時候,企業的應用軟件都和自身發展狀況有所差異。為了提升信息化質量,必須對早期的機制進行優化。
(三)缺少外部監督機制
對于我國企業來說,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雖然已經采取了外部監督的措施。但對于財務管理而言,實際監督工作卻極為不規范,而且非常松散。一旦企業的經營工作出現狀況,該機制無法在第一時間展開處理,使得風險產生的概率大幅度增加。
(四)財務狀況極為混亂
當企業在實際運營的時候,如果有混亂情況產生,自然會導致多種問題產生。權責極為混亂,實際決策的精確性無法達標,從而給后期的經營造成了巨大影響。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溝通不到位,資金使用也會變得非?;靵y,尤其是一些資金的流向,無法對其合理把握。
四、有效應對財務風險的具體方法
(一)加強財務風險的意識
對于企業來說,理應不斷增強員工自身的風險意識,時刻有危機意識存在。當危險出現時,可以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處理。為了具備較強的風險意識,企業便需要改進原有的文化,依靠例會以及講座的方式,向員工們進行傳遞,促使其基礎意識發生轉變。如此一來,員工們對于風險的認知便會有時轉變,在每一個工作環節中,都會極為嚴謹。如此一來,風險出現的概率便會降至最低。
(二)完善風險規避的方法
對于企業的正常發展來說,經常會遇到各類不同的財務風險。在進行處理的時候,可以通過優化技術的方式,對其展開處理。
其一,在企業內部進行規避。對于財務方面的風險,不論哪一種類,都需要企業自己承擔。因此,在風險產生之前,企業理應提前做好預案從而當風險出現后,可以及時規避。為了更好地制定處理措施,員工理應充分把握企業的發展狀況,提前進行預判,并提升預測的精確性。此外,企業還需要儲備一定資金,當風險出現后,可以臨時調用,防止損失進一步擴大。
其二,需要采取風險分散的方式。企業在實際發展過程,理應針對原有的經營方向,對其采取相應的分散措施,不要將單一產品當作是最為重要的經濟支撐。一般而言,最為常見的方式便是發散和延伸,確保經營活動更具多元化特色。如此一來,當風險出現之后,企業便能在多個反面給予支撐,以防產品種類過于單一,使得風險問題加重。
其三,風險的轉移規避。當有風險出現之后,主要都需要企業內部自行消化。此外,企業還能夠通過風險轉移的方式,對現有的風險進行規避。一般而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通過保險進行轉移。投保之后,企業便能將風險轉移到賠付工作方面。其次,非保險轉移,也就是與外部產品展開連接,通過共同承擔,完成規避工作。不論采用哪一種形式,在前期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因此,這種方式更像是一種補充,但整體效果仍然非常好。
(三)優化風險預警的機制
針對風險問題,如果能夠提前進行預判,都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對于財務風險來說也是如此。基于當前時代背景,企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為了能夠穩定發展,自然需要創設預警機制。如此不僅可以在實際運行的時候,結合財務方面的模型,對企業的運行狀況展開預測,在資金預算以及資金使用等環節,設置一些預警點,而且還能創設監督制度,采用更具系統性的模式。在這一過程之中,不同的層面理應積極展開配合。其一,當前的風險機制,必須基于目標框架之中,并將其中的戰略優勢全部集中在一起,真正做到權責分明。其二,管理職責同樣需要做到有所明確,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自身職責予以貫徹,有效把握其中的隱患。其三,實際設定的預瞥機制需要有著較強的務實性特點,與當前實際情況有所聯系,并且能夠針對現有的問題,從而可以提升管理的整體質量。如果有分析出現,預警機制能夠提前發布消息,對企業進行提醒,讓其盡快制定措施,以此降低風險帶來的影響。
(四)創設外部監督的體系
通過創設預警機制,可以有效降低風險出現的概率。然而,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在外部設置監督體系。畢竟內部監督,實際觀察到的內容較少,缺少敏感性。而通過外監督,可以有效把握風險問題,并在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處理,進而促使企業的運行發展更為合理。
(五)不斷引進高素質人才
現如今企業的財務工作都給予互聯網環境展開。早期的會計人員,由于自身知識基礎都十分陳舊,基本上都很難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為此,企業便需要做好人才引進工作,引入大量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由于自身能力達到了規定要去,因此無論工作還是運算都能夠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
對于企業來說,一般擁有兩個方面屬性,分別是社會性以及經濟性。企業除了需要正常經營之外,還要為社會提供服務。因此,企業的實際發展除了和員工的個人利益有所聯系之外,與廣大群眾都有關聯。由此能夠看出,企業在進行風險管控的時候,除了需要在方法層面展開深入研究,同樣需要積極應對各方面問題。只有合理應對各種風險問題,企業才能更好地進行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在進行日常發展的過程中,財務管理一直都有著非常高的重要性。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存在,因此經常會有風險產生。針對這一情況,企業理應認真把握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一些針對性措施。這樣一來,企業的經濟發展將會變得更為穩定和合理,一方面,能夠大幅度提升經濟水平,另一方面,還能增強抗風險能力,使得管理活動更為科學性,進而促使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陸麗.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風險及控制措施芻議[J].財會學習,2018,191(17):68-69.
[2]劉冬.淺談企業財務管理中的風險管理及其防范措施[J].財會學習,2015(11):18-19.
[3]于鯤.淺談電力企業財務管理風險與化解措施[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6(30):169-170.
[4]肖文東.芻議投資風險控制與企業財務管理[J].商品與質量·建筑與發展,2017(11):636.
[5]王隆歡,吳嶗毿.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管控措施探討[J].經貿實踐,2018(19):126+128.
[6]吳利群,楊明坤.芻議投資風險控制與企業財務管理[J].商業時代,2017(19):58-59.
作者簡介:
喬文,交通運輸部煙臺打撈局,山東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