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
摘 ?要:古詩由語言、意象、意境三個要素綜合構成,意象是詩中的景,意境是詩中的情,語言是將情與景交融的工具。所以,古詩的理解實際上是語言、意象和意境的理解。但是,對于情感和認知經驗不足的小學生而言,三要素的理解過于困難。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探究了作為理解媒介的微課在古詩中的應用,以提高學生古詩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古詩;微課;理解
新教育時代,微課是小學古詩詞理解教學的重要工具。在微課環境下,其一,古詩中的語言被形象化為畫面。學生可以通過畫面和解析理解詩詞語言,從而與相隔千年的作者有效溝通,理解古詩的主題。其二,古詩中的意象被與之相關聯的場景所替代。學生可以在場景中直接感受物象背后作者的立意,從而感知古詩的思想情感。其三,古詩的意境被打磨成了可以感知的情和景,學生在視覺和聽覺的刺激中就能理解古詩的內涵。所以,教師要善用微課打造理解性古詩課堂,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感性學習知識,透徹理解古詩的情和意。
一、制作語言理解微課
對于小學生而言,古詩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語言理解教學。那么,面對精煉、晦澀的語言,學生應該如何撿起這塊“敲門磚”呢?在技術發達的社會,教師可以用微課輔助語言教學,將抽象的語言轉化成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看到詩歌本來的樣子,進行情景、情感體驗,進而參與語言的二次加工,深刻理解語言,全面理解古詩。
例如,在教學《暮江吟》時,“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瑟瑟”為何意,“可憐九月初三夜”中“可憐”作何解,“露似真珠月似弓”中“真珠”又是什么?面對這些生澀的語言,學生一頭霧水。而語言是通往古詩的橋梁,不理解語言自然無法解讀古詩。所以,我制作了“語言理解”微課,引導學生在視聽語言中刻畫出“瑟瑟”、“可憐”、“真珠”等語言的原始面貌,做到理解語言,理解古詩。微課內容如下:
首先,朗讀《暮江吟》,伴隨著高低起伏的音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了詩中的語言;其次,配合畫面,一句一句地解讀古詩。比如,“半江瑟瑟半江紅”一句,學生看到了碧綠的湖水半包圍著橙紅湖水的畫面,畫面下面還有一句解讀:一半江水碧綠,一半江水艷紅。配合著畫面語言和解讀,學生快速提煉出“瑟瑟”是碧綠的意思。
而通過觀看微課,學生形象化地感知了語言內涵,理解了整首詩的意思。所以,語言理解微課可以優化古詩理解教學。
二、制作意象理解微課
意象是作者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物象中打造出來的一種古詩“現象”。在古詩中,作者往往喜歡集結一個意象群,用賞心悅目的意象群構成一首古詩,傳達內心的情感和思想。所以,古詩的理解教學必然有意象的一席之地。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解讀意象,從而深刻理解古詩。然而,意象是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教師無法口述清楚意象的本質。此時,教師需要借助微課的力量,用微課作為意象解讀的載體,讓學生在畫面和聲音的雙重作用下感受、感知、理解意象,從而深刻理解古詩情感。
例如,在教學《漁歌子》時,張志和的這首《漁歌子》經久不衰的一個原因是:意象的組合和排列非常巧妙,既彰顯了江南水鄉的魅力,又蘊藏著一種張揚力,讓人讀了之后心情美好。所以,學生需要“吃透”該詩的意象才能理解古詩內涵。為此,我制作了意象理解微課,將意象群變成一幅生動的畫面,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微課內容如下:
桃花林的遠處有一條涓涓的小河。細雨瀝瀝,打下了幾片桃花。桃花在微風的裹挾下飛進了小河。小河上,有一個身穿蓑衣的漁翁,他和低低飛翔的白鷺一起盯著河水中肥美的鱖魚。
觀看視頻,學生在一動和一靜之間感受到了安寧與和諧,體驗到了鄉村生活的美好,理解了古詩對于自然的贊美和向往之情。所以,教師要制作意象理解微課,提高古詩理解教學質量。
三、制作意境理解微課
意境是古詩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伴隨著古詩的產生而產生。具體來說,當意與象、情與景相互交織產生古詩時,意境也隨之而生。所以,理解古詩意境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古詩的思想和情感。那么,如何理解意境呢?教師可以制作音樂性質的古詩微課,用樂器所發出的聲音來再現古詩的意境,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思,理解古詩。
例如,在教學《出塞》時,該詩融雄渾蒼涼之氣于全篇,抒發了邊關戰士保家衛國、固守邊防的壯志,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如果單憑語言,學生理解不到詩歌雄渾深遠的意境。為此,我制作了意境理解微課,如下:
配合著一組組的畫面,整首詩被一句句地朗讀了出來: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在畫面中,管弦樂器也被加了進來,比如,當“秦時明月漢時關”的畫面出現時,低沉緩慢的樂器之聲被傳了進來;當“萬里長征人未還”的畫面出來時,蘊含著悲傷、蒼涼的樂器之聲發了出來。
而這些直擊人心的聲音被觀看的學生所理解和消化,進而感受到了整首詩豪邁、悲愴的意境,理解了作者的愛國熱情。所以,意境理解微課有助于提高古詩教學質量。
總之,微課是小學生理解古詩的重要工具,教師要善于發揮微課的作用,提高古詩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靜.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文理解的趣味性教學述談[J].速讀(上旬),2018,(5):99.
[2]車志.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8,(7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