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林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初中體育教學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初中體育教學中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這些大大影響了初中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對此,本文著重探索改進初中體育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夠為廣大一線的初中體育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改進;興趣小組;體育競賽;多元評價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初中體育教學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初中體育教學中仍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現象,如沒有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很多學校存在“重文輕武”的現象,對初中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體育教師對體育教學方法的探索力度不夠,依舊采用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體育興趣和體育運動熱情的調動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學生體育綜合素質的提高,制約了初中體育教學效果的提升。對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積極地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改進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現狀。
一、組建興趣小組,培養學生運動意識
在進行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探索時,學校可以調研一些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爭取家長的支持與合作,組建一些趣味性強的興趣小組,充分利用大課間、放學后或雙休日這些業余時間來組織學生進行豐富、有效的體育活動,并配以專業的體育教師給予指導,同時將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獲得的每一次進步和成長都及時地記錄下來,并不斷地鼓勵和表揚學生,從而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獲得強烈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如此一來,便使得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動力更強了,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運動意識。
例如,在課下,我們可以對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進行調查,從中選出幾項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強,參與度高的體育活動來組建體育興趣小組,如:花樣足球、羽毛球、籃球、乒乓球等專業性強的球類運動項目,再如:花樣跳繩、跆拳道、空手道、體育舞蹈、體育游戲等娛樂性強的體育項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中選擇1~2項進行學習。在掌握了基本的運動技能后,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行進行體育鍛煉,家長做好監督和檢查工作,這樣一來,就使得學生每周都能夠保持一定強度和頻率的體育鍛煉,從而促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切實提高,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了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形成了正確的運動意識。
二、開展體育競賽,提高學生體育技能
體育競賽活動是體育運動的重要項目,通過開展合理的體育競賽活動,不僅能夠促使學生的體育技能得到提高,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在競賽中形成勇敢拼搏和合作競爭的意識,這種精神正是體育精神的精髓。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體育興趣、運動技能、身心素質等各方面綜合考慮,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并從中發現具有某項體育特長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從而促使學生的體育技能得以提高。
例如,在日常教學中,我會根據具體的運動課程來選擇合適的體育競賽項目,如,在開展田徑訓練時,組織學生開展接力賽、50米短跑、800米長跑等競賽項目,學生為了在比賽中獲得勝利,必然會抓住課堂的每一分鐘進行強化訓練,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體育技能。除此之外,我還組織各班之間開展拔河比賽、足球賽、籃球賽、跳繩比賽等競賽項目,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而且促使學生養成了重視團結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習慣。
三、多元化教學評價,增強學生體育熱情
學生身體素質和個性需求的千差萬別決定了單一、重復的教學評價方式已不再適應新課程改革后的初中體育教學發展。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課程改革的探索時,一定要積極地尋求更為科學的體育教學評價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積極性,組建包括師評、小組互評和個人自評的多元化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從而促使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逐漸增強。同時,體育教師還應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既注重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又對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及時看到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體育運動中取得的進步,并給予肯定和表揚,從而不斷地激發和增強學生的運動熱情。
例如,在進行體育健美操教學時,我就通過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來增強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課上,我讓學生進行分組練習學到的動作。在訓練之前,我將評價方式提前告之給學生,具體的評價體系分成了三層:一、教師評價,其中包括練習的認真度、積極性、是否有明顯進步等項目。二、小組互評。三、個人評價。每一項都按照10分制進行量化打分。這樣一來,我通過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體育熱情,每個人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體育訓練中。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是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的整體和長遠發展考慮,積極地探索和實踐改進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從而促使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綜合素質得以不斷提高,最終實現初中體育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許波.初中體育教學中推進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2(10).
;mA ? a s X?9 ^ mily:宋體; mso-bidi-font-family:宋體;color:rgb(0,0,0);font-size:8.5000pt; mso-font-kerning:1.0000pt;" >[2]安慧霞.中學班主任管理面臨的難題與解決對策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07):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