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明 袁雪

在教育信息技術發展的新形勢下,教學已從計算機教學、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教學,發展到混合學習的翻轉課堂。微課作為混合學習翻轉課堂的重要代表,應該成為幼兒園教師選擇運用的教學手段之一。有調查結果顯示,幼師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現狀并不樂觀。幼兒園教師如何才能提高微課設計與制作的水平,改善現狀以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良好品質呢?
特點鮮明 應用潛力大
微課是一種時間短但主題明確的“微課程”,屬于視頻教育資源,是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其主要特征為目標明確,主題突出,短小精悍;內容精細,呈現形式豐富;資源多樣,情境真實;受眾廣泛,應用形式多元化。
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微課強調的是學習客體的自主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應該讓幼兒有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而微課有利于培養幼兒積極的學習態度。微課應該成為幼兒園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
微課可視化的特點更加符合現代學習者的學習要求。微課的傳播媒介不再局限于計算機,借助移動終端,微課成為隨時隨地可以獲得的知識。作為教育信息化浪潮下的產物,即使幼兒園教師在教學中不使用微課這一教學手段,也無法回避教學信息技術的新形勢對幼兒園老師提出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幼兒園教師應該敢于挑戰傳統教學形式,大膽嘗試混合教學翻轉課堂。
應用率低 推廣存在瓶頸
為了了解微課的使用情況,我們隨機選取了本區區屬幼教工作者53人,包括一線教師和幼兒園的行政工作人員。其中教齡為5到10年的25人,教齡為11到20年的9人,教齡為21到30年的18人,教齡超過30年的1人。調查內容包括微課概念的普及情況、調查者是否制作過微課、了解及會使用的制作微課的軟件有哪些調整等,探求微課沒有得到幼師的高度重視與廣泛運用的原因。結果發現,調查樣本中明確表示對微課概念有清晰認識的只有20人。多數教師不僅不清晰微課的概念和結構,甚至將微課與傳統的教學形式(課例、課件)混淆。
數據從側面反映出教師對微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幼兒園中教師更傾向于使用課件來開展教學活動,PPT是教師們比較青睞的軟件,而微課在幼兒園里并沒有優勢。
分析其原因不難發現,PPT對于一線教師來說,能較好地被掌握,時間成本低。對于教育對象幼兒來說,PPT已經能夠滿足教學需要,并且可以進行一定的人機互動,這種交互的手段已經能夠帶給幼兒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們通常會使用PPT來輔助達成教育目標。
微課從制作上就錄屏方式而言,需要老師前期準備好PPT,并需要進行音畫同步的視頻輸出。老師不僅要在原有的技術水平上制作更加生動的PPT,還要多掌握一門錄屏軟件技術,而音畫同步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后期編輯。為實現人機互動,老師需要將多種操作技術、多種軟件結合起來才能制作出一個適合教學的微課視頻。
相比較而言,微課需要老師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微課視頻制作完成后其可推廣性又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多數教師為達成教學目標會首選PPT,只有少數才會選擇使用微課的形式。即便使用微課這一手段,教師對于創新型微課制作工具也了解很少,導致在制作微課的工具選擇上略顯單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微課的呈現形式。
重視創新 提高幼師微課設計能力
為解決幼兒園教師在微課設計與制作中的困惑,園所可以從幾個方面發力。一是幼兒園應該發揮教研活動的重要推動作用。主要表現在微課的設計與制作應該成為教研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教學活動設計中的理論支持和制作過程中的團隊協作,達到多邊互利的效果。在這樣的多次教研活動中,每個老師都能夠在微課設計與制作中得到相應的提升。
二是要創造更多教育技術培訓與學習的機會。應該創造機會讓教師走出去,了解現在教育技術的發展形勢與現狀,繼而進行相應的繼續教育深造。轉變教育觀念,真正地認識到微課對于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對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良好品質的重要性。在這樣的努力下,幼兒園整體的教科研水平及教師的教學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另外,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廣泛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在《指南》的引領下,倡導幼兒的自主學習,同時更加注重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新時代的幼兒園教師應該緊跟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做一個敢于翻轉課堂、敢于嘗試新領域的開拓者。教師應該從幼兒的主體性地位出發,真正做到以幼兒為本,創造適合幼兒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內容,多渠道拓寬幼兒的學習視野。
微課與傳統教學課程雖然有區別,但是不能否認微課應該以課程的形式展示給學習者。這就要求微課的制作者即教師對學習者進行相應的分析,從而選擇出適合學習者年齡特點的內容。選題確定后,教師要進一步剖析,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完善各個知識點的串聯,將微課制作過程中的要點細化。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實驗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