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李俊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在中學階段學習的重要內容,通過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能夠使學生逐漸樹立正確思想意識,而課堂教學中,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提升參與熱情,進而達到提升課堂實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圖文并茂;中學道德與法治;實效性
在課程改革實施與深入背景下,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教育理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創新,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特點,采取針對性解決方式,提升道德與法治實際教學效率,并且使學生受到其積極影響。而在實際教學中,圖文并茂方式的運用,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關注度[1]。
一、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1.采用傳統灌輸方式
在當前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時代發展有所脫離,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道德與法治的實際教學效果。課堂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其主體地位受到弱化,整體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很容易受到不良影響,甚至對道德與法治學習會產生一定逆反心理[2]。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較少,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致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打消,教學實效性受到了影響。由此可見,傳統滿堂灌方式的運用在教學中存在較多弊端,教師課堂教學實效性會受到較大影響。
2.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重視程度不高
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視程度不高,在學習中的能動性也較差。對于中學生來講,面對的學業任務比較繁重,他們將大量的時間投入在了語文、數學、英語學習中,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時間比較有限,實際教學效果比較低。同時多數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只要畫一畫重點就可以,考試之前完全可以采用突擊背誦的方式,在這種狀況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際教學效果較差,而課堂中實施的一些活動,往往是流于形式。
3.教師素質有待提升
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實施豐富多樣教學活動。但是在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關注程度不高,在講授相關內容時,只是應付了事[3]。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還會占用道德與法治課程進行其它內容講授,使正常教學活動受到不良影響。同時教師也沒有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更新,以致于講授的很多內容都建立在原有認知基礎上,教學內容不夠豐富且有待創新。在這種狀況下會增加學生和道德與法治內容之間的距離,以致于教學中實效性有所下降。
二、提升中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效性策略
1.構建學習情境,引發學生思考
對于中學生來講,其情感上豐富多彩,并且彼此之間容易受到影響與感染,為提升教學實效性,在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構建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深化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感悟[4]。在構建情境時,可以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教材中的探究與分享內容運用其中。如在探究與分享的圖片中層描繪了這樣一個情境,在圖片中有五個禮盒,在每個禮盒上都寫了字,分別是新的挑戰、新的可能、新的機會、新的目標、新的要求。在圖片的下方還有相關問題,向學生提問,如果讓他們選的話,會選擇哪些禮物以及想要盒子里裝有什么樣的禮物。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學生有了較強的選擇性,也能在圖片構建的情境中學習問題,在選擇時,不同學生可能會有不同選擇,在而在學生選擇完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進一步講授需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在圖文并茂的狀態下,提升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熱情,在學習中取得更好學習效果,提升在學習中的實效性。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學生能更好了解自身想法與訴求,在今后遇到問題時,了解怎樣的選擇才更正確,并且能夠為自己的選擇做出努力。
2.實施理論引導,引發學生探究
對于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其生活空間不斷拓展,學生在需要學會處理好個人、集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在進入之后,學生與同伴之間的關系,也發生了根本性改變,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拓寬認知長度與廣度。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為了提升教學實效性,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探究,進而使其主動獲取知識,并且強化對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質量與效率[5]。而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將探究與分享中的圖片內容運用其中,進而使學生在此驅使下,進行深入探究學習。如在探究與分享中,有這樣一部分內容,圖片中描述了一組對話,然后以對話的形式切入到了主題,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觀察對話內容之后,再思考學習內容,對話中,女生為男生為什么要學習?男生的回答是為了掌握更多知識,在此過程中,女生又追問,掌握知識又是為了什么?兩個人在一問一答中,逐漸進入了學習主題,即學習點亮生命。
學習圖片內容時,學生可以針對圖片中的問題發表不同觀點和想法,對相關內容進行思考、探究,在發表完個人觀點后,當學習到道德與法治內容時,可以對學習內容進行進一步學習,進而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在思想上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此影響下,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進而實現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增強。
3.引入生活內容,引發學生討論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將重點知識標注出來,讓學生進行背誦和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有失活力,同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不高,課堂實效性會受到不良影響,學生學習能力也難以得到培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生活化內容融入其中,運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為學生講授,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覺到親切、生動。如在探究與分享中有這樣一部分內容,材料中描述了一個六歲男孩小學生由于聽到老師講過非洲有很多人因為喝不上水而死去,從而有了夢想,他勵志要為非洲飲水困難的地方挖一口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很多人也因此受到了積極影響,加入到其中,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談論的形式探究材料中主要說明了什么問題[6]。在討論中,學生會對夢想這一詞有更深刻的體會。在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系統為學生總結道德與法治關于這一內容的知識。即通過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首先,學生應該對這個小孩產生一種敬佩之情,使學生能夠將其作為在生活中和學習中的榜樣。其次,學生要樹立自己的夢想,并且不斷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認識到夢想對于自己的意義,以及在其中蘊含的美好。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能夠很順利的切入到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學習的主題,即少年有夢,而且在這種狀況下,學生也能對這部分內容產生相應認知,為教師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
結束語:總之,就當前情況來講,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給予這些問題充分重視,發揮其對學生思想上的引導作用,使學生在學習之后,樹立正確思想意識和價值理念。而在實際教學中圖文并茂方式的運用,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課堂參與度,優化教學效果,使整個課堂教學更具實效性。同時這種方式的運用也能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踐行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其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蘇煥杰."一導兩動三參與"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效性[J].基礎教育課程,2019(12):64-66.
[2]謝秀海.不斷優化問題設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問題設計的有效策略教學反思[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36):185.
[3]趙萍.巧用微課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J].魅力中國,2018(51):246.
[4]厲保華.打造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策略探析[J].新課程·中學,2019(5):163.
[5]安娜.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管理的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8(9):206-207.
[6]雷桂香.情景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J].中外交流,2018(2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