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雪
摘 要:中國古典詩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經典瑰寶,詩歌具有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審美性、文化性,詩歌可以分為浪漫主義詩歌和現實主義詩歌,其中詩歌還有邊塞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派別。作為中職的語文教師,我們應該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提升學生對于詩歌的欣賞水平,體會詩歌的內涵。因此,本文以中職語文為載體,并結合筆者自身實踐,對中職語文古詩詞課堂的構建策略的這一論題進行一番詳細的闡述與探討。
關鍵詞:中職語文;古詩詞;誦讀經典;數字課堂;開展實踐
古典詩詞是國學文化的精華所在,語文教師應該利用課上、課下以及課堂外的綜合實踐的機會進一步擴大國學的傳播范圍,指導學生體會古典詩詞的韻味與內涵,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與品位。
一、誦讀經典,感受古詩詞抑揚頓挫
古詩具有很強的音韻美、旋律美與節奏美,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古詩的興趣,可以指導學生多讀,學生只有在朗讀的過程中才可以感受其中的音韻美,有感情的朗讀可以讓學生感受詩中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的心情,可以更好的理解詩歌的內容。在誦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朗讀,可以自己默讀,然后同桌兩人一起讀,前后四人小組合作來朗讀,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進行示范誦讀,多種多樣的誦讀方式讓古詩詞的語文課堂更加生動形象。同時,教師要安排好誦讀的時間,依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教師可以在每天不同的時間來指導學生進行誦讀,早讀、午讀,不同的時間可以加劇學生的對于詩詞的熟悉程度,從而達到可以背誦詩文的教學目標,感受古典詩詞的抑揚頓挫之美。
例如,在講解陸游《卜算子·詠梅》這一課的時候,筆者就進行了進行了誦讀的講解。這首詩描寫了梅花的無人問津、孑然一身,人隨風過,又見梅花獨自開放、獨自凋零,狂風驟雨也打摧殘她,但是梅花性格高傲,就算化作塵土,清香也依然如舊。在誦讀的時候要將點明情感色彩的詞如“愁”重讀,“妒”重讀,以及描寫場景的“風和雨”,“香如故”進行語調的升降的變化,這樣才能使詩詞朗讀更加有韻味,更能體會詩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讓我們看到了詞人仕途坎坷的身影,讀出詞人像梅花般冰清玉潔的境界。誦讀經典,感受古詩詞抑揚頓挫是語文中古詩教學的一個方向,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興趣。
二、數字課堂,創設古詩詞課堂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對于學生是很重要的,當學生沉浸在一個古詩所描繪的情境當中就會更加感同身受,這是一個提升課堂效率的手段與方法。當代教師可以利用多樣的數字化裝置來構建如多媒體課堂、微課課堂、翻轉課堂等,教師應當善用這些課堂,從而激發學生的熱情。意境可以說是意象的升華,詩人在設置意境時不僅要考慮到所感事物的廣度,更體現了事物的深度,這也是意象與意境的不同之處。因此,教師需要利用課堂構建來充分營造出一個意境,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多樣化的形式來進入詩歌的情景,并學習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手法。
例如,在講解《山居秋暝》這首古詩的時候,我就創設了情景化的語文詩詞課堂,我利用幻燈片來展現秋天的景色,讓學生感受詩中描繪的秋天的韻味。“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教師還可以借助空靈的音樂來讓學生身臨其境秋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一句一動一靜,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流水潺潺的動畫來為學生講解古詩詞,“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美麗的圖片最直觀和生動,這更可以為學生學習古詩詞來營造意境。數字化的古詩課堂可以很好的創設古詩詞課堂情境,讓學生更加投入,更熱愛古詩。
三、開展實踐,激發古詩詞學習熱情
活動實踐是一種古詩詞的教學設計,古詩的教學不僅要在課堂上進行,還應該進行拓展延伸,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內容的設置來吸引學生,課堂下,教師可以開展一些相應的活動,比如“班級詩歌朗讀大賽”、“詩歌改編表演大賽”,這些活動都能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魅力與韻味。通過表演、歌唱、制作微視頻等形式,學生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對于詩詞的的真正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會、交流會,參加講壇、講座等形式,指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形式中學習古典詩詞、感受國學內涵、傳播傳統文化。
例如,在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就開展了詩歌的誦讀比賽,學生們可以分組進行朗誦,教師依據學生的水平來進行評判,鼓勵每一位同學,同時,教師可以依據古詩來進行劇目的改編,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古詩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表演能力,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不斷進步。開展實踐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誦讀經典,開展數字課堂,進行活動實踐,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與詩歌修養,培養學生的高雅情趣。
參考文獻
[1]陳宣龍.趣味教學法對中職語文古詩教學的作用探討[J].求知導刊,2015(24):93.
[2]陳春艷.試析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