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向輝
摘 要: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合適的導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呢?根據教師、學生和文本實際,可以采用溫故式、揭題式、導入式等方式,本文試圖通過設計,在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特點之間找到一個合適的結合點,通過這個點將學生帶入探索知識的殿堂。
關鍵詞:中職語文 教學 導入
教學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合適的課堂導入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較快地進入學習狀態,有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應盡量將自己的人生智慧、學識修養、人生觀融入日常的教學細節之中,將學生帶入一個精彩的天地。現就筆者在中職語文課堂實踐中常用的教學導入歸納如下。
一、溫故式導入的藝術
溫故式導入有如下兩個好處:一是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使學生在對舊有知識快要遺忘或已經遺忘的時候對舊有知識重新整理,喚醒學生的認知;二是將舊有知識作為新知識學習的固定點,為新知識的學習建立一個支撐性結構,使新知識附著在舊知識之上或通過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教師就要對舊知識進行重新組織,以新鮮、生動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認知或喚起學生情感。與舊課產生的認知沖突會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以舊課激發學生的情感會渲染課堂的氛圍。
二、揭題式導入的藝術
揭題式課堂導入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題”的分析直接進入新課程內容的學習。“揭題”有多種形式,如:“讀題”,通過讀題,審清題意,推測將要學習的內容;“點題”,通過師生的活動引出將要學習的新內容;“釋題”,即解釋、分析標題,明確將要學習的新內容。揭題式導入可以通過師生談話、質疑、活動、問題解決等途徑來實現。揭題式導入要求教師事先對教學內容有較深刻的理解,只有理解得深刻才能“揭”得準、“揭”得深、“揭”得有趣。
三、活動式導入的藝術
活動式導入是師生雙方在上課之初以課堂活動的形式對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活動式導入的特點是教學導入過程與教學內容展開過程沒有非常明顯的界限,即課堂教學在一開始的時候,師生雙方就進入了一個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的活動空間。教師是活動的發起者,教師和學生共同構成了活動過程的主體。教學導入的活動是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的,學生的行為受教學目標的指引。整個教學過程由活動導入開始,在教學目標的指引下,活動按照一個個環節有序地展開,教學目標最終在活動中達成。
四、渲染式導入的藝術
渲染原來是指國畫的一種畫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以加強藝術效果。教學開始時,教師運用語言手段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多方面的生動描述,引導學生進入積極的心理狀態,這種教學導入方法就是教學中的渲染式導入。渲染式的課堂導入需要教師有良好的語言素養、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積極的情緒狀態。
五、問題式導入的藝術
問題式導入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一開始就受到觸發。不論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傳授知識、培養技能、形成能力還是發展個性,以問題為驅動,常常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就知識學習而言,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知識經過了思維的深度加工,這種經過深度思維加工的知識與被告訴的知識相比能在學生的頭腦中產生較深刻的印象。同樣,學生技能的培養、能力的形成、個性的發展,如果能以適當的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實現這些教學目標,就會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六、創境式導入的藝術
創境式導入的方法能夠讓學生把自己既有的生活經驗與教師設計的情境相結合,使學生既有的生活經驗與教師設計的情境相互作用,引發積極的學習情感體驗。教學導入的時候,教師要進行充分的準備,若學生對教師的問題不能作出反應,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引導:換一個角度提問,選取與學生生活較貼近的角度設問;換一個層次提問,選取適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問題層次,注意不要使問題過難或過簡;變教師提問為讓學生活動,通過活動使教學過程展開;教師設法巧妙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
七、即興式導入的藝術
即興的情境不是創設的,而是真實的。即興是對眼前景物有所感觸,臨時發生興致而創作。即興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感受是真實、親切、自然的,真實的生活場景與課堂情境形成無縫對接,師生之間的距離因為生活的真實性被縮短。即興式導入常常能產生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即興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運用到最佳狀態就成為一種藝術。對于一位教師來說,讓即興成為一種信手拈來的藝術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教師要有深厚的生活積累,具有獨特生活體驗,并且將之轉化為教育的因素;教師要有教育的智慧,能從日常的生活細節中發現其教育的功能;教師要有藝術的眼光,從藝術的視角感受生活。
(作者單位:宣城市機械電子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