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耀明
摘 要:教學方法是影響教學過程、教學質量、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對于挺身式跳遠這項重要的田徑項目而言,教師采用何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講授,以及學生如何有效地學習挺身式跳遠技術的動作要領,一直是挺身式跳遠教與學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這一動作技術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作者在教與學中的獨特見解,期望能夠更好地促進挺身式跳遠動作技術的教與學。
關鍵詞:挺身式跳遠 技術 教法 學法
對于教學過程而言,教學方法是左右教學過程順利進行、教學質量優劣、學習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在現代教育背景下,教學方法在不斷進行變革與創新。挺身式跳遠動作技術是田徑運動中技術相對復雜的項目之一。教師采用何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傳授挺身式跳遠技術,學生如何有效地掌握挺身式跳遠技術要領,一直以來都是體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作者就這一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期望能夠更好地促進挺身式跳遠動作技術的教與學。
一、研究挺身式跳遠動作技術教與學的意義
首先,要明確挺身式跳遠技術在現代技術教學方法上和傳統中的跳遠課程講授方法大不相同。得當的教學方法有助于課堂教學的實施與完成,不僅可以確保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得心應手,還可以確保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樂趣無窮。
其次,研究這一問題有助于體育教學理論的豐富與發展。在體育基礎理論研究的模塊中,技術教學方法的創新是一項重要內容。充分挖掘挺身式跳遠動作技術的教學方法內涵,可以豐富和發展體育教學理論。
二、傳統跳遠技術與現代挺身式跳遠技術的區別分析
1.傳統挺身式跳遠技術動作要領分析
傳統的挺身式跳遠技術,目前一般被表述為:進入騰空后,擺動腿的大腿積極下放,小腿隨即向下、向后方擺動,留在體后的起跳腿與擺動腿靠攏。當達到騰空最高點時,身體充分伸展,形成“挺胸展髖”姿勢。但其中“擺動腿的大腿積極下放,小腿隨即向下、向后方擺動”這句話往往未被正確認識,大部分教師將其表述為擺動腿做“向后下方向劃動”。這樣不確切的理解勢必會阻礙挺身式跳遠動作技術要領的正確教與學。
2.現代挺身式跳遠技術動作要領分析
現在很多學者把挺身式跳遠分為四個要領,即助跑、起跳、騰空和落地,其中每個要領都對跳遠距離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國內有部分學者對傳統的挺身式跳遠技術中的騰空放腿技術環節提出了很多的疑問。比如,有的學者認為小腿并不是由于大腿股四頭肌的股直肌收縮而出現“向后下方向劃動”情況,而是應該隨大腿的下放而自然地向后下方伸,這時就可以完成與起跳腿的“平位自然間距的靠攏”。有的專家提出了在助跑和起跳環節中的主要錯誤,比如助跑步點不準,節奏性差,助跑斷續,助跑節奏等錯誤現象,在起跳過程中出現的錯誤主要有踏板不積極,騰空高度過高,緩沖不積極等情況。所以,針對這些錯誤情況,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加以避免,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講授。
三、挺身式跳遠技術的教與學分析
1.教學順序的教與學分析
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與學生接受知識點的能力密切相關,學生接受知識點的能力又離不開自身的身心發展規律,所以符合規律性的教學順序是教學過程順利實施的首要原則。對于挺身式跳遠動作技術教學而言,要注重各技術教學環節的學時分配數目。以往的教法主要集中于完整技術的練習上,對于前面各分解動作的講授和練習相對較少,所分配的學時相對較少,這種教學順序是不科學的。在目前的教法中,我們要注重各分解動作的練習,比如可以將較多的課時分配在放腿與收腿的練習上,而對于動作的完整技術練習可以壓縮課時,因為各動作在分解練習時已經練得很嫻熟,在這個環節只需要練習銜接即可。
2.分解動作的教與學分析
(1)起跳技術的教學分析。第一,擺臂制動是挺身式跳遠必不可少的環節。擺臂制動動作應該是兩臂屈肘,擺動腿同側臂向后擺動,起跳腿同側臂向前擺動,兩上臂擺至肩高制動,這樣有助于人體在起跳時保持身體平衡。運動者要注意在擺臂制動過程中保持前后屈肘擺動,這才是擺臂制動的關鍵。
第二,對于挺身式跳遠,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使各個環節關聯性增強,建立擺動腿定型在不同運動狀態下的本體感覺。
第三,現代挺身式跳遠采用原地小跑步起跳制動,并且在原地小跑步起跳制動練習前加上原地手臂配合蹬伸制動、手臂配合連續左右腿擺動等制動練習,為增大強度練習創造了,所以擺腿制動的教法對于現代挺身式跳遠的講授有著重要的作用。
(2)助跑與起跳相結合技術的教學分析。第一,傳統助跑與起跳相結合技術,在講授過程中除了要注重兩項技術的統一結合之外,還要注重提醒學生擺動腿定性擺動制動與手臂制動的配合,以使運動者獲得足夠的起跳動力。
第二,對于挺身式跳遠,目前助跑采用的是四步慢速和中速助跑起跳、四步助跑起跳制動以及四步有節奏助跑起跳制動。這種助跑方式相對傳統教法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加穩定的動力定型。對于傳統的四步助跑上助跳板起跳教法,由于在實際起跳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踩空”現象,所以采用助跳板起跳有很大弊端,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加以改進。
3.放腿與收腿技術教與學分析
第一,現代挺身式跳遠中“后伸式”放腿技術,由于沒有股直肌的近固定收縮所引起的股四頭肌整體收縮或緊張狀況,臀中肌收縮拉動擺動腿的負荷相對小,所以展體幅度大和展體時間相對短。這就為后續動作創造良好的起始條件。對于挺身式跳遠而言,騰空動作非常重要,而起跳后的放腿展體動作則是學習騰空動作的核心。這個動作可以通過原地跳與展體或中低強度的助跑跳與展體來練習。當然,整個學習過程還是很艱苦的,需要難度強度從低到高逐步進行。
第二,傳統教法中利用助跳板起跳放腿與收腿占用的學習課時非常多,但現在教法則注重系統學習起跳與騰空展體的學習。因為目前技術要求中,挺身式跳遠需要“先跳后展”。這是挺身式跳遠騰空技術的指導核心。所謂先跳后展,指的是在擺動腿與支撐腿發力完成起跳后再通過擺動腿的臀中肌收縮使擺動腿的合理下放,并在上肢動作的配合作用下完成的身體展體動作。這個技術要領可以通過原地跳與展體或中低強度的助跑跳與展體來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通過循序漸進地從低強度至高強度進行系統練習,逐漸提高放腿與收腿能力。
第三,在挺身式跳遠動作講授過程中,為了避免錯誤動作的出現,特別要運用規避錯誤動作產生的教法。比如,講授無手臂配合擺動腿定型小跳放腿練習時,要注意雙臂的協調性以及所放位置,要求手臂自然放于體側,不能同時向前向上擺動,這樣有助于運動者獲得一定的速度。
四、小結
挺身式跳遠動作技術教法目前得到了很大的創新與改變,其合理性與實用性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得到積極推廣。但在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深入思考。對于跳遠教育者而言,研究挺身式跳遠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是永遠不能止步的,將所研究的內容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才能真正地優化挺身式跳遠技術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虎攀.挺身式跳遠的傳統與現代技術教學方法比較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5.
[2]楊凱.對挺身式跳遠教學中主要錯誤動作糾正的教學實驗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4.
[3]莊容.挺身式跳遠空中“挺身”動作教法[J].體育教學,2005(5).
[4]潘雪峰.感悟教學活動的適切性—執教《挺身式跳遠:空中挺身動作》之反思[J].體育教學,2015(5).
(作者單位:廣東省機械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