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雪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術已經逐漸與教育教學相融合,引發了傳統教學模式從教育目標、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全方位的變革,促進了教學改革的進程,提高了教學效率。本文主要闡述了信息化技術在中職電子技術課程中的實踐運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 中職 電子技術 課堂教學 應用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由此可見,我們黨和國家對信息化建設及其應用問題已高度重視。教育部門為了貫徹落實十八大關于信息化發展的指示精神,應該考慮到當前各級各類教育中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如何銜接問題,各級各類學校教師和信息化專門人才的培養規劃問題,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問題,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如何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當前,中職電子技術學科教學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缺陷,亟待解決。
一、中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1.教學手法單調
目前,仍有不少中職學校沿用傳統教學方式來進行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軟件進行教學次數甚少,仍是采用傳統教學中以老師講解課程內容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學生們只能簡單地構思老師所講內容。這種抽象的教學方式完全不能夠體現出學生電子技術方面的才能。這也是當前中職電子技術教學方面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2.課程設置欠缺合理性
由于當前中職電子技術教學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抽象的概念極為困難,從而導致他們學習電子技術這門課程的興趣低落,進而導致學生這門課程的整體成績不高。將來學生們走出學校時,對這門技術的掌握情況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電子技術課程的內容設計對這門課程的教學起到很大影響,因此合理設計電子技術課程內容是這門課程教學的核心工作。
二、電子技術課程信息化技術教學要點
信息化教學主要指的是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資源,設計出具體的課程內容,將電子技術這門課程從傳統教學方式轉化成現代信息化教學方式。現代信息化應為教學提供資源、設備、環境等方面信息化支持。
1.資源的信息化
當前中職電子技術教學中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學生只能夠在枯燥無味的課堂中學習電子技術,然而先進的教學資源卻不能夠得以使用,導致他們學習電子技術這門課程的興趣降低。將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入到電子技術教學課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形象直觀等特點為學生豐富教學情境,能夠使學生更為直觀地接觸到電子技術,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習效率。
2.設備的信息化
電子課程傳統教學設備主要是黑板、投影儀、實訓設備等。信息化教學設備包括了高清3D顯示器、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教學終端、虛擬實驗以及實訓設備等許多先進設備。
3.環境的信息化
傳統的電子技術教學環境只是封閉的教室。信息化教學課程中,教學環境變成了網絡支持下、開放時空的多維教學。
三、電子技術信息化技術教學的意義
1.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
一般而言,將現代信息化技術運用到電子技術課程中,改變學生對傳統教學的觀念是教學方式改變的主要目的。將傳統教學方式進行徹底改革,從而提高電子技術教學效率。老師根據實際教學狀況出發,采用科學的方式傳達各種教育理論知識,從而設計出完整的信息化教學方式。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功能
從教學方法的角度看,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為主,教學內容也大多數是以電子技術課本內容相關知識進行教學,通過教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方式。然而結合信息化技術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能夠自由地在網絡上進行信息搜索,主張學生自主學習。這種教學對于電子技術來說,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信息化技術應用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后,老師更多的是作為學生的指導者,不單單是相關知識的傳授者。老師能夠為他們制訂一定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完成計劃目標,合理地規劃教學資源,為學生豐富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習興趣。
3.完善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
要實現信息化技術在電子技術課程中的廣泛而有效的運用,就必須加快校園信息化建設工作。通常情況下,將信息化技術運用到電子技術課程教育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前者教學環境中更多地在扮演著一個學習工具、學習伙伴的角色,能夠滿足學生學習所需要的許多條件要求,所以,建立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境是信息化教學模式的重要條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信息化教學環境是信息化教學模式能夠正常維持運轉的前提條件。將信息化教學環境不斷完善優化,才能夠開展信息化教學的相關教學。將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境完全發揮,能夠給信息化教學創造更好的應用條件。從教學角度上來看,信息化教學環境主要由情境、互動、寫作等方面構成。良好的信息化教學環境能夠營造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4.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采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授課模式仍處在初級階段,仍需不斷加強完善。上課老師應按照學校的具體情況,綜合多種教學方式,從而實現多種課程教學效率共同提高。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采用引導式教育的方式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學生深入了解課程難點、重點的目的。在教學內容方面,老師應該采取對比教學方式,將學生找到知識之間的關聯部分,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掌握。在教學形式方面,老師結合多媒體相關教學實施進行教學,營造教學氛圍,降低課程難度,調動學習對課程的積極性。
據調查研究分析,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在電子技術課程教學中對于以往傳統中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有很大改觀,能夠使得學生更加容易地理解電子教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任課老師應該結合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優勢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相互結合,以達到優勢互補,相得益彰,從而達到提高中職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效率。
四、小結
綜上所述,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中職電子技術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使用計算機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有效地將信息化技術與電子技術科目結合在一起,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為形象。其中信息化課程的教學環境對教學效率起到影響作用,提高信息化教學環境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李志民.全面提高國民信息化素養,大力培養信息技術專門人才[EB/OL].http://www.edu.cn/rd/special_topic/zbwjt/201607/t20160721_1432482.shtml
[2]劉斌.信息化教學有效性的理論思考—對信息化教學本質的再認識[J].現代教育技術,2013(12).
[3]胡曉玲.信息化教學有效性解讀[J].中國電化教育, 2012(10).
[4]楊啟亮.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基礎問題[J].教育發展研究,2012(11).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