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瑞清
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教育功能的重要工具。優質的幼兒教育是建立在優質的課程體系基礎之上的。北京市清華潔華幼兒園把園本課程研究與建構作為打造“清華幼教”文化特色、提高保教質量、實現優質幼兒教育的重要載體。
課程實施精致務實
園所的園本課程是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依據,以陳鶴琴先生的課程論思想和美國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立足清華園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和幼兒園發展需求而建構的,其名稱為“網絡式主題活動課程”。
從2000年至今,園所的園本課程研究與建構已歷經十余年。幼兒園園本課程體系包括主題教育、個體教育、家庭教育指導和社區早期教育四個方面。主題教育是課程的核心也是主體,突出園本特色,面向全體幼兒實施全面優質教育;個體教育更多針對有特殊發展需求的幼兒,現已研發出“多元智能個體教育方案”“心理健康個體教育方案”“家園共育個體教育方案”等;家庭教育和社區早教更多體現在幼兒園立足自身專業優勢,針對清華園特殊的高知家長群與社區資源,主動開展家教指導與家園共育。
隨著課改的深入,幼兒園不斷推進園本課程的建構與完善,開始進入從課程體系建構到課程內部要素深化的探索。教育從關注“教師教”轉向更加關注“兒童學”,全園課程管理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空間,教師在課程中給予兒童更大的發展空間。
其中,主題教育細化主要是根據主題特點,對多年來實踐中形成的主題進行分類。每類聚合為一個群,即園本課程主題群。我園把每個年級的主題教育細化為三種主題:經典主題、建議主題和生成主題。
經典主題是各年齡段每學期必上內容,是充分體現清華特色的成熟主題。我們結合清華園獨特的人文科學資源優勢,基于幼兒核心發展價值,經園內教師多年的實踐探索而形成的一個主題教案庫,供班級每學期參考。如“我愛幼兒園”“小手真能干”“我愛清華園”“車船飛機”“上學啦”等。
建議主題是一個主題教育案例群,為教師確立和建構主題提供參考與建議。內容涉及常規季節教育、傳統節日教育、幼兒年齡特點等。特別為年輕教師迅速把握主題目標、開展活動提供支持與幫助,同時給予教師自主建構課程的空間。
生成主題是教師根據社會生活新現象、幼兒興趣、需要與關注點而設計的“創新主題”。這是一個充分展示教師創新實踐的空間,反映教師的教育與社會發展和幼兒生活的契合程度,不斷推動主題課程走向靈動與創新。例如有結合社會發展的宏觀主題“環保小衛士”,有反映社區和幼兒園生活的中觀主題“清華校慶”,還有圍繞幼兒身邊事情的微觀主題“嘿,手機”“猜猜我有多愛你”“小螞蟻”“幼兒園的大樹”等。
以上三類主題教育的實施,既明確了全園主導教育價值判斷的方向性,也為教師和幼兒自主性課程建構與自我發展提供了空間。
課程研究專業深入
隨著課程建構更加完善與細化,幼兒園教科研工作也日漸深入。全園的教科研工作始終方向明確,緊緊圍繞著園本課程的建構與完善展開,立足實際,“研教師所需,解教育所惑”。近兩年,為進一步提升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專題側重在支持幼兒自主游戲與研究跨年齡段主題教育方面展開。
支持幼兒自主游戲,探索半日活動一體化。《指南》頒布后,我們將研究聚焦于兒童自主學習。第一階段,通過研究主題教育、區域游戲、戶外活動和生活活動四大環節,對支持幼兒自主學習的策略進行專項研究,各年齡段均已取得了一定的經驗與成果。第二階段,推進園本課程的建構,探索半日活動一體化,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形式,教師在幼兒游戲中觀察、跟進、支持與指導幼兒,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區域游戲與主題教育結合更加緊密,增強幼兒在主題教育中的主體性與自主性。
研究跨年齡段主題教育,形成大主題建構思路。主題教育通常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本班幼兒興趣開展的主題活動。幼兒園在原有研究的基礎上嘗試開展跨年齡段主題活動,嘗試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與教師形成基于同一主題下互相交流和學習的共同體,促進教師大主題建構的思路,推動全園不同年齡段幼兒、教師、家長等多方面的互動與對話。經過前期系列探索,已經掌握了跨年齡段主題建構的意義、實踐思路、主要優點和存在問題等方面的一手資料,提升了教師對不同年齡段幼兒特點與發展目標的關注度,為全園課程體系建構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與方向。
課程探索開放創新
“四大活動季”拓展教育實踐視野。隨著園本課程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幼兒園在課程資源的挖掘與空間的拓展、促進幼兒對周圍環境的深度體驗等方面,進一步強化園所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環境對幼兒成長的影響,從而形成了“小腳丫走清華(春)、書香童年(夏)、小腳丫走清華(秋)、京娃鬧新春(冬)”全園性四大活動季。讓幼兒走出幼兒園,在清華園得天獨厚的大自然、大社會中感受與學習,培養出熱愛自然與生活、熱愛讀書與藝術的清華幼兒,這些探索與嘗試進一步豐富了家、園、社區一體化教育的內涵。
戶外聯動游戲促進幼兒自主發展。在陽光體育方面,幼兒園通過體能測試結果分析與幼兒體能培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活動,各班級依據本班幼兒的體能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游戲活動,讓科學的數據分析發揮指導教育實踐的作用。同時,每周定期開展平行班戶外聯動游戲。戶外大型聯動游戲具有開放、自主的戶外運動理念,豐富、生動的游戲形式,活動空間大,幼兒、教師甚至家長參與度高等特點。幼兒在游戲選擇、玩伴選擇、玩法選擇、運動量調節、游戲矛盾解決、收放材料等方面都實現了自由自主,對于培養幼兒運動興趣,發展幼兒體質,激發教師創新性等方面具有實際意義。
除此之外,家教指導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陳鶴琴先生指出,兒童教育是幼稚園和家庭共同的責任。在家庭教育方面,幼兒園以研究促實踐,除了家長會、家長講座、春秋親子運動會、每月親子開放活動等形式外,還積極探索組織大型活動,讓家長深度參與到幼兒園的活動中。專業化的家庭教育指導更多是以幼兒園為主,教師投入熱情,發揮專業優勢,主張科學保教理念,依托具體活動來實現。此外,幼兒園的網站、公眾號等也在家園共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課程是幼兒園全面實現幼兒教育功能的重要載體,園所為此做出了研究與努力。今后,我們還會繼續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與經驗,立足園所實際,遵循專業嚴謹的工作作風,抱著積跬步以至千里的勇氣與信心,繼續深入研究與實踐,完善園本課程,發展優質的學前教育。
(作者單位:北京市清華潔華幼兒園)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