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雪梅
摘 要:“學困型”后進生是指單在學習成績方面暫時性的落后其他同學的學生。當前,小學階段的“學困型”后進生在每一個班級里普遍存在,一般表現特征為:自律性差、學習成績跟不上講課進度、對作業不認真完成等。后進生的產生有多種原因,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對“學困型”后進生進行轉化,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階段;“學困型”后進生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2-0020-01
在小學階段,“學困型”后進生有該群體自身發展的個性特征,同時還具有一般學生的共性,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在小學階段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本文就小學階段的“學困型”后進生的產生原因做淺層次的分析,并嘗試性的提出轉化“學困型”后進生的對策,以實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新課標要求,從而完成小學階段的教學任務。
1.小學學困型后進生的成因
(1)學生因素
小學階段的學生一般存在學習經驗較差、知識薄弱、學習能力不強等薄弱點,而對于“學困型”后進生,最突出的特點是意志力弱。后進生產生的原因大都是遇到問題就退縮,沒有積極解決問題的動力和信心,一旦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開始推諉,各種問題持續疊加,最終形成學習困難的惡性循環。“學困型”后進生的學習方法相對而言比較落后,對知識理解不透徹,經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應付考試,忽略了知識的內化和情感技能的進步。
(2)家長因素
當前,生養孩子的成本和子女的教育成本日益提高,導致小學階段的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的教育上也是出現了兩種極端,一種是對孩子非常的溺愛,事事順著孩子,讓孩子無法自立,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差,另一種是對孩子嚴格要求,甚至出現打罵等教育,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內心叛逆情緒強烈。在這兩種極端的家庭教育環境下,容易產生“學困型”后進生,讓孩子無法融入小學階段的教學環境,成績跟不上其他同學,從而缺乏自信心和上進心,導致后進生問題層出不窮,在整個小學教育階段無法徹底解決。
(3)教師原因
教師這一角色在后進生的問題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啟蒙教育起著奠定小學生語言和能力基礎的作用,教師的教育素養影響著小學階段的教學質量。當前的師資隊伍質量薄弱,因為小學教師招聘時一般不能使專業與實際教學學科匹配,多數小學教師的專業與所教的學科不匹配,專業能力沒有經過正規的培訓,教學基礎沒法滿足教學水平的要求,并且小學教師的在職培訓缺乏,教學方法老套,沒有學習新課改對新時代教師灌輸的新理念。小學階段存在部分教師歧視“學困型”后進生,造成學生巨大的心理傷害,造成緊張的師生關系。
2.小學"學困型"后進生轉化策略
(1)建立良好的學習環境
教師應發揮課堂教學的“指揮官”的作用,在活動中應積極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和諧的文化氛圍。教師應秉承“激勵教學”原則,多鼓勵表揚學生,讓學生感受到積極向上的教師引導,盡量減少對后進生的批評。在課堂的問題設置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問題的難易程度,對學生多使用“你真棒”、“做得好”等表揚詞語,激發后進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后進生,教師應引導班級內平等的學習氛圍,不能因后進生學習差而忽略學生的學習,應創設尖子生對后進生的幫扶環境,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互助,凝聚班集體的力量,從而創設良好的班級學習環境,實現后進生的轉化。
(2)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常言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具有終身性、啟蒙性、潛移默化性等特征,足以看出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教師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的重要溝通橋梁,應發揮及時的溝通指導作用,可以通過家訪、電話、家長會等多種多樣的溝通方式,及時與后進生的家長探討轉化后進生的方式,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水平。在后進生轉化工作中,教師應該以心理疏導工作為主,少給家長告狀,多引導后進生和孩子家長,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積極爭取家長的支持與合作,幫助后進生家庭樹立促進后進生轉化的家庭教育觀念。
(3)改善學校教育方法
素質教育帶來的教學改革要求學校摒棄掉應試教育的以升學為目的的教學目的,促進小學階段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針對后進生的轉化問題,學校應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培養后進生的愛好和特長,讓后進生能夠在學習之外的其他方面實現發展和優化。同時,學校方面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微課、慕課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實施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促進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升華。在學校教育活動中,后進生轉化工作應具有明確的目標性和針對性,促進后進生積極參加班級活動,激發后進生的全面素質的培養。學校教師還應加強自身的教師素養,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積極學習新技術,改善教學方法,最終實現轉化后進生的教學目的。
“學困型”后進生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與學生、教師、家長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應加強家庭、學校、社會的三方合力,保證后進生轉化工作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小學階段的“學困型”后進生轉化工作,教師應擔起責任,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培養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的參與度,與全體學生建立健康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促進包括“學困型”后進生在內的全體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健.淺談小學數學后進生成因及其轉化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7):218-218
[2]王榮琴.后進生學習困難的心理原因及其轉化策略[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1(03):42-43
[3]王杰.淺談農村小學數學后進生的原因及轉化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10(02):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