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軍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高中語文人文教育重要性也日益凸顯。高中語文人文教育的重要任務在于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即增強學生文化積淀、培養學生人文情懷、提高學生審美情趣。本文即主要通過分析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現狀,進而對相關改革途徑做了簡要論述。
關鍵字:高中;語文;人文教育
一、高中語文人文教育現狀分析
1、過度重視基礎能力教學
閱讀理解、詩詞背誦、字詞教學等是高中語文的基礎教學,也是幫助學生夯實文化根基的有效措施。現目前,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諸多教師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其往往都十分重視基礎性教學,但對思想性、藝術性、情感性等人文教育卻不甚關心,這就導致很多學生雖然考試成績相對出眾,但自身的文化底蘊卻略顯不足。
2、人文教育與現實脫節
人文教育作為促進個體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在人文教育過程中,我們既然大力學習弘揚傳統優秀文化遺產,同時也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立足現實實際培養與現代文明相契合的人文素養。然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卻沒有認識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之間的內在聯系,也未能將二者進行有效的融合,這就導致了人文教育與實際脫節。
3、審美教育缺位
審美教育是運用自然界、社會生活、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中一切美的形式給人們以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以達到美化人們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人們道德與智慧的教育,同時審美教育也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自然也不能忽視審美教育的有效滲透。然而據實際而言,我國高中語文教學課堂的審美教育大多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很多高中語文課堂都存在的審美教育程式化的問題,即教師總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進行審美教育,僅僅讓學生知道了“美”,但卻不明白“什么是美”。總而言之,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的缺位正嚴重影響著人文教育的實施效果。
二、高中語文人文教育實施策略分析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高中語文教材作文教學活動的第一手資料,充分運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深刻內涵是新時期高中語文教學重要任務。自然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也應該立足教材、活用教材,并在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上狠下工作,努力將人文教育與基礎教學融會貫通,從而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2、巧用留白教學,培養學生批判精神
文學批判精神是學生人文素養最基本的表現,也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外顯形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教師就應該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辯證分析、勇于批判等科學精神。為了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辯證分析,教師就應該采用留白教學方法,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并切實以問題為導向,促使學生沿著問題線索獨立探究思考、辯證分析、大膽批判。譬如在教學《雨巷》時,問了讓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并深刻剖析的內涵。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由閱讀,并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仔細閱讀詩的開頭一節“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作者“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這是否意味著作者充滿希冀呢?在上述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就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同時也能夠更加深刻的理解,作者心中所懷的落寞、惆悵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通過此教學方法,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批判精神,從而增強其文化素養。
3、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誠然,實踐活動不僅對于學生理解學習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學生文學素養提升具有積極作用。在高中語文人文教育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理論教學,那么就會使人文教育顯得單薄無力。在教學實際中,為了夯實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良好文化能力,教師就應該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動口進行實踐活動,以此人文教育效率。在高中語文教學實際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將文章的中的情境類化為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并進行實踐操作,如此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同時也能夠促使學生將傳統文化與現實聯系起來。
4、開展文化活動,增強學生的文化內涵
厚植文化根基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是實施人文教育主要目標。在新時期的高中語文人文教育中,教師就應該切實開展文化活動,以此增強學生的文化內涵。例如在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教師首先可以組織學生認真閱讀課文,讓學生深刻領略文章所描述的美景。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組織開展朗誦活動,讓學生選取文章中優美的段落進行朗讀比賽,從而有效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除此之外,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作文寫作比賽,即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寫一寫“生活中的美”。這樣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質。
5、實施情感教育,增強審美體驗
切實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人文教育的主要內容。審美體驗是我們面對美好事物的精神享受,這是一種透過心理反饋機制所獲得的情感體驗。在高中語文人文教育中,為了有效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就應該采取情感教育措施,使學生獲得更佳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時,為了真正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師大可先將繁瑣的文章分析置于一邊,而讓學生充分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深刻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結束語: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高中語文人文教育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切實融入人文教育,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就應該擺脫應試教育標準教學的束縛,營造開放包容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彼此交流自己獨有的文化感受,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素質。上文我們就主要通過分析高中語文人文教育的現狀分析,進而從挖掘教材內涵、實施情感教學、開展文化活動等方面做了教習措施實施策略做了相關論述。
參考文獻
[1]林萍.發掘教材人文內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1(5):37-38.
[2]張方慧.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融入人文魅力教育[J].學周刊,2015(29):83-83.
[3]張寶玉.淺析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文教育[J].文理導航,2015(4):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