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給國有企業帶來了許多利好消息,但國有企業的資產結構及其管理問題日漸突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問題亟須解決。調整國有資產的結構,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提升國有企業效益的必由之路。國有企業的資產來自人民,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體現了政府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本文結合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舉措。
關鍵詞: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國有企業
經歷了一系列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我國國有企業資產管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突出表現在內部控制失效、經營管理混亂等方面。因此,要提升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必須從這些方面人手尋找改進措施,由點到面在,逐個擊破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難題。
一、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失效
我國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對嚴格,各層級職能分明。這種相對集中的管理制度很容易導致一些監管部門無法有效進行內部控制工作。例如,國有企業中有一些重大經濟事項需要董事會討論才能通過,但由于其他董事權力相對分散,最終的決策往往由董事長一人作出。這種決議方式缺乏科學性,不利于提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科學性的提升。一些企業內的監管部門知道這種決策方式不合理也不加以制止,這是因為這些企業內部的監管部門往往地位較低、權力分散,工作人員不想承擔職務風險,因而不愿意主動指出錯誤。這啟示著國有企業要給予監督部門相對更高的權力,使他們能夠有效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在生產型企業中,缺乏職業道德感、責任感的員工更容易使企業遭受巨大損失。在生產型企業中,產品品控尤為重要,但缺乏工作積極性的員工往往會忽視品控過程的細節之處,這導致生產廢品率居高不下。企業不得不重新生產新產品,彌補殘次品造成的損失,這在無形中提升了國有企業的生產成本,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嚴重。
(二)經營管理混亂
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與其成本控制息息相關。但受到傳統工作方式的影響,一些國有企業的采購人員在采購前沒有制定嚴密的采購計劃。由于資金相對充足,采購人員對采購的數量、價格也不加以控制,任由售賣方開價、漲價。這導致許多國有企業出現原材料成本高、庫存積壓等現象。大量商品積壓在倉庫中,商品很容易由于變質而無法正常使用。同時,商品占用大量庫存空間也會給國有資產管理造成問題。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混亂還表現在盲目投資行為上。一些國有企業在對外投資前期,缺乏科學的項目評估過程,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不加以研究,或是制定的可行性分析報告十分粗糙,缺乏科學依據做支撐。這導致國有企業在投資過程中較為盲目,許多資金投入市場后得不到回報,或是回報周期過長,影響了企業資金的流動性。此時企業管理人員才意識到投資項目存在的巨大缺陷,為時已晚。
(三)企業改制過程存在非正常轉讓資產現象
企業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促進股權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為企業的投資注入新鮮血液,吸引更多新的投資者參與到投資過程中來。但在企業改制過程中存在一些非正常轉讓資產的現象。例如,一些國有資產被以明顯低于市場水平的價格轉讓,過低的價格無法客觀體現國有資產的價值,這在無形中導致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
國有企業實行內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實現經營管理方式的改進,促進國有企業管理效率的提升。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國有企業加強管理的前提。與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有關的各項制度應當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共同參與制定實施,體現制度的科學性、實用性。但國有企業的管理層可能存在不了解企業運行實際狀況、忽視員工意見等問題。為改變這一狀況,國有企業在制定內部控制制度前,應當利用科學方法調查員工對企業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例如,通過電子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員工的訴求,利用大數據系統分析當前內控系統存在的問題,這能夠為制定完整科學的內部控制制度提供依據。同時,企業要發揮不同部門的特長,引導不同部分的工作人員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內部控制管理建議。對財務部門來說,財務部門應針對企業資產使用狀況、財務報表合理性、真實性等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國有企業領導層在具體制定制度時要兼顧成本與效益,使內部控制制度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二)改進經營管理方式
國有企業的管理效率與其經營效益有直接關系,因此,改進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本身便是提升經營效益的一種方式。國有企業首先要加強預算管理工作,在制定不同周期的預算計劃時,要充分考慮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以戰略目標為導向分配財務資源。同時,財務人員要嚴格管理制定預算計劃的過程,實現科學預測、準確實施、切實踐行。為體現預算計劃的科學性,財務部門工作人員應當調動多部門參與制訂過程,提升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參與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成本意識。如此一來,其他部門會對預算工作有所了解,往后會更愿意配合財務部門的工作。這便提升了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還促進了國有企業協同工作氛圍的形成。另外,國有企業必須明確編制預算計劃的主要負責人,使整個制訂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固定的財務人員負責,一旦出現問題便能立刻找到負責人,及時追責和解決問題。尤其是在一些涉及多個交叉項目、審批過程復雜煩瑣的預算工作中,國有企業更要加強管理,彌補管理漏洞。例如,國有企業采購部門應做好采購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還要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吸收智力人才的優勢,結合現代財務信息系統做好評估工作,保證采購預算的合理性、采購過程的公開透明性。再如,國有企業管理人員審核固定資產項目時,要制定嚴格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編制相關目錄和卡片,通過跟蹤、記錄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防止誤用、濫用資金的行為發生,保證國有資產的完整性。
(三)改革用人制度
國有企業的崗位具有穩定性強的特點,這導致許多員工認為自己有了“鐵飯碗”,在工作中缺乏積極性,員工這種懈怠行為在無形中提升了國有資產管理的風險。國有企業應通過建立完善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淘汰一些疏于職守的員工,保證國有企業職工素質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例如,企業可改革績效核查制度,使員工的工作效益與其收入更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績效一工資掛鉤的方式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另外,國有企業可加強招納賢才的力度,及時引進新員工,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這有利于提升已有員工的危機意識,使他們在競爭中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員工的效率提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人力基礎便有了保障,管理風險會自然而然地削弱。
綜上所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國與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體制機制尚不完善。但只要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不斷探究資產保值增值出現的實際問題,耐心解決問題,逐個急迫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將不再成為國有企業經營管理的難題。
參考文獻:
[1]賴明慧.淺析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會計監督[J].全國流通經濟,2019(19):168-169.
[2]黔東南州機關事務管理局.探索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之路[J].中國機關后勤,2019(7)44-45.
[3]張德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問題研究[J].環球市場,2019(15):6,8.
[4]宋玉華.我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問題研究[J].新金融世界,2019(2):61-62.
[5]馮欣榮.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6):194-195.
[6]程旺喜.國有企業加強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策研究[J].赤子,2018(35):126.
作者簡介:
曾琪,江蘇省煙草公司無錫市公司,江蘇無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