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媛媛
摘 要: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而材料是幼兒游戲的物質基礎。幼兒在剛開始對于新鮮材料是充滿了興趣的,但是隨著幼兒經驗的逐漸增加,在面對一成不變的材料時,逐漸失去了興趣。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分析了材料巧妙設置,增加幼兒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材料;交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1-0040-01
什么是孩子真正感興趣的?什么能夠不斷地吸引孩子們的興趣?這是我作為幼兒教師在不斷探索的問題。但有的時候,幼兒的興趣又常常會快速的轉移,對某種材料或者某種游戲很快失去興趣。
1.多樣玩法激發興趣
學期初,我在益智區投放了各種形狀和顏色的串珠材料,并提供了操作卡和示意圖,孩子們首先根據操作示意圖上的規律來串珠。剛開始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對于串珠活動很感興趣,首先讓他們把不同形狀的串珠分開來放置,再把相同形狀的串珠按照顏色再次分類。他們很快就完成了操作卡上的內容,有的孩子能夠有自己的想法進行排序。可是慢慢的,串珠的游戲材料越來越少有孩子去玩了,很快就被冷落在了角落。
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而材料是幼兒游戲的物質基礎。幼兒在剛開始對于新鮮材料是充滿了興趣的,但是隨著幼兒經驗的逐漸增加,在面對一成不變的材料時,逐漸失去了興趣。于是我和孩子們拿出了串珠,討論了串珠游戲還可以怎么玩。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法也給了老師許多的靈感。我們總結出串珠可以用來疊疊高做漢堡,方形串珠可以豎起來玩多米諾,串起來制作成門簾窗簾裝飾娃娃家,圓形串珠斜坡滾動、串烤串做燒烤等等。經過了這次的討論,孩子們發現了串珠更多有趣的玩法,串珠游戲又重新炙手可熱了。
2.展示空間延續興趣
我將建構區一邊的走廊欄桿作為孩子們作品呈現的場所,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完成的串珠作品可以自己去掛到欄桿上,有了這樣的呈列處,孩子們對于串珠的興趣又大了起來,很多孩子都會仔細的穿好一排后,掛到欄桿上去,還會欣賞一下彼此的作品。這一天中午,在孩子們互相欣賞作品的時候,軒軒冒出來一句“這個好像是一串一串窗簾呀。”旁邊的詩雨也附和說:“是呀,掛起來真好看。”軒軒又說:“那我們也可以掛在門上當門簾。”詩雨拍著手說:“對呀,掛起來當門簾一定很有趣。”
因為幼兒的串珠作品有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所以對于串珠游戲的興趣又調動了起來。作為教師,我首先是傾聽幼兒的想法,鼓勵他們在集體面前分享自己的想啊。并且將大家的創意付諸實際。將幼兒的學習過程融入呈現到班級環境中去,并且賦予了這個游戲一定的情境,也就是制作漂亮的門簾。
投放游戲材料并不是簡單的一筐玩具,一些流程圖。還需要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間,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的分享交流的機會,讓這個游戲不僅僅止步于區域游戲的時間,還能夠在其他日常活動中繼續延續下去。孩子們雖然都能夠自主的思考規律并排序串珠,但是孩子們更多的還是去關注自己完成的作品,在操作時的交流還不夠孩子們經驗上更多的提升。
3.交流互動遷移興趣
在經過了之前的觀察與思考后,我投放了操作記錄卡,孩子們在操作后,把自己的規律記錄到記錄卡上。通過數字和顏色的記錄,歸納和總結自己設計的規律,能夠再一次的鞏固對這次規律的理解,同時也幫助他人明白自己的串珠作品的意思。通過提供操作卡,孩子們不僅鞏固了自己的已有經驗,也給孩子創造了互動和交流的媒介,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在不斷地操作和交流的過程中,有些能力強的孩子會使用ABBCABBCABBC或者是AABBCAABBCAABBC等比較復雜的規律,在他們的帶動下,其他的孩子也都是不甘示弱,紛紛想出一些不一樣的,比較復雜的規律來。在游戲中老師的指導和幼兒自主的探索下,慢慢的孩子們從單一維度的規律,轉變到顏色加孔數的雙維度的規律上。孩子們掛在走廊里的作品也更加的豐富多樣了。
孩子們在小中班就有一定的排列的經驗,在串珠時會自己選擇好顏色和大小,按照自己的想法有規律的進行排列。指南中也指出5~6歲的孩子能夠發現事物簡單的排列規律,并嘗試創造新的排列規律。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單一的維度,或者是排列中使用到的規律比較簡單。
指南中也提出要鼓勵和引導幼兒學習做記錄,用數字和圖畫、圖標進行記錄。所以我投放了記錄卡,方便幼兒回顧之前自己的操作結果,也方便彼此互相交流。交流是探究過程的關鍵步驟之一,它既是幼兒對探究過程和結果、結論的表達,也是與同伴分享,傾聽同伴意見達成初步共識的過程。
在孩子們都能夠按照規律排列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提供記錄紙和小貼紙,幫助孩子鞏固經驗,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記錄的好習慣。提供小貼紙來鼓勵幼兒去互動交流和評價,在互動和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數學經驗和觀察能力,同時也滲透了語言和社會的內容,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品質。從幼兒的不同時期的串珠作品能夠看出幼兒能力在不斷的進步。教師應該挖掘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亮點,對于幼兒表現出的行為給予積極地回應和鼓勵。
通過這次的串珠事件,從“一點也不有趣”到“掛起來很有趣”再到“誰的作品最有趣”。我在觀察幼兒游戲、了解幼兒想法的過程中,俯下身去傾聽他們的聲音,提供支持性的手段與策略,引導幼兒更加深入的探索游戲材料,從而獲得更多的認知經驗。我相信,我們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件,最后都會匯集成教育的海洋,成為我不斷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階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