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洛晴 李晨雨
摘要:隨著全球學習漢語人數的增加,漢語國際教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傳統漢語課堂教學已無法完全滿足漢語學習的需求,移動學習應借助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運用到漢語國際教學中。文章從傳統課堂教學的問題、移動學習的優勢、移動學習在留學生中的開展情況等方面對移動學習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并對將其運用到漢語國際教育中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現代漢語教育;課堂教學
近年來,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漢語熱”,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如何滿足漢語學習者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提高漢語教學質量,穩步推進高校國際化進程,也是留學生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在漢語國際教育中,除傳統課堂教學外,漢語學習者課外學習的時間更多,需求也更大。為適應學習者隨時隨地學習、在課堂外利用碎片時間學習以及個性化學習的需求,教育領域的移動學習借助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快速普及,應積極應用到漢語國際教育中,填補課堂教學的空白,并從根本上重構漢語傳播和教學體系。
一、對外漢語傳統課堂教學的問題
隨著中國與各國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漢語教學的需求逐年增加,同時傳統課堂教學“三教”的問題也日益顯現。
(一)教師缺口日益擴大
首先漢語國際教育學作為一種語言教學,為提高其教學效果,應實行小班化教學,但隨著來華留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加,專業對外漢語教師的數量已無法滿足需求。其次,除來華留學生外,在非目的語環境下,有志于學習漢語的學生數量也呈上升趨勢。因此,僅憑傳統課堂教學,專業對外漢語教師數量的增加已無法滿足漢語學習的需求。
(二)教學資源種類、形式單一
課堂教學中,教師所使用的教學資源主要是教材、課件、練習以及少量的多媒體視聽資源。有的教材由于編寫時間等原因,其內容與現實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脫節,因此根據教材的設計來安排的課程內容,會使學生的漢語更偏向于“學院式漢語”,造成一定的課外交際困難。而且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所能使用的教學資源無法做到既形式多樣又能有效配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新媒體移動學習的優勢
第一,沖破傳統學習模式,為碎片化學習提供可能在生活、學習和工作節奏日益加速的今天,除了在課堂上整段學習時間外,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在課堂外,碎片化的學習時間由于時間短,更能保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成效上對于知識的吸收率也較高。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要做到隨時隨地的碎片化學習,必然離不開新媒體科技下的移動學習,這能給學習帶來便利性和即時性,增加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新媒體下的移動學習主要依靠互聯網,只要有網絡和設備,學生就可以上網學習,并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習,選擇方便的時間和地點學習。學習者對學習有充足的決策權,這種自我主導的學習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
再次,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資源移動學習所提供的教學資源具有多樣性和實用性,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漢語學習者可以通過音頻、視頻、互聯網、交際媒體、各種 App 等多維度、多樣化地了解漢語知識和漢語文化。另外,新媒體也為學習者提供了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如訂票、購物、交際、飲食等,都讓學生在課外完成了沉浸式語言學習,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實用性。
最后,提高傳統課堂教學水平傳統漢語課堂教學以教材、PPT、黑板書寫為主,教學資源單一,師生互動不足,長此以往,不利于提高學生興趣,也不利于提高教學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移動教學技術,如游戲互動、指尖練習、觀看視頻材料、完成在線交際任務等,不僅可以克服課堂教學的枯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也能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和實用性。
三、移動學習應用于漢語國際教育的建議
(一)漢語教師調整角色定位
在以往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漢語教學中的主導者,學生的漢語知識學習幾乎全來自于教師講授,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隨著新媒體和移動學習的出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強,可以獲取學習資源的來源除了教師課堂教授外,從各類移動設備和資源中獲得的自主學習內容也成為了重要的一部分。此時,教師應積極調整自己的角色,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同時督促學生的學習進度。
(二)以課堂學習為主,移動學習為輔
新媒體的出現令移動學習的效率日益提高,使漢語學習者能更有針對性地進行獨立的學習。但是目前新媒體的各項技術還沒有成熟到讓學生脫離課堂教學而進行完全的自主學習,學習者如果需要系統、嚴密地學習,依舊離不開教師的課堂教學,因此目前仍應實行混合式教學法,即將傳統學習和以網絡為主要媒介的新媒體學習有效地融合起來,在以課堂教學為主的基礎上,教授學生基礎的系統性的漢語知識和技能,同時配合使用移動學習媒介和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學習內容的即時性,增加授課形式的多樣性,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
四、結語
當“漢語熱”席卷全球,學習者數量空前暴漲。在現代網絡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漢語教育領域正在經歷大變革,學習者、教育者、學習方式一直在被重新定義。國際漢語教學+互聯網技術通過智能手機實現是大勢所趨,但還有很多提升空間。基于之前的分析研究,對該行業提出一點建議:1.增強國際合作;2.增強原創性,找到屬于自己的路;3.增強針對性,廣而深留給個別運營商,專而精也不失為一個好的發展方向。分析行業形勢與政治政策走向將對這一領域至關重要,是其不斷前驅的動力與合理前提。而針對手機APP漢語教學現場性較差的問題,可與時下流行的彈幕技術、VR 技術相結合以提升用戶使用感。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漢語國際教育在開展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我們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新媒體下的移動學習補充了傳統漢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同時漢語學習者對移動學習的已有使用情況也為移動學習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可能性。移動學習的開展也對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在課堂內外確保新媒體移動學習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提高漢語學習者的漢語水平,促進中國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陳果.基于新媒體下移動學習在漢語國際教育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8(12):97-99.
2、孟凡立.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移動學習空間構建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10):19-25.
3、連紅.移動學習中教學設計模式的研究 [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8(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