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企業要提升管理能力,才能促進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國有企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為此國有企業必須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把提升管理工作放在重點突出的位置。而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做好法律事務工作,防范法律風險。
關鍵詞: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風險
作為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國有企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國有企業應當把提升管理作為重點抓手。隨著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提高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的工作效率,既可以把企業法律事務管理水平提高一個層次,又可以幫助企業規避因法律文件問題產生的風險。根據當前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的狀態,筆者認為可以從管理工作的全局為出發點,把貫穿管理的全過程作為重點,再以風險管理協助重點,通過管理操作的差異化和標準化的流程,讓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做到臺前來,引起領導層重視,加強企業員工積極參與提升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中的意識,進而提升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提升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的意義
(一)提高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水平的要求
國有企業的經營規模越來越大,也逐漸加大了海外市場的拓展,這就是企業不僅要遵守國內法律法規的約束,還要面對國際上法律背景的不斷變化,以往國有企業“有一事管一事”的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前企業的發展狀況。所以我們不僅要加強企業的基礎管理,還要建立全方位的法律事務管理體系,實現企業跨區域、高效率的法律事務管理水平,為企業發展提供安穩的內部環境。
(二)開拓國際市場成為企業的重要目標
國企經營范圍的擴大,使得企業在近幾年一直擴展海外市場,在這個過程中企業要進行一系列的經營活動,但是國際市場復雜多變,企業面臨的風險也不僅僅是單一的經營風險,還有企業發展的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和法律風險等各種復雜的情況。這其中又以法律風險最為敏感和高發,由于國際市場的復雜性,導致企業對這種風險的預見性很低,一不小心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所以建立全方位、全過程的法律事務管理體系對國有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也具有重要意義。
(三)依法治國全面推進的大環境以及企業擴大規模的要求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以來,我國的民主法治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法治環境越來越和諧,人們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加強,人們對于知識產權的意識也隨之增強。由此,如何加強企業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的管理也需要建立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法律事務管理體系,用法律來為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二、提升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的具體措施
國有企業的法律事務管理,應該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使用以系統、過程方法和風險管控為手段的符合現代企業發展的管理方式,把過程管控作為工作重心,在輔助風險管控的手段,實現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走到企業前臺,建立全方位、全過程的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體系,優化法律事務管理流程,促進法律事務管理水平的提高。具體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每個企業不同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管控體系。在企業確定了法律事務管理工作的理念后,應該從建立健全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體系人手,完善管理制度。國有企業應該以自身管理理念為基礎,結合自身風險管控和風險意識為指導,構建符合自身發展情況的法律事務管理體系,把管理流程設置得更加標準化,再確定企業效率和企業安全為重心的全過程管理理念。國有企業要明確構建法律事務管理體系的具體措施,依據分權制衡的原則,建立起該體系的框架,在這個框架中明確每個業務部門或者是它的子企業或者是分企業需要承擔的管理職責,每個部門、子企業、分企業都要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的現狀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法律事務管理體系,以此來保障把他們各自的職能和享有的權利以及需要承擔的責任精細劃分,保證讓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能夠實現權責分明,責任到人、責任到崗,實現每個主體之間的制衡,讓他們互相監督,讓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體系實現橫向和縱向的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還要注意在管理過程中要公開透明,約束工作人員的行為,也給予他們應該有的權利,保證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
(二)把國有企業的風險作為建立體系的立足點,形成全過程的管理格局。建立企業法律風險預估的系統,在根本源頭上進行管理工作,讓企業通過內部的調查活動以及外部的檢查活動相互融合,啟動全面的調查和具體專門調查相結合的管理模式,集中搜索和項目有關的資金投人、人力投入企業信譽、財務能力以及企業內部的工作環境等信息的全部情況和它所涉及的法律策略等。利用該體系進行企業的風險預先評估,將隱藏的法律風險一預先評估到,讓企業法律事務管理人員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對風險進行預防。構建企業法律事務風險的檔案,在風險的根本源頭上實施管控行為,將風險對企業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三)把關鍵的風險點至于突出地位,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和控制在法律事務管理的正常工作流程之內,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對項目的決策和經營等全程參與,把企業因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在企業實施全方位、全過程的管控工作中,企業要學會有的放矢,重點關注關鍵的風險點,在全面進行法律事務管理工作中,重視管理的成效,把全方位、全過程的管理理念運用到企業法律管理的范疇之內。
(四)做好企業事后管理工作,進行對項目的評價和相應的應急處理工作。在國有企業的法律事務管理流程中,首先,要根據上述提及的方式方法進行事前工作和事中工作的管理,企業及可能會面臨的風險做好預先的評估工作,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做好法律風險防范的工作。其次,應該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預警和緊急處理風險的機制,只要發生了法律危險,就可以及時地對這個法律風險進行性質的識別,并且根據不同性質的法律風險制定具體的防范措施。
(五)實行標準化的訴訟管理,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預防的保護屏障,法律糾紛的種類繁多,比較雜亂,一直是對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人員來說很麻煩的工作。就這一點來說我們可以向其他做得好的有經驗的企業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管理經驗。比如說筆者曾經學習到一個非常好的工作經驗:事前預防,從事前進行預防,完善資料信息審查手段;強化證據的搜集工作和管控工作;從出現過的糾紛中人手,盡可能地消除隱藏中的風險;從關鍵的風險點人手,選擇成功的案例,學習成功經驗的,形成模式化的糾紛化解方式。使用這種有較強的糾紛處理的體制,讓企業在法律糾紛中可以占據主動地位。從中可以總結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情況的管理制度:考查企業資料信息,實現評估的程序化,讓企業的各個部門或子企業或分企業根據既定的時間段合作處理問題,定期地將自己的業務情況傳遞給對方,對對方的履約能力進行評估,以此來盡可能地規避因合同不履行出現的法律糾紛,也可以為以后的合同簽訂、項目合作等牽涉到相關問題的工作提供風險防范的預警資料;留存證據和進行標準化的管理,企業之間訂立合同的各種合同文本以雙方的協議、各種單據、流轉憑證、相關的會議紀要、招投標流程的策劃書等等文件,這些文件都可能會引發法律風險,所以企業要把這些資料證據保存一段時間,以免發生法律糾紛時沒有證據,對企業造成損失,全部證據要等一切都塵埃落定后在進行分門別類的登記造冊,以備日后調取。
三、結束語
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的提升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項工作需要企業的全體工作人員參與到其中,出謀劃策,要注意工作的流程化和標準化,每個部門之間都要做好協助工作,高度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提升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理的工作,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進一步為國民經濟發展做貢獻。
參考文獻:
[1]張本領.國有企業法律事務管控模式淺析[J].法制與社會,2019(6).
[2]王泊.企業法律事務工作與企業經營風險管理的思考[J].經貿實踐,2017(13).
作者簡介:
王彩寧,霍州煤電集團法律事務部,山西臨汾。